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的史書——黎錦

黎錦是一門歷史悠久、馳名於世的工藝。它是海南最早的棉織品,又有超過3000年的歷史,正因為如此海南成為中國棉製品的發祥地,人稱指尖上的“活化石”。有時我們走進黎寨,偶爾邂逅繡面紋身的阿婆就坐在自家的茅草屋前很悠然的織著黎錦,那細膩又精巧的一針一線會讓人著迷,一時分不清她們手裡捻起的是絲線還是時光。也會讓人覺得這些圖案在某本書上似曾相識,不禁會感慨人類在創造圖案時的相通之處,也不得不佩服黎族織女們心靈手巧。龍被是黎錦上品,是黎族女子智慧與勤勞的的象徵,也蘊含著黎族獨特的文化和風情。我們該一起來保護和傳承海南島上的這顆璀璨明珠。

海南黎族的史書——黎錦


海南的歷史文化較之許多內地省份的厚重來說確實是輕了許多,但黎錦卻絕對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因為黎錦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古代,海南島就是原植棉花生長之地,黎族先民在很早的時候,就懂得將木棉花纖維用作紡織原料,據黎族《祖先歌》頌述,傳說黎族先民在臺風肆虐、風雷雨多的海南島上,火種滅了,只好進山洞居住,以採集“吉貝”(即棉花)為“茸巢”。

宋代詩人艾可叔的《木棉詩》中,也曾描繪了黎族婦女紡織的生動情景:

車轉輕雷秋紡雪,弓變半月夜彈雲;

夜裘卒歲吟翁暖,機杼終年織婦勤。

海南黎族的史書——黎錦


如今,現代紡織技術不斷的更新換代,但根基卻依然在黎錦這裡,當你對標準化、快節奏的工業化文明審美疲勞後,忽然在海南看到了黎族織錦還在沿襲著最古老的紡織工藝,保留著最初的根,這是多麼幸運的事那。

海南黎族的史書——黎錦


黎錦的色彩和圖案都比較集中,黎錦崇尚黑色、紅色,黑色代表莊重、永久、吉祥,紅色代表熱情奔放,是生命之源泉,這兩個顏色可以說是筒裙的主色調。色彩並不張揚,要成就華麗就只能體現在圖案上,因此黎錦的圖案是異常豐富多彩的,他們把對祖先的崇拜、對歷史的記述和對自然的熱愛都穿在了身上。這些圖案不僅體現了黎族勞動人民的智慧,更展現出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