在農村過小年有哪些習俗?

鄉村阿富


我是“農村放大鏡’透過現象看本質,專注三農題材短視頻創作自媒體人。


今天事臘月二十三,按照農村的習俗,過完小年到算過年了,每天都要安排過年該做的事了,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掃房子,廿七,去殺雞,廿八,白麵發,廿九,去打酒,三十,躡鼻,初一,恭集。

過年與平時不同,尤其是小孩子,要管住自己的嘴,哪些能說、能做,哪些不能說、不能做,這裡面有著很多的講究。

在農村過小年,有個非常重要的儀式,就是辭灶,送灶王。灶王爺忙了一年了,要送他到天庭去輕鬆幾天。這一天不管你有多忙,都不能忘掉,先把灶王爺送上天,讓其“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多年以前,我們鄰居有一對夫妻連生六個女孩沒男孩。臘月二十三小年辭灶的時候,男主人說了這麼一段話說:(灶王爺上天巧說幾遍,多帶雜糧少帶災,回頭捎個小小來。)小小方言就是男孩的意思。哎你別說,不知是老天的恩剔還是巧合,第二年他老婆真的生了個大胖小子。夫妻倆高興的不得了。辭灶男主人的那番話是他家孩子傳出來的,從此人們都當笑話講!

在我們這裡粘貼灶王爺的時候也有講究,一定要斜著貼和不能貼的太高,不讓灶王爺看到鍋裡的飯,說是,灶王爺看鍋,做的飯不夠喝,灶王爺貼的倒,打的糧食吃不了

父親活著的時候,小年晚上都會扎匹高粱秸的馬,讓灶王爺騎著馬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壞事往外推好事往家攔,送走他老人家後再磕頭。很懷念小時候跟在他的身邊的感覺,安全滿足又開心,啊再也回不去了。

我小時候姥姥還在灶王爺畫像嘴上抹上蜜糖,說這是讓灶王爺上天時嘴甜點說點好聽的!!!

其實這些都是農村人對未來生活的期盼,生活越過越紅火


鄉村小農匠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習俗有兩個:掃年和祭灶。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過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動是“辭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間稱“灶王爺”。

掃塵

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

祭灶

即祭送灶神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

飲食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四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麵條。在南方年糕有四方進寶之意,塔形的年糕澤象徵來年的日子蒸蒸日上,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