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問劉曦子|2019區塊鏈是底部 中國卻掉隊全球公鏈生態競爭

獵問劉曦子|2019區塊鏈是底部 中國卻掉隊全球公鏈生態競爭

文 | 夢月

12月27日20時,獵雲財經在線對話欄目“獵問·創世相對論”第5期,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推進計劃”策劃人劉曦子,與獵雲財經主編吳德銓對話“2019,區塊鏈能否構築‘基石底’?”,共同探討區塊鏈技術將在哪些維度大有可為。

劉曦子表示,當前區塊鏈核心技術、機制和應用部署等方面均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不法分子利用相關漏洞實施攻擊,安全風險事件頻出。區塊鏈安全問題,大可到國家信息安全層面,小可到每個人切身利益(比如區塊鏈錢包安全)。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加速數字經濟時代到來。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為形成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提供了催化劑。這基本已經成為共識。

此外,他還表示,在聯盟鏈視角下,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多方協作系統,很多場景涉及到產業鏈上的企業、機構、監管部門,沒有政府這個重要節點的參與,區塊鏈項目難以實施,區塊鏈的分佈式、多中心(去中心)的顛覆意義也難以體現。

否則,用中心化系統就好,中心化系統性能也完全滿足信息系統需求。在當前區塊鏈技術並不成熟的情況下,區塊鏈企業應用模式創新、技術應用場景化實際上非常依賴政府給區塊鏈企業開放更多的場景和數據。

對話時間:2018年12月27日20:00~22:30

主社群:獵雲財經獵問創始研討群

對話嘉賓:

劉曦子: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推進計劃”策劃人

吳德銓:獵雲財經主編

以下為獵問對話實錄整理:

吳德銓:大家好!歡迎來到獵問·創世相對論第5期,這是獵雲財經的深度對話欄目,聚焦於影響區塊鏈和數字資產行業發展的

熱點事件、現象和命題。

區塊鏈在風潮和草莽中走過了跌宕起伏的2018年。在加密幣市場大幅度去泡沫的情境下,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和生態落地卻在多個行業得到不斷推進,2019年區塊鏈技術將在哪些維度發展進化?能否為整個數字資產行業構築紮實的基礎設施底部?以什麼水平的“基石底”支撐區塊鏈行業的未來?

獵雲財經本期獵問對話榮幸邀請到劉曦子先生,一起來探討相關話題。劉曦子博士,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賽迪“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推進計劃”策劃人,《2018區塊鏈年度發展報告(上半年)》副主編,《2018城市區塊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副主編,《區塊鏈+人工智能》書籍副主編;參與人民銀行、商務部、北京科委、網信辦等部委機構多項課題。

9月28日,劉曦子博士和馮培律師聯合署名的學術觀察文章《 把token納入證券法:合規通證的法律監管路徑初探》在獵雲財經首發。

簡單介紹一下,賽迪區塊鏈研究院是青島嶗山區政府支持下,由工信部直屬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知名智庫)和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起設立,全稱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有限公司,落戶青島市嶗山區,北京設有辦事處。

青島近來發力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城市區塊鏈競爭力第八。一年前,青島發佈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的產業沙盒“泰山沙盒”,這是第一個具有大數據支持的區塊鏈測試沙盒平臺,沙盒中有200條“嶗山鏈”可以應用在各個行業。

歡迎劉曦子先生!

劉曦子:吳總好,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受到獵雲財經邀請,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對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的看法和思考。

吳德銓:歡迎劉總光臨獵問!下面,開始獵問·創世相對論的九連發對話。

01

區塊鏈的創新優勢尚未充分挖掘

吳德銓:獵問第一發。目前區塊鏈行業主要的基礎設施是智能合約功能豐富的以太坊公鏈。以太坊擴容的分片(Sharding)技術路徑,最近披露了升級的前兩階段。同時,2019年1月中旬,以太坊將在區塊高度7,080,000上激活硬分叉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改進運行和共識機制。但是,如同EOS遠未達到當初宣稱的百萬tps,以太坊的所有升級能否達到預想效果是個未知數。

總體上,區塊鏈技術仍然處於早期階段,以您的觀察研究,2019年的技術演進和產業應用前景是否樂觀,區塊鏈行業將會呈現怎樣的發展格局?

劉曦子:我對2019年區塊鏈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是樂觀的,大概原因有以下幾點:

當前各種技術創新方案不斷湧現,包括解決區塊鏈性能的分片、多通道、子鏈,DAG,共識算法改進等技術;解決隱私保護的零知識證明、多方安全計算;解決區塊鏈互聯互通的跨鏈技術等等。技術創新方案對於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區塊鏈技術創新發展不僅與技術發展週期和技術發展規律相關,也與政府重視程度和扶持政策、產業發展的市場結構、競爭環境、市場激勵機制有關係。

總體看來,在工信部、央行、網信辦等有關部委指導下,行業發展氛圍日趨規範,詐騙的、投機的少了,真正做技術研發和產品落地的多了。

政策方面,

從中央到各地方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和指導文件支持產業發展,有約10個城市出臺了專項政策,相關政策據不完全統計有上百個。

市場結構方面,擁有較強技術研發能力和場景優勢的大型互聯網企業諸如騰訊、阿里、百度、華為、京東等,切入區塊鏈行業。一方面增加市場競爭程度,加速行業洗牌;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豐富的場景優勢加速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

應用落地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鏈場景日益豐富,應用效果會逐步顯現。

一是區塊鏈率先應用於如跨境支付、數字內容版權、電子存證等天然數字化的場景之中。例如,支付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跨境支付;百度、360原創圖片認證平臺——圖騰、圖刻;北京、杭州互聯網法院運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電子存在取證難的問題。

二是區塊鏈應用於傳統行業多方協作場景中。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和可追溯,降低參與各方信任成本,提高了協作效率,在供應鏈金融、溯源等需要多個參與方協作的業務領域得以深入應用。

例如,騰訊推出了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並已經有多個項目落地;京東“跑步雞”項目,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溯源跑步雞養殖、屠宰、檢驗檢疫、倉儲、運輸全程信息,並可通過APP查詢,形成全流程追溯信息數據閉環。

當然,當前區塊鏈技術還不成熟,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尚未真正誕生諸如微信、支付寶等殺手級應用。

此外,市場未能深入挖掘區塊鏈在技術、理念、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優勢。多數區塊鏈應用主要在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這個特點上做文章,對於區塊鏈去中介、可追溯、去信任、共協作、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探索,以及對“區塊鏈+其他新興技術”融合應用發展的研究還遠遠不夠。

區塊鏈平臺性能不足、安全不夠、難以互聯互通等問題對共識算法、密碼學、跨鏈等關鍵技術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目前區塊鏈最新技術理念和解決方案來看,如PoS、DPoS共識算法,分片、零知識證明、DAG、側鏈、閃電網絡等技術方案,大多數是外國技術社區提出,國內技術社區進行跟隨和模仿,極少屬於中國自主原創或最早提出。

因此,對於區塊鏈性能、隱私安全、可擴展性方面的技術創新研究,以及各行業、各場景下區塊鏈技術應用模式創新的探索,仍然是2019年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的主基調。以上認識在我們的《2019年中國區塊鏈發展形勢展望》報告中有提到。

02

區塊鏈安全應上升到國家信息安全高度


吳德銓:獵問第二發。安全問題是一種新興技術大規模應用首先面臨的最大課題。區塊鏈由於共識機制特徵,算力攻擊總會在極端技術環境和足夠大的利益驅使時發生,區塊鏈安全是一個動態的平衡,卻不是穩固的平衡。怎麼看待區塊鏈安全問題?如何在大規模產業運用中把控安全風險?

劉曦子:當前,區塊鏈核心技術、機制和應用部署等方面均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不法分子利用相關漏洞實施攻擊,安全風險事件頻出。區塊鏈安全問題,大可到國家信息安全層面,小可到每個人切身利益(比如區塊鏈錢包安全)。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加速數字經濟時代到來。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為形成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提供了催化劑。這基本已經成為共識。

區塊鏈技術構建了一個高效可信的數字資產、數字產品等數字載體的交換環境,降低信息和價值流動障礙,提高數字經濟運行效率,有助於實現社會數字資源最優化配置,從而成為未來數字經濟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一旦基礎設施出現安全問題,數字經濟活動必然受到安全威脅。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區塊鏈技術安全關乎未來國家數字經濟安全。

此外,區塊鏈技術利用鏈式結構存儲和追溯數據,利用共識機制共同維護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技術保證數據信息傳輸的安全性,利用可編程的智能合約操作數據,極大降低了數據信息流動的障礙和數據孤島現象的發生。

區塊鏈技術為我國各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數據信息安全共享、數據確權、數據隱私保護等難題提供了極佳解決方案,

區塊鏈正在逐步成為國家數字化建設的基礎設施之一

可以預見,一旦基礎設施以及區塊鏈應用發展中隱藏安全問題,必然會威脅到國家信息安全。無論是監管部門、學界、業界,對於區塊鏈的安全問題應該保持高度重視

具體到區塊鏈安全問題分類,可以從這麼幾個方面來看。

根據區塊鏈技術體系架構各層進行劃分,可劃分為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應用層面臨的安全問題。還可以按著傳統信息系統和區塊鏈核心技術兩類進行安全問題劃分。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區塊鏈安全問題大概分為區塊鏈技術安全、區塊鏈生態安全、區塊鏈使用安全和區塊鏈信息安全四類。

簡單說下四類安全問題。

區塊鏈技術安全方面,主要是區塊鏈本身核心技術或機制不完善造成的,包括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邏輯漏洞、密碼算法安全、P2P網絡機制安全等。

區塊鏈生態安全方面,主要是指區塊鏈產業生態中各種安全問題。例如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礦池、網站遭受DDoS攻擊。

區塊鏈使用安全,主要是指用戶使用區塊鏈應用面臨的潛在安全問題。例如私鑰管理不善,遭遇病毒木馬、賬戶竊取等。

還有一類風險問題,即區塊鏈信息安全方面。這點大家可能關注不多,但是監管機構比較關注的。

主要是有人利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特性,將非法信息或文件上鍊所導致的安全監管問題。2018年年4月,北大網友將頗具爭議公開信“向校方申請公佈涉性侵醜聞的教授瀋陽調查的少量問題”永久性記錄至以太坊,引發社會關於區塊鏈信息安全監管討論。網信辦後來出臺過相關區塊鏈信息安全管理文件,就是加強對區塊鏈相關信息安全問題的監管。總的來看,區塊鏈安全事件呈高發態勢,需要格外引起注意。

關於如何把控區塊鏈安全風險問題,我認為大概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一是要提高我們對區塊鏈安全問題的認識。上面我已經提到,區塊鏈安全問題應該提高到國家數字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的戰略高度。

二是組織力量諸如科研院校等安全研究機構、安全行業企業展開區塊鏈安全問題研究對不斷變化的攻擊手段和方式,保持持續性跟蹤和分析,研判安全風險發展趨勢;明確區塊鏈技術、應用、平臺的潛在風險和威脅,形成區塊鏈安全標準體系。

三是需要形成區塊鏈安全風險檢測、防控能力,完善區塊鏈技術和核心機制。針對區塊鏈編碼、運行、部署和管理各個環節,形成安全檢測和防控解決方案。例如,智能合約代碼審計、形式化驗證、漏洞檢測、入侵行為分析等安全技術手段。

只有區塊鏈軟硬件基礎設施、相關安全評估、檢測、防範等技術手段不斷完善,部署成本和安全風險降低,區塊鏈大規模商業化才得以展開。

吳德銓:很系統。安全問題其實遠比大家想象的要嚴重。

獵問劉曦子|2019區塊鏈是底部 中國卻掉隊全球公鏈生態競爭

03

中國缺席公有鏈核心競爭

吳德銓:獵問第三發。上期獵問對話,於佳寧博士認為中國在區塊鏈方面一度非常領先,但是現在不管是從技術創新、實際應用還是監管措施方面,領先優勢已經不再,甚至已經跌落到第二梯隊,差距或已拉開兩年左右。您怎麼看待核心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問題?全球協作是否已經消弭關鍵技術的國家競爭?

劉曦子:我基本贊同於佳寧博士的觀點。首先,我認為中國在區塊鏈技術創新方面一直是模仿和跟隨的姿態。中國區塊鏈企業主要吸納國外開源社區的區塊鏈研究成果,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平臺並不多,多數企業基於比特幣、以太坊、超級賬本等國外開源區塊鏈產品進行開發和完善。

儘管2018中國區塊鏈專利位列世界第一,但整體價值不高,較少涉及區塊鏈關鍵技術。

螞蟻金服在專利方面位列第一,據瞭解幾乎都涉及共識協議、隱私保護等核心技術,應該是具有相當好的技術儲備和非常強的創新能力。但是,螞蟻金融做BaaS平臺,底層基於許可鏈來做,公鏈方面可能涉及不多。

我剛剛也提到,區塊鏈平臺性能不足、安全不夠、難以互聯互通等問題,對共識算法、密碼學、跨鏈等關鍵技術突破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目前區塊鏈最新技術理念和解決方案來看,如PoS、DPoS共識算法,分片、零知識證明、DAG、側鏈、閃電網絡等技術方案,大多數是外國技術社區提出,國內技術社區進行跟隨和模仿,極少屬於中國自主原創或最早提出。

吳總說的核心技術國際競爭問題,我理解核心技術國際競爭實際來自於各國基礎科學研究實力的競爭,中國在部分電子信息核心技術領域面臨卡脖子的窘境,本質上還是基礎性、關鍵性信息技術研發不夠充分。基礎科學研究的薄弱以及我國創新能力欠缺,依然會制約我們國家信息化、數字化產業發展。

就區塊技術而言,儘管開源技術社區極大降低最新的區塊鏈技術研究成果獲取難度和成本,但

區塊鏈很多核心技術難題實際上是數學、密碼學等學科的問題。沒有這些學科理論上突破,區塊鏈關鍵技術一時間難獲得大的突破。比如如何解決不可能三角問題、多方安全計算性能問題、抗量子攻擊等等。因此,區塊鏈核心技術競爭最後還是落腳到基礎科學實力的競爭。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基礎研究理論上的突破,區塊鏈技術創新就停滯不前。我認為,區塊鏈技術創新、技術成熟是循序漸進的,這種技術創新更多的可能在區塊鏈領軍企業中發生,他們追求經濟效益,成為技術研發的主體,具有區塊鏈技術創新的主動性和高效性。

在沒有大的理論突破情況下,當前區塊鏈核心技術的競爭,更多的被核心企業所主導。我國有阿里、騰訊、百度、華為這樣世界級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在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層面,我們有足夠的研發實力,特別是豐富的應用落地場景,這點上是國外所不具備的。

但是我比較擔心的是,區塊鏈的顛覆意義更多體現在諸如去中心化、多方協作、自組織、激勵機制等理念和應用模式的創新,公有鏈則是這一顛覆式創新可能的重要載體,中國互聯網巨頭在許可鏈方面積極有為,但在更有顛覆性意義的公有鏈的技術應用創新方面,誰能擔此重任?

吳德銓:既然是開源的,又是全球協作、人人共享、國國共享,拿來主義不更省事嗎?為什麼要費勁去競爭核心、關鍵技術呢?

劉曦子:核心技術永遠拿不到,或者拿到也是落後的,在競爭中具有較高成本的。開源項目沒有主導權的話,在基於開源項目構建的生態中也沒有話語權。

吳德銓:對頭,競爭的核心還是區塊鏈生態建設的主導權

04

中國缺乏開源技術社區氛圍阻礙創新

吳德銓:獵問第四發。很多人說2018是公鏈元年,也有人說其實是公鏈的“公元前十年”,不管怎樣,2018年公鏈賽道百花齊放,一波新鏈主網上線:EOS、AE、ADA、TRX、ZIL、IOST、ELA、ELF、GNX、ONT等等。

區塊鏈資深佈道者元道、孟巖,幾個月前共同呼籲:中國公鏈必須馬上行動,否則不出十年就會後悔。您認為,中國在公鏈這條核心賽道上,會提前後悔嗎?還是說仍然有望在次級公鏈方向取得領先優勢?

劉曦子:剛剛提到,公有鏈是區塊鏈技術顛覆式創新得以實現的重要載體,中國確實要在公有鏈技術創新、開源社區建設、DApp生態打造方面行動起來。否則可能再次形成桌面操作系統、移動端操作系統市場和應用生態被美國企業壟斷和主導的局面,從而導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或喪失一部分數字經濟活動的主導權或話語權

然而,除少數技術人才、個別互聯網企業和高校外,我國大部分企業和高校的技術研究人員並沒有積極參與和投身於開源技術社區貢獻。一方面沒有頂級開源社區技術人才,一方面社會也尚未形成參與開源技術項目研發的氛圍,尚且未充分吸收開源技術社區優秀成果,更談不上推動、引領開源社區發展。

開源技術社區在推動公鏈技術演進、創新、Dapp生態建設發展方面,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沒有開源技術社區人才和整體環境氛圍的情況下,我國公鏈發展談何容易?

05

政府節點的參與十分重要

吳德銓:獵問第五發。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披露,區塊鏈在已在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徵信、交易清算、積分共享、保險、證券等領域落地金融類應用,並且開始在商品溯源、版權保護及交易、數字身份、財務管理、電子證據、工業、能源、大數據交易、數字營銷、物聯網、公益、電子政務、醫療等13個實體領域開始落地。

您也策劃了賽迪“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推進計劃”,“區塊鏈+”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顯著提升區塊鏈對實體經濟發展水平的貢獻度?

劉曦子:大家都知道,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數據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金之外的關鍵生產要素。這個我剛剛也提到過。

由數據萃取的信息,由信息提升為的知識或智慧,正在成為企業經營和決策過程中新的驅動力、信息化商品和服務的新內容、社會治理的新手段。特別是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及應用創新,對於各類場景下的數據渴望和依賴達到了新的高度,而政府是對部分場景和數據的絕對掌握者

實際上很多“區塊鏈+”項目都需要數字化場景和數據,而區塊鏈企業本省並不具有這些資源,這些資源一時間又難以向企業開放,所以造成了很多區塊鏈項目無法真正的融入實體產業中。

在聯盟鏈視角下,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多方協作系統,很多場景涉及到產業鏈上的企業、機構、監管部門,沒有政府這個重要節點的參與,區塊鏈項目難以實施,區塊鏈的分佈式、多中心(去中心)的顛覆意義也難以體現

否則,用中心化系統就好,中心化系統性能也完全滿足信息系統需求。在當前區塊鏈技術並不成熟的情況下,區塊鏈企業應用模式創新,技術應用場景化實際上非常依賴政府給區塊鏈企業開放更多的場景和數據。

而考慮到技術成熟度、安全、利益博弈等問題,監管部門或者地方政府部門,往往在使用區塊鏈技術時候猶豫不決。這是可以理解。

舉例說明下,政府節點參與進來的重要性。比如,沒有稅務部門參與,能夠實現區塊鏈+電子發票的應用?沒有司法部門參與,能夠實現區塊鏈+司法電子存證應用?沒有審計部門參與,能夠實現區塊鏈+審計應用?沒有證券監管部門參與,能夠實現區塊鏈+股權登記應用?

因此,有關部門可考慮在保證安全(安全問題亟需解決)的前提下,積極推動區塊鏈在相關領域的應用。

為企業開放或提供政府政務、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市場監督、教育服務、衛生醫療等更多應用場景和數據,一方面可以推動政府治理從信息化向智能化轉變,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區塊鏈企業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實際生產生活之中,激發區塊鏈企業創業創新活力,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獵問劉曦子|2019區塊鏈是底部 中國卻掉隊全球公鏈生態競爭

06

初創企業是區塊鏈初期發展主要動力

吳德銓:獵問第六發。12月7日,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發佈了中國城市區塊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2018),用一套評估體系評價城市的區塊鏈產業競爭力。評估認為,京杭滬深築(貴陽)位居前五,廣州、長沙、青島、重慶、佛山躋身前十。“區塊鏈+”對經濟數據的依賴強,區塊鏈產業是否會重構未來十年中國的經濟版圖,如信息數據產業發達的杭州、大數據產業異軍突起的貴陽能否在自己所屬梯隊當中彎道超車?

劉曦子:通常而言,新興技術產業的發展具有投入產出的線性關係。但是同時也存在非線性關係,這主要因為各地發展的環境差異,比如要素稟賦,當地的政策引導和規制等。

當前,各地區塊鏈產業發展具有不同的要素稟賦,且區塊鏈技術不成熟、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資源割裂、人才匱乏情況下,區塊鏈專項政策對推動城市區塊鏈產業發展要素聚集具有積極意義。

對於諸如杭州、貴陽等城市,有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儲備和場景,有專項政策支持,利於資金、知識產權制度和區塊鏈技術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資源協調,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是具有先發優勢的。

我先談下我對區塊鏈產業發展的認識,然後再說下杭州和貴陽。區塊鏈產業發展還處於較為初級階段,知識創新迅速、市場不確定性高、進入壁壘不高,初創企業是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主要動力。

但是隨著區塊鏈產業逐步發展,互聯網巨頭加入競爭,在沒有大的理論創新的前提下,

區塊鏈技術創新本身會塑造出較為穩定的技術軌道、規模經濟,進入壁壘,並由此構成產業邊界這個時候,具有較強研發實力和頂級人才的大型互聯網或區塊鏈企業會逐步佔據區塊鏈產業發展的前沿。

就杭州和貴陽而言,未來是否能夠彎道超車,取決於該地區區塊鏈產業技術創新所形成的支撐體系(專業化區塊鏈企業群體、領軍企業、科研教育資源、企業家、科學家、金融機構、貿易組織、政策環境)。杭州有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同時聚集了更豐富的互聯網企業和人才,個人感覺優勢更大些。

07

合規通證試點暫無實際可操作性

吳德銓:獵問第七發。在9月底您聯合署名的文章中率先提出,應當在證券法之下制定下位法規“合規通證監管條例”。你們認為,合規通證的試行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有必要性,涉及到如何利用現代科技加速金融體系完善和科學化,加速實體經濟新一次飛躍,應該選擇有一定基礎、環境條件的地方和行業開展沙盒監管和行業特許試點。

您認為,試點合規通證應當如何解決好當前的政策衝突問題,試點是否有實際的可操作性?

劉曦子:合規通證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市場上的創新應用,但與此同時,它對當前金融制度安排形成一定挑戰。

當時合規通證剛出現,市場對合規通證尚處在認識階段,合規通證究竟誰來監管、誰來負責推進,具體到合規通證法律地位、實際應用方式和實施路徑並不明確,對現行法律法規、金融制度形等方面衝擊影響研究也都不夠。

在這種背景下,我和區塊鏈法律研究專家馮培律師希望通過研究合規通證的法律監管,探索合規通證在監管下合法合規的實施路徑。

因此,聯合發表文章,希望更多人從學術層面進行探討研究。後來,互聯網金融協會認為STO涉嫌非法金融活動,併發布相關通知。既然金融部門認為當前不適合STO相關活動,那試點也就沒有實際可操作性了。

吳德銓:北京的通知畢竟是有特指。如果不涉及非法融資呢,也許仍然有進一步研究探討的空間。我們繼續關注。

08

人工智能與區塊鏈可互相賦能

吳德銓:獵問第八發。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是近年最具爆發力的兩大風口技術,二者的嫁接融合成為技術和產業界熱門的探索方向。簡言之,區塊鏈解決數字產權、自主協作、安全共享,甚至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能的倫理上的穩定可控問題,而人工智能解決數據和合約的智能化處理,從而,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兩大技術解決方案深度融合,將催生可編程經濟時代到來,突破性升級經濟運行的系統架構。

您和所在機構也一直在深入研究這一課題,“區塊鏈+人工智能”二者融合的主要障礙是什麼?能否預測一下接下來的融合發展階段?

劉曦子: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屬於當前非常熱門的新興技術。我先談下兩者融合發展的方式。關於兩者融合發展,其實我們也是初步探討。人工智能應用包含三個關鍵點,一是數據,二是算法,三是計算能力。人工智能與區塊鏈兩者融合發展,可以在這三點上相互賦能。

數據層面,區塊鏈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數據可信,以及在保護數據隱私的情況下實現數據共享,為人工智能建模和應用提供高質量的數據,從而提高模型的精度。

算法層面,一方面,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本質上是一段實現了某種算法的代碼,人工智能技術植入其中可以使其更加智能; 另一方面,區塊鏈可以保證人工智能引擎的模型和結果不被篡改,降低模型遭到人為攻擊的風險。

計算能力層面,基於區塊鏈的人工智能可以實現去中心化的智能聯合建模,為用戶提供彈性的計算能力,滿足其計算需求。以上內容在我們《區塊鏈+人工智能:構建智能數字經濟世界》一書中有更詳細的探討。

關於兩者融合主要障礙,我認為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技術本身不夠成熟,技術標準尚未完全建立。例如智能合約,一方面標準規範有待建立;另一方面,智能合約的安全行如何保障?智能合約技術不夠成熟,人工智能算法在智能合約中應用只能是空話。

二是真實應用場景的缺乏。有些項目白皮書描繪區塊鏈如何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但實際上,目前,將兩者融合並應用的場景非常少,對於兩者同時應用的需求也非常少。很多場景下,其實都是兩者技術的單獨應用,並沒有涉及兩者深度融合。

關於兩者融合發展階段認識,我認為主要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簡單結合階段。區塊鏈技術創新發展不斷成熟,為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可靠的高質量的數據,類似基於區塊鏈的聯合數據建模。

第二個階段:中度結合階段。基於區塊鏈的分佈式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人工智能提供分佈式的算力,並能夠實現激勵機制。最終形成一種彈性的、可靠的人工智能算力範式。

第三個階段:深度結合階段。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區塊鏈技術成為全球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實現全球性的人工智能分佈式算力供給,智能合約實現真正的“智能”並作出決策判斷。全球所有網絡節點、採集器、智能終端、智能設備形成互聯網雲腦(中科院劉峰教授提出)。

獵問劉曦子|2019區塊鏈是底部 中國卻掉隊全球公鏈生態競爭

09

區塊鏈牛市一定會到來

吳德銓:獵問第九發,最後一發。前面我們聊到了區塊鏈的技術趨勢、安全風險、政策監管、技術融合、產業落地等等維度的問題,您認為2019年可能有哪些值得特別期待的發展節點?新的一年是否有足夠時間構築好數字資產行業的“基石底”?

劉曦子:我比較期待爆款的區塊鏈應用的出現,無論是基於聯盟鏈的應用還是公鏈的Dapp。目前,區塊鏈應用只是在少數領域落地,距離大家實際生產生活有一定距離。我相信2019年應該會有一些區塊鏈應用首先會逐步走進大家生產生活中,並且極大提高生產生活協作效率,就像當年的微信和支付寶一樣。

當然,區塊鏈應用可能會衝擊原行業運作模式和改變原來利益格局,具體能否在全國推廣應用,還得看利益博弈結果、技術成熟度和安全風險的平衡。但我相信,如果是好的,能夠降低大家生產生活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應用,長期來看一定會得以廣泛應用。

比如,我比較看好區塊鏈電子發票。因為實際生活中報銷流程過於複雜繁瑣,區塊鏈電子發票理論上應該極大地精簡報銷流程,同時一定程度解決虛開發票等問題。我沒有用過,但我很期待。

另外,區塊鏈主管部門是否會在某些地方一些行業領域推進區塊鏈應用的試點示範,是很值得期待的。一旦試點成功,可能會逐步向全社會推廣。

關於是否構築好數字資產行業的“基石底”的問題?首先這個數字資產的具體定義是什麼?是虛擬數字貨幣,還是物理世界向數字世界映射的財富載體?不管是什麼,我認為區塊鏈、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數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長期來看肯定是底。

吳德銓:報銷繁瑣是大家的一致痛點。

劉曦子:這點我深有體會,但是又很無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痛點。接剛剛的問題。隨著公鏈技術逐步成熟,Dapp能夠多大程度影響大家的生產和生活,我也非常期待。到時候,區塊鏈牛市一定會到來。

吳德銓:基石底的問題,主要是大家比較關心的數字貨幣二級市場。

劉曦子:長期看是底。短期看,具有不確定性,不做推測。

吳德銓:好的。感謝劉曦子先生仔細回答了以上關於區塊鏈技術趨勢和行業發展取向的問題!下面是自由提問時間。

10

【互動】區塊鏈技術標準:中國積極參與 尚無主導權

提問一:劉老師,您覺得比特幣在這波熊市中,會破多少價位?之前有彭博分析師預測會到1500美元。

劉曦子:剛剛說過,短期具有不確定性。熊市裡,無法用正常的二級市場技術理論和經驗去預測,以及無法用btc挖礦成本說、價值理論、供需理論進行分析。通常而言,價格圍繞價值(價值和使用價值)波動,價格形成又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比如供需、政策。

但是,熊市通常會回到牛市之前的價格。

提問二:老師請問。您對eos生態目前很火熱的狀態怎麼看?

劉曦子:eos爭議很多,有人認為就是營銷和割韭菜,有人認為是區塊鏈3.0。不管如何,它確實引起巨大的關注,這對於它的技術發展,生態繁榮還是有益處的。

提問三:劉老師,賽迪區塊鏈研究院做過公鏈評測,您對國內哪條公鏈比較看好呢?評價的標準是什麼?

劉曦子:公鏈評測是我同事蒲松濤博士主要負責的,這期排名已經在本月20號出爐。具體評價標準有一個評價體系,主要從基礎技術(Basic-tech)、應用性(Applicability)和創新力(Creativity)三個層面對每條公有鏈進行考察。

基礎技術主要考察公有鏈所實現的技術水平,根據公有鏈的技術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別為公有鏈的功能、性能、安全性以及去中心化;應用性主要考察公有鏈實際應用過程中的優劣勢;創新力側重考察公有鏈的持續創新能力以及對行業創新的貢獻度。

提問四(山東工商學院張曉老師):謝謝劉博士的分享。關於區塊鏈技術發展,我說一點,請大家參考。據我觀察,

現在全世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主要來源是具有開源精神的黑客和密碼朋克們,而不是傳統的大學和研究所。這一點和人工智能技術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我認為中國在區塊鏈技術上從來沒有領先過。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能在全球形成影響力的話,一是礦機、礦場,二是空氣幣ICO割韭菜,其它就沒有了。如果你仔細考察以太坊的發展史,你會發現無論是V神還是Gavin Wood,這些人都是極具理想主義精神的黑客角色,這與國內很多大廠基於功利目去搞區塊鏈產品是完全不同的。

劉曦子:沒錯,國內沒有氛圍、環境、土壤。沒有開源的土壤,自然也缺乏相應的人才。很高興能夠有交流。之前我的觀點是中國在區塊鏈技術創新方面一直是模仿和跟隨的姿態。

吳德銓:補充提問四,他其實想說中國在區塊鏈生態建設的主導權,一直是沒有的,領先的是挖礦和炒幣。未來主導權領先的可能性呢?互聯網巨頭和國家隊技術力量的參與,會不會跟之前的階段有很大不同?

劉曦子:互聯網巨頭和國家隊更多關注的許可鏈方面,他們有實力和資金,代表技術研發創新的前沿力量。區塊鏈技術的標準也還未完全確定,我國有參與,但沒有主導權。

吳德銓:這個方向可能是把產業公鏈和國內產業生態的協同,作為發展的側重了。

劉曦子:區塊鏈發展到底是技術驅動,還是場景驅動,也是在爭論。給人感覺公鏈和許可鏈是兩條路子,未來應該是融合發展。公鏈更偏於底層技術和生態,許可鏈更多偏向場景和監管下的技術落地。

吳德銓:OK。這是發展取向問題。其他問題我們有機會再進一步探討。如果沒有其他問題,我們自由提問時間告一段落。感謝劉曦子先生做客獵雲財經的獵問·創世相對論第5期,暢談區塊鏈發展展望的話題。謝謝各位參與獵問對話,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