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的文化密碼,讀完漲姿勢!

白酒,作為一個穿越中華歷史的文化符號,它訴說著一個民族的圖騰情結,演繹著東方大國的生活方式,也寄託著炎黃子孫的精神理想。一杯白酒飽含7種文化,演繹7種精彩,喝下去的是糧食精粹,升騰出的是千古情懷。

種植文化

酒中的文化密碼,讀完漲姿勢!

眾所周知,酒的誕生,是從一粒粒紅彤彤的高粱與沉甸甸的麥穗開始的。它們伴隨著這塊土地從蠻荒到文明,成就了一條永遠流淌的生命長河。

《本草綱目》有“蜀黍北地種之,以備糧缺,餘及牛馬,蓋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的記載,一般認為,古稱“蜀黍”的高粱起源於非洲,騰飛於中華,是中國最早栽培的穀類作物之一,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由於口感偏澀,質感粗糙,一般不做主食,但其產量高、易儲存,至今仍是北方農民飼養家禽的主要飼料之一。

小麥的種植範圍與中華民族的開疆拓土同步延展,經歷了一個自西向東,由北到南的發展歷程,最早出現在西北,商周時期開始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大面積種植,到了盛唐時期,小麥在江南華南等地成為了餐桌上的貴賓。時至今日,中國的山川河流依然用它的博大孕育著高粱與小麥,而高粱與小麥,則以美酒回饋著美麗的土地。

地域文化

酒中的文化密碼,讀完漲姿勢!

地域在影響白酒品質的眾多因素中,尤為重要。山西出清香酒,陝西出鳳香酒,四川出濃香酒,貴州出醬香酒,山東出芝麻香酒。同樣的釀造工藝和釀造流程,換一個地方生產出的白酒味簡直是大相徑庭。

白酒發酵容器就是不同產地因地制宜的產物。在發酵時,清香型白酒用的是地缸,濃香型用的是泥窖,而醬香型用的是石窖,每年的窖池保養方式,當地的氣候差別,水質的區別,用曲的差異,當地釀酒農作物的區別等一系列因素,都決定著釀出來的酒的口感會大有不同。所以說白酒是有著很強地域特徵的“土特產”。

儲存文化

酒中的文化密碼,讀完漲姿勢!

俗話說,“酒是陳的香”,這種特質在醬酒中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經過1年生產週期生產出來的醬香型白酒,並不是立即裝瓶售賣,而是要在專業的存儲環境中,存放3年以上,通過時間的沉澱,揮發不利因子,產生有利因素,再進行勾調。

專業的儲存設備有利於空氣中的氧氣與酒產生微氧循環,加速酒的酯化、氧化、還原反應的速度,增加酒的芳香,進而產生陳年老香。

養生文化

酒中的文化密碼,讀完漲姿勢!

按照中醫理論,舌尖為心肺經,舌中為脾胃經,舌根為腎經,左右兩邊肝膽經。酒芳香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護肝扶肝,苦能養心養神。此外,好酒喝後不口乾,按《說文解字》,舌邊有水為“活”,是生命的最佳象徵。故酒之飲食功效,與漢代名醫張仲景《傷寒論》“保胃氣,存津液”的主題一脈相承。

同時,根據有關科研數據表明,酒中的酚類化合物有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而53%左右的酒精度,是最科學的酒精濃度,加之經過三年以上的儲存,酒度高而不烈,刺激小,有利於健康。

藝術文化

酒中的文化密碼,讀完漲姿勢!

我國是詩的國度,也是酒的故鄉。數千年來,詩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詩經》305篇中有40多篇與酒相關,詩仙李白流傳下來約1000首詩,關於飲酒的就有170首,詩聖杜甫現存詩詞1400首,與酒有關的約佔300首之多,翻開我國的文學史,歷代詩詞,有關酒的描寫比比皆是。

東晉陶淵明視酒為“佳人”“情人”、無夕不飲;領一代風騷的曹操,最愛“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他的兒子曹丕、曹植常和建安七子一起,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羈縻北朝、生平肅殺的庾信,有“開君一壺酒,細酌對春風”等飲酒詩14首,以酒寄情,纏綿悱惻。

酒中的文化密碼,讀完漲姿勢!

酒有這麼多文化內涵,不是簡單的飲料就能概括,不要小看了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