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国葬第一人 在昆明的故居留存至今




一间无数诗社、书画院挂牌的“艺术空间”;一家名为“得意居”的餐厅,经营着与云南有关的饕餮美食;二者相去甚远却奇妙的结合在同一个院子里。

“得意居”,不少人听说过它都是因为“将军家宴”,而很少有人知道“将军家宴”所指的“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名副其实的将军——蔡锷。

藏在金马坊背后,一处闹市区后的僻静小巷子里。一路穿行,白墙青瓦的老宅出现在转角处。

这座始建于清末的老宅,建筑风格中西结合,为昆明传统民居四合院“一颗印”。在历经百年的风雨岁月中,门头的石雕已经开裂斑驳。

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主房及两边厢房为三层,南房为二层,构成“走马串角楼”的建筑形式,三层的“走马串角楼”在昆明仅存“得意居”。

有据可考,1911年初,蔡锷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时与家人便居住在“得意居”。

如今站在庭院中看这三层高的木质建筑,依然能感受到将军府的沉稳大气。

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前后两道门,四合院,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虽然后期经过一定的修缮,但从绚丽的色彩下还能看到原本木雕精细别致的样子。

门窗、挂落、梁头均刻饰有凤穿牡丹、鹤鹿同春等图案,院中匾额、楹联均为书法名家所撰。

蔡锷在云南的时间不算长,却领导“重九起义”、发动“护国运动”,这些妇孺皆知的大事无需一一赘述。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脚下是木质地板咯吱的响声。

试着想象百年前蔡锷也曾同我们一样,踏着阶梯而上,听着木板悠悠的“咯吱”声;

也或者他走在串角楼的回廊间、站在四方天井中,看着昆明荧荧星光为国为民思绪万千。

1916年11月蔡锷病逝,次年4月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了国葬,蔡锷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百年过去,“得意居”成为了在昆明纪念他最好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