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楊東明:身殘志堅 托起殘疾人的就業夢

他叫楊東明,出生在定西偏遠農村,18年前的一場意外事故,使他成了一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然而,一次偶然的機遇,又讓他走上了一條從未想過的藝術道路,成了遠近聞名的殘疾畫家。

功成名就時,他沒有忘記那些和他一樣的殘疾人,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以殘助殘,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就業夢”。截止目前,共有1000多名殘疾人,在楊東明的無私幫助下實現了就業。

一場意外,花樣少年成了殘疾人

時間回到2000年的6月29日,楊東明的人生路,在這一天被改寫。那天晚上,14歲的楊東明在回家的路上,不慎掉進了一個24米深的井樁坑,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人發現。這次意外事故,造成了他胸椎2、3、4節骨折,急性腎衰竭、右股骨骨折、左股骨骨裂,在救治過程中,醫院曾6次下達病危通知書。

“昏迷了40多天,醒過來後,從大人們斷斷續續的交談中,才得知了自己已經高位截癱,這輩子都要在輪椅上度過了。”楊東明說,一直到了大約兩個月後,坐上輪椅的時候,他依然不願意相信高位截癱的事實,也不願接受自己從活蹦亂跳的健康人變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的現實。

画家杨东明:身残志坚 托起残疾人的就业梦

楊東明接受本網記者專訪

這場意外,讓這個正在上初中的花樣少年,不得已離開了校園,坐上了輪椅……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楊東明感覺生不如死,開始產生自閉,不願意見任何人的時候,家裡又出事了。

“11歲的妹妹被查出患了腦瘤,跟我住進了同一家醫院,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突然發現父母蒼老了許多,但他們卻依然在為了給我和妹妹治病而奔波,如果我不好好活下去,父母該有多傷心……”楊東明告訴記者,2011年春節,妹妹最終醫治無效離開人世,他也跟隨父母回到了通渭的家。

妹妹的事情對楊東明觸動很大,為了不讓父母傷心,他決定要好好活下去。

回到家之後,父親開始有意識地讓楊東明接觸繪畫,加上通渭當地比較濃厚的書畫文化氛圍,使得楊東明逐漸對繪畫產生了興趣。

“在家裡,父親的許多朋友經常來看我,教我畫畫,其實我也知道,很多時候都是父親刻意以安排的!”楊東明告訴記者,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開始跟著通渭書畫院的劉天祥老師學習國畫。

偶遇名師,帶他走進了藝術殿堂

一年後,楊東明不再自閉,父親也逐漸走出了喪女的陰影。“父親開始帶著我四處求醫治病,山東、河北、北京,反正去了很多地方,只要是有一線希望,父親就會帶著我去……”楊東明說,在父親的不懈堅持下,他的大小便失禁被徹底治癒,而在最艱難的那幾年裡,他唯一的精神支撐就是畫畫。

画家杨东明:身残志坚 托起残疾人的就业梦

楊東明書畫作品

2005年3月,父親帶著楊東明在北京求醫,但由於花完了所有的錢,父子倆不得已離開了醫院。“那時候,身上只剩下十幾塊錢,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更別說買票回家了。”走投無路之下,楊東明動了賣畫的念頭。

楊東明和父親用僅剩的十幾元錢,買了筆墨紙硯,去北京琉璃廠賣畫。“第一天就賺了500多塊錢,但我自己心裡清楚,很多買我畫的人,並不是看上了我的畫,而是知道了我的遭遇,想幫我一把。”對於那些曾經幫過他的人,楊東明總是念念不忘。

在北京琉璃廠賣畫時,突然有一天,楊東明的畫攤前來了一位很精神矍鑠的老人,老人在畫攤前看了很久,楊東明以為對方要買畫,便極力推薦,但老人卻沒有買畫,這讓楊東明一頭霧水。“最後,老人對我說,小夥子,我看你畫工紮實,色彩明亮,很有朝氣和生命力,你要是想學畫就來找我,我可以免費教你,並給了我一張名片!”老人離開後,楊東明才知道他就是中國花鳥畫研究院院長徐湛。

2005年9月,楊東明成了中國花鳥畫研究院的一名免費新生,隨後又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創作高研班學習。在此後的5年時間裡,楊東明先後師從徐湛、歐陽中石、王明明等名師,在書畫界嶄露頭角,此時他已經可以通過出售畫作來養活自己了。

画家杨东明:身残志坚 托起残疾人的就业梦

楊東明獲得的榮譽

短短几年內,楊東明以頑強的意志,獲得了中國花鳥畫研修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和中國美術創作院研究生學位。2007年,成為甘肅省美協會員。

以殘助殘,幫殘疾人實現就業夢

2011年,在北京的學習結束後,楊東明回到了蘭州。“起初,我是想辦個畫畫的培訓班,但後來調研市場後才發現,僅城關區就有400多家繪畫培訓機構,而且市場環境複雜,很難做起來。”因此,楊東明便放棄了辦繪畫培訓班的想法。

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東明到蘭州市博物館參觀智障兒童繪畫展覽時,認識了該展覽的組織者之一——正在蘭大讀社會學博士的何乃柱。“是何乃柱把我領上公益這條路的,因為之前,有那麼多素不相識的人曾無私的幫助我,我也一直想著怎麼去回報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跟何乃柱交流後,突然感覺茅塞頓開,我雖然回報不了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但我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去幫助那些和我一樣的殘疾人。”就這樣,楊東明開始醞釀一個專門針對殘疾人的國畫公益培訓機構。最終,在省殘聯的幫助下,甘肅心翼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成立了。

画家杨东明:身残志坚 托起残疾人的就业梦

2013年6月29日,在省殘聯、省民間組織管理局的指導下,由甘肅心翼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省藝術館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心靈之翼·讓夢飛翔——2013甘肅省以殘助殘公益畫展”展出27名學員的160餘幅作品,得到了政府有關單位及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和支持。

來自定西市安定區的馬吉平,因一場意外的車禍變成了殘疾人。“車禍後,我的左右手臂全部骨折,後來又患上了風溼性關節變形,兩隻手變形非常嚴重,剛來心翼學畫畫時,連筆都拿不住,所以我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畫家。”馬吉平告訴記者,對於老師楊東明,除了敬仰就是感激。他說,如果不是楊東明老師,別說是當畫家了,他自己根本連筆都拿不起來。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心翼畫室,像馬吉平這樣的學員有很多,他們中大多數人通過在心翼的學習之後,已經實現了就業或自主創業。“學員學會後,只要他們自己願意,可以留在心翼畫室做專職畫師,我會在網絡平臺上幫他們把畫買去出。”這些年來,楊東明用他自己的方式,幫助那些和他一樣的殘疾人,實現人生價值,托起他們的就業夢。

画家杨东明:身残志坚 托起残疾人的就业梦

楊東明的學生馬吉平

截止目前,在心翼畫接受過培訓的殘疾人已經達到了1000多名,他們中70%的人實現了自主創業和就業。對於心翼畫室的學員們來說,楊東明既是給他們教授畫藝的老師,又是幫助他們用繪畫賺錢創收的領路人,楊東明總覺得自己有著和家長一樣的責任。

“我希望社會上的愛心人士能更多的關注這些學員。一來他們中的一些人,確實家庭經濟特別困難,需要幫助,二來,他們在我這裡學會了一技之長,我希望他們能有其他的機會和平臺。”對於這些學員的未來,楊東明始終在心裡牽掛著。

本網記者 李紅軍 楊成 實習生 仇怡寧 文圖/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