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家鄉吃過的炊鍋,是記憶中最美的年夜飯

火鍋,可能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餐飲形式了,重慶火鍋、四川火鍋、雲南火鍋……幾乎全國各地都能接受這種方式:幾個人圍坐在一隻熱氣騰騰、熱湯翻滾的火鍋,取食鍋裡即時烹煮的各類食材:涮肉、時蔬、麵食……豐富多樣的食材都能適用於火鍋,再配上各具特色的蘸水調料,一頓酣暢淋漓的火鍋美食讓人朵頤大開。

那些年在家鄉吃過的炊鍋,是記憶中最美的年夜飯

在小時候的記憶中,火鍋是一種比較難得吃到的美食,只有到了春節、或是什麼重要的日子,才會有享受打牙祭的機會,對於我們來說,有豐富多樣的食材、邊煮邊吃、像火鍋這樣的方式,是一件很重要、很有儀式感的事。

那些年在家鄉吃過的炊鍋,是記憶中最美的年夜飯

我的老家在雲南省思茅,那是一個地處熱帶的滇南小城,過去,火鍋並不流行,除了天氣炎熱之外,更重要的是物資匱乏,肉、蛋、油,甚至豆腐都需憑票購買、定量供應,並不適應火鍋這種略顯豪放的方式。唯有到了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才能有享受火鍋的機會,確切地說,是享受炊鍋美食,在我們老家、在我們小時候,印象深刻的是吃炊鍋美食的記憶。

我們家住在行署大院,大院裡有單位辦的食堂,每天供應各種炒菜、主食。平時,家裡只是偶爾會去食堂買上幾個炒菜補充一下餐桌上的內容,畢竟,那時父母的工資有限,得好好計劃才能支撐家庭的開銷。到了春節,父親一定是會在食堂預訂一個炊鍋的,那是家裡年夜飯中的重頭戲。

那些年在家鄉吃過的炊鍋,是記憶中最美的年夜飯

炊鍋是一個銅製的器皿,多為手工打製、價格不菲,那時,一般家庭都沒有餘錢配備炊鍋,在假日來臨時向食堂預訂、吃完美食後再將炊鍋送還食堂。長此以往、年復一年,炊鍋成了我們對年夜飯最深刻的記憶。

炊鍋的造型是高腳的支座、支撐起圓形的大肚環狀鍋體,中間是一個圓柱形盛火的爐膛,將燃燒很旺、已無煙燻的木炭加入爐膛做為熱源烹煮鍋裡的食物。當然,炊鍋裡的食物是重點,如何配備那是食堂大師傅的事。

那些年在家鄉吃過的炊鍋,是記憶中最美的年夜飯

通常,會將粉絲、豆腐皮、土豆之類的碼放在鍋的底部,上面一層則擺放各式各樣的肉製品(是小時候最令人垂涎、嚮往的),有金燦燦的酥肉、有黃豔豔的蛋卷包肉、有脆生生的紅燒排骨,還有各種紅的、綠的時鮮蔬菜……顏色搭配、造型圖案,炊鍋食材的擺放可是很有講究的。

那些年在家鄉吃過的炊鍋,是記憶中最美的年夜飯

年前預定好了炊鍋,到了大年三十去食堂取炊鍋,還要帶上一個提鍋,用於盛裝肉湯,帶回家後澆在炊鍋裡,再燒起紅紅的炭火,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享用這一年中難得奢侈的美食,空氣裡瀰漫著好聞的味道,還有家人說說笑笑的聲浪……一起融進腦海中,成為我記憶中最美的年夜飯。

那些年在家鄉吃過的炊鍋,是記憶中最美的年夜飯

又是一年新春到,帶上笑容、找點時間,在辭舊迎新、家人團聚的日子,吃一頓頓紅紅火火的年夜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