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原精彩故事 楊東明輪椅上的翰墨公益路

輪椅上的翰墨公益路

陇原精彩故事 杨东明轮椅上的翰墨公益路

楊東明(右二)給學員上課。

開欄的話

改革發展的隴原每天都有許多精彩故事。從今天起,我省新聞戰線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行進隴原·精彩故事”正式啟動。作為服務社會、服務市民的主流都市報,蘭州晨報記者編輯將深入社區農村廠礦、項目建設現場,觸摸隴原改革發展的強勁脈搏,講述具有鮮明特色的甘肅故事,多角度、立體化呈現發展進步的隴原。將基層、一線作為最好的新聞課堂,用心、用行去感知、去記錄,錘鍊作風,“接地氣”走基層寫基層,弘揚“隴人品格”,更好地通達社情民意,履行一名新聞工作者的崇高責任和神聖使命,為廣大讀者呈上更多鮮活、精彩的新聞。

14年前的一場意外事故,改寫了少年楊東明的整個人生軌跡。14年後,楊東明又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更多人的人生軌跡。

楊東明已經在過去的幾年裡教會了許多聾啞孩子畫畫,讓他們在無聲的世界裡孕育了希望。

12月9日,零星飄落的雪花讓氣溫驟然降低。在北面灘新村一間普通的居民樓裡,楊東明正給11歲的誠誠(化名)教如何勾線,他輕輕地在宣紙上演示畫法,在後面打個勾,然後又點一點誠誠的筆畫,在後面打個叉,轉頭用詢問的眼神看著誠誠,誠誠點點頭,楊東明繼續用同樣的方式教下一條線的筆法。

11歲的誠誠是一名聾啞兒童,9天前剛剛被送到楊東明的心翼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學畫,目前正學習繪畫最初級的勾線技法。

“勾線好比學認字,只有先學會了每個漢字,才能組詞造句寫文章。畫畫也是一樣,要認得每一種線條的優劣,才能開始畫畫。”楊東明坐在輪椅上,一邊演示筆畫一邊捕捉著誠誠眼睛裡傳遞出的每一個明白或者疑惑的信息。因為誠誠的聽力有障礙,又不識字,因此,楊東明和誠誠的教學互動,看起來就像是一部無聲片。

和誠誠同一天來的,還有同樣患有言語聽力障礙的女孩瑤瑤(化名)。這個會在紙上飛快地寫下“你好,我叫瑤瑤”來做自我介紹的女孩,經過專業的發聲訓練後,喉部已經可以發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聲音。因為瑤瑤識字,楊東明把要說的話,一句一句地寫在紙上給瑤瑤看。用這樣的方式,楊東明已經在過去的幾年裡教會了許多聾啞孩子畫畫,讓他們在無聲的世界裡,感受用筆墨描繪出的鳥語花香的畫面。

26歲的徐立慧,已經在心翼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學習一年多,因為踏實認真,她的工筆畫已經初具雛形,一幅怒放的牡丹圖,在她手底的宣紙上徐徐盛開。徐立慧家在靖遠,3歲半的時候,她因為感冒發燒,被家人抱去打針,竟引起雙腿肌肉的嚴重萎縮,造成肢體二級殘疾,從此只能依靠雙柺才能行走。

“沒來這裡之前我也接受過一些培訓,還上過幾天班,但不知道自己能幹些啥。”徐立慧把上了色的牡丹圖放到一邊晾乾,另一幅畫就爭分奪秒地在手底下鋪開了。這個一年多前還從來沒有接觸過國畫的姑娘,如今已經是心翼畫院的專職畫師,她的國畫作品已經在多次殘疾人畫展中嶄露頭角。

來自舟曲的杜建平,也是肢體二級殘疾。“我有一個也是殘疾的朋友,有一天他忽然發了一幅畫給我,說是他自己畫的。我覺得特別好看,一問才知道他是在心翼學的,我也就來了。”如今,進入心翼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大半年的杜建平,國畫水平進步不小。

目前,和徐立慧、杜建平一起在心翼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學畫的殘障學員共有12名,人數最多的時候,曾經接近40名。“從2011年9月開始,到今年9月份之前,他們免費學畫,免費提供食宿和筆墨紙硯。但後來確實支撐不下去了,光這裡的房租水電暖費用,一個月就要4680元。所以從9月份開始,我會根據他們的家庭情況,每月收一點錢。”楊東明說。

根據學員家庭經濟狀況,收費標準從200元到600、700元不等,這些錢包括學費、伙食費、住宿費(外地),學員只需要自己購買紙墨水粉,就可以跟著楊東明學畫,學會之後可以留在心翼畫院做專職畫師,楊東明會現金收購學員們的成品畫作,然後再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把這些畫賣出去。

“我現在就是希望社會上能來關注一下這些學員。一來他們中的一些人,確實家庭經濟特別困難,需要幫助,二來,他們在我這裡學會了一技之長,我希望他們能有其他的機會和平臺。”對於心翼的學員們來說,楊東明既是教授畫藝的師長,又是幫助他們用繪畫創收的領路人,楊東明總覺得自己有著和家長一樣的責任。而事實上,眼前這個沉穩持重的年輕人,也不過才是28歲的年紀。

看著一夜白頭的父母在不同的樓層之間心力交瘁地奔波,14歲的少年決定要好好活下去。

“因為我走過這條痛苦、自閉甚至是絕望的路,所以比任何一個人都更能理解殘疾人的痛苦和無助;也因為我一路走來,得到過太多好心人的幫助和溫暖,所以我有責任去回饋。”當被問及為什麼會以國家一級美術師的資質,專門去做教殘疾人畫畫的工作時,28歲的楊東明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2000年的6月29日,楊東明之後的人生路,都在這一天被改寫。那天晚上,14歲的楊東明在回家的路上,掉進了一個24米深的井樁坑,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人發現,送往蘭州搶救。這次意外事故,造成了他胸椎2、3、4節骨折,急性腎衰竭、右股骨骨折、左股骨骨裂,在救治過程中,醫院曾6次下達病危通知書。

當然這一切,楊東明是在昏迷了40多天清醒過來之後,才聽大人提起的。“我在清醒過來的那一刻,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沒有任何想法和意識,只是覺得口渴,想喝水。”直到兩個月以後坐上輪椅,楊東明還對自己下肢已經截癱的這個事實沒有明晰的認識。

“後來在醫院裡呆的時間久了,對一些醫學常識有了基本的瞭解,我才逐漸明白過來自己是怎麼回事,一夜之間,我就從一個活蹦亂跳的健康人,變成了大小便失禁的殘疾人。那時候才開始知道什麼叫痛苦,什麼叫絕望了。在我住院的半年,我們樓層就有3個病友因為受不了現實的殘酷而跳樓了。我在14歲的年紀,就知道了什麼叫生不如死。”

然而禍不單行,就在楊東明逐漸消沉自閉,開始拒絕見任何人的時候,11歲的妹妹忽然被查出患了腦瘤,也住進了同一家醫院。看著一夜白頭的父母在不同的樓層之間心力交瘁地奔波,14歲的少年忽然對父母起了憐憫之心,他決定要好好活下去。

2001年的春節,妹妹最終還是醫治無效離開了人世,楊東明也跟著父母回了通渭的家。因為自幼受到當地濃郁的書畫文化氛圍的薰陶,再加上當美術老師的父親的影響,意外發生之前的楊東明,就對畫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回到家之後,為了開導楊東明轉移注意力,父親的許多朋友經常來看望他,教他畫畫,楊東明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跟著通渭書畫院的劉天祥老師學習國畫。

在家裡呆了一年多,終於從喪女的悲痛中掙脫出來的父親,決定繼續帶著兒子求醫治病。在此後長達幾年的時間裡,父親帶著楊東明輾轉于山東、河北、北京等地。父親堅持不懈的努力,讓楊東明的身體狀況略有好轉,大小便失禁得到徹底治癒。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畫畫成了楊東明唯一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託。2005年3月份,楊東明和父親在北京,因為身上帶的錢花光了,不得不離開醫院。

“當時我們身上總共就剩下了十幾塊錢,連回家的車票都買不起了,我和爸爸每天只敢吃一個饅頭,困了就睡公園的躺椅石凳,我到現在身上還有很多淤痕,就是在那時候留下的。”徹底陷入絕境的生活在楊東明的身體和心理上都留下了印記。就在這時,楊東明忽然想起曾經有個病友在看過他的畫之後,建議他可以到北京琉璃廠去賣畫籌錢。

楊東明決定試一試,他把僅剩的十幾元錢都拿去買了宣紙和筆墨,又和父親在琉璃廠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館:“當時住一晚上要30元錢,我就去和老闆商量,能不能讓我和我爸先住下,等我賣了畫籌到錢後再結賬。老闆剛開始不同意,但是經不住我幾次三番的哀求,就同意讓我們先住兩個晚上,如果兩天後還是賣不到錢,就趕我們離開。那個老闆,把他的旅館裡唯一一間有地毯的房子,讓給了我們住。”楊東明對此感激至今,那天晚上,他就趴在那塊地毯上,畫了一夜的畫。

楊東明在琉璃廠賣了一週的畫,這一週的堅持,改變了楊東明和父親陷入絕境的經濟狀況,也改變了他以後的生活軌跡。

“我去北京琉璃廠賣畫的第一天,就賣了500多元錢。其實那個時候,那些人來買我的畫,並不是因為我的畫畫得有多好,而是在知道了我的困境後都想拉我一把。當時買了我的畫的那些好心人,都不知道他們現在在哪裡。”如今已經是國家一級畫師、受聘於全國多家畫院的楊東明,對於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總是一再地提及。

楊東明在琉璃廠賣了一週的畫,這一週的堅持,改變了楊東明和父親陷入絕境的經濟狀況,也改變了他以後的生活軌跡。在楊東明賣畫的第7天,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在他的畫攤前觀賞了好久,楊東明以為對方想買畫,於是極力推薦了自己的幾幅作品。然而老人在瞭解了楊東明的經歷後說:“小夥子,我看你的畫功底紮實,色彩明亮,很有朝氣和生命力。你要是還想學畫就來找我,我可以免費教你。”隨後留下一張名片離開了。直到這時,楊東明才知道剛剛離開的這位老人,是中國花鳥畫研究院的院長徐湛。

“當時我的病,已經不可能再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我和我爸就回老家了。”在經過短暫的休整後,2005年9月,楊東明成了中國花鳥畫研究院的一名免費新生。在此後的5年時間裡,楊東明先後師從徐湛、歐陽中石、王明明等名師學習國畫,最終成為在書畫界嶄露頭角的年輕新秀。

2011年,在北京學習結束回到蘭州的楊東明,原本打算開辦一個國畫藝術培訓機構,但經過前期的市場調研,楊東明發現僅在城關區,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的繪畫培訓機構竟有400家之多。就在此過程中,楊東明結識了正在蘭州大學讀博士的公益人士何乃柱。

“是何乃柱把我領上公益這條路的。其實我之前一直就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這一路走來,得到過那麼多來自陌生人的溫暖,有那麼多的人無私無償地幫助過我,我常常在想,我該怎麼回饋他們。後來何乃柱把我往公益的這條路上領,我忽然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我回饋不了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但是我可以去幫助那些我有能力幫助的人。”專門針對殘疾人的國畫公益培訓機構就這樣一步步醞釀,並最終在省殘聯的幫助支持下成立了。楊東明給自己的公益機構取名叫心翼,意思是“給心插上翅膀”。當初的領路人何乃柱,現在也成了公益隊伍中的一員。

幾天前,因為學習態度不夠認真,28歲的老師楊東明打了22歲的學生杜建平一頓。“我並不是要求他們每一個人都去成為名師大家,但是最起碼要學會一技之長,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親人離世了,你自己也能夠擁有一塊立足之地,能憑藉自己的能力得到社會和別人的尊重。”在楊東明看來,雖然政府做了很多引導工作,但是社會上一些人對殘疾人的接納還是不夠柔和。就在不久前,楊東明剛剛因為停車費的事和還別人發生了衝突。楊東明說,他沒有特殊的要求,按照政府部門的政策公平合理對待就行。

杜建平顯然也理解老師的用心良苦,因此在被打的時候雖然很生氣,可是事情過去之後依然圍在楊東明身邊談笑風生。

“可是你們兩個人都坐著輪椅,怎麼打架?”

“不是打架,是我打他,他不敢打我。”楊東明笑著說。

這份“不敢打”的背後,想必是另一份發自真心的敬重和感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