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2019年1月31日,華脈科技(603042)發佈2018年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虧損8500萬元至11000萬元

。華脈科技成為上市第二年就虧損的又一家A股公司。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公司公告的虧損主要原因有四:1、毛利率下降;2、分攤股份費用1800萬元,對原本應在剩餘等待期內確認的股份費用1000萬元加速確認;3、未決訴訟事項計提壞賬準備6500萬元;4、2018年公司相關項目的前期投入,暫未形成收益。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由於限制性股票股份費用分攤及加速確認合計2800萬元,非因經營情況產生,且不影響公司現金流量,剔除這2800萬元,華脈科技2018年度預虧5700萬元至8200萬元。

華脈科技2017年4月24日成功過會,2017年6月2日登陸上交所,募資淨額3.4億元。而上市當年便迎來了業績下滑。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華脈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1.55億元,同比增長15.7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淨利潤0.74億元,同比下降12.40%。

上市當年業績下滑、次年便大幅虧損,不禁讓人要問,華脈科技究竟是怎麼通過上市審核的?

一、關鍵指標上市前持續向好、上市之後持續下滑

華脈科技,全稱南京華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通信網絡物理連接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光通信網絡設備和無線通信網絡設備。公司於2017年6月2日,登陸上交所。

華脈科技的招股說明書所涵蓋的會計期間為2014-2016年,結合上市之後的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三季報,筆者對華脈科技近5年關鍵業績指標進行了整理。

(單位:億元)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如上表所示,營業收入在上市前後保持持續增長。但華脈科技其他各類關鍵指標如歸母扣非淨利潤、經營活動淨現金流、毛利率、淨利率等,在申報期的2014-2016年,均保持不斷上升趨勢,在上市申報之前的2016年,達到了歷史最高值。上市之後的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各類指標不斷下滑,難免讓人懷疑公司在上市前存在財務指標操縱的情形。

簡言之,華脈科技關鍵業務指標在上市之前持續向好,在上市申報最核心的2016年,達到了最高峰。

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司介紹到——公司依託客戶資源、品牌知名度、產品質量、技術研發等綜合優勢,公司業務穩定發展,盈利能力較為穩定。同時,公司與上下游客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公司業務不斷髮展的同時,公司保持著良好的現金管理能力。

然而,一上市,華脈科技便大變臉,不僅盈利能力弱化、各類指標下滑,而且經營活動淨現金流持續流出,現金管理能力差。

縱觀上市之後的每個季度,關鍵指標每況愈下。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從2017年三季度到2018年三季度,連續5個季度,華脈科技各類關鍵指標持續保持下滑。前後僅一年多,毛利率下降超過9個百分點,淨利率直接為負,更甚者,經營活動一直處於現金流出狀態。

根據2018年業績預告,華脈科技預計虧損8500萬-11000萬。根據前三季度累計虧損421.38萬元計算,僅2018年第四季度,華脈科技虧損在8,078.62萬-10,578.62萬之間。

而上市之前的2014和2015年,華脈科技的淨利潤分別為3324.63萬和4748.53萬,也就是說,僅2018年第四季度,華脈科技的虧損已經超過了公司在2014和2015兩年的盈利之和。

上市之前業績持續增長,剛上市便開始下滑,關鍵指標持續惡化。究竟是巧合,還是造假?

二、上市後應收賬款佔收入比猛漲

作為華脈科技最重要的資產,應收賬款在華脈科技的發展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單位:人民幣億元)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近年來,華脈科技的應收賬款餘額不斷增加,特別是在上市之後的2017和2018年,應收賬款相比上市前有了明顯的增長。

截止2018年三季末,華脈科技應收賬款餘額達9.48億,為近年之最。相比上市前,已接近翻番。

而同時,華脈科技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資產為8.50億。應收賬款餘額已超過淨資產,表明應收賬款金額大、風險高。

事實上,華脈科技一直有著高於同行業的應收賬款水平。

招股說明書顯示,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進行比較。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如上所示,與同行可比上市公司比較,華脈科技應收賬款金額大、佔收入比重大。

就華脈科技自身而言,其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在上市之後迅速提高。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如上表所示,上市之前,華脈科技應收賬款佔收入比保持下降趨勢,從2014年的59.92%下降到2016年的49.74%。然而,上市當年的2017年,應收賬款大幅提升,佔收入比重迅速提高到63.81%。到2018年三季末,該指標持續上升,已高達77.96%。(注:2018年三季報數據,已相應進行了年化處理)

過高的應收賬款金額和佔比,表明公司過度依賴賒銷政策來推動收入的上漲,不僅收入質量難以被保障,更是暗藏了壞賬的風險。

三、大額應收賬款涉及訴訟、經濟犯罪,恐難回收

在華脈科技的應收賬款中,有兩筆目前已涉及訴訟。

2018年10月27日,公司發佈公告,華脈科技全資子公司南京華訊科技有限公司與天翼上海分公司、電信西安分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法院已受理,尚未開庭審理。

公告顯示,電信西安分公司欠華訊科技移動終端設備貨款3074.60萬元。2018年4月18日,華脈科技與天翼上海分公司、電信西安分公司簽訂《三方協議書》,約定由天翼上海分公司代電信西安分公司支付貨款。由於天翼上海分公司未付款,故華訊科技訴至法院。

不到一個月後的2018年11月17日,公司再次發佈公告,公司與天翼上海分公司、電信西安分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已收到了南京中院民事裁定書書【(2018)蘇 01 民初 743 號之一】,對此次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作出民事裁定。

公告顯示,電信西安分公司欠華脈科技手機貨款5121.60萬元。2018年4月18日,華脈科技與天翼上海分公司、電信西安分公司簽訂《三方協議書》,約定由天翼上海分公司代電信西安分公司支付貨款。由於天翼上海分公司未付款,故華脈科技訴至法院。

南京中院對此案作出裁定,認為此案涉嫌經濟犯罪,不屬於一般經濟糾紛,裁定駁回原告起訴。

上述兩個案件的被告方均為電信西安分公司和天翼上海分公司,涉訴金額合計8196.20萬元。

筆者查閱了華脈科技2018年半年報,電信西安分公司為華脈科技應收賬款欠款客戶第一名,截止2018年6月末,華脈科技應收電信西安分公司款項為9790.03萬元,佔應收賬款總額的10.12%,累計已計提壞賬準備532.43萬元,據此計算賬齡大多在1年以內,也就是2017年7月-2018年6月之間所發生的業務。

華脈科技與公司第一大欠款客戶尚有9790.03萬元的賒銷款未收到,其中便有8196.20萬元涉及訴訟,涉訴比例高達83.72%。目前一個案件被法院裁定為涉嫌經濟犯罪,駁回原告起訴,另一個案件則尚未開庭審理。

由此可見,上述欠款已涉及壞賬風險,回收難度大。在2018年的業績預告中,對於上述未決訴訟,華脈科技已計提6500萬元的壞賬準備。

剛上市,便面臨著如此大額的應收賬款涉及訴訟,其中一宗還涉及經濟犯罪,能收回的概率已經很低了。在華脈科技大額應收賬款中所暗藏的風險,已逐步暴露。

在華脈科技的招股說明書中,曾提到了公司的應收賬款餘額較大的風險。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招股說明書認為,公司主要客戶資產質量及信用程度較高,發生壞賬的可能性較小。然而,僅上市的次年,兩筆大額的應收賬款便需要通過訴訟來解決,且客戶均為中國電信西安分公司。

由此可見,招股說明書中對於應收賬款風險的判斷,存在明顯的偏差。

大額應收賬款涉訴,更是對招股說明書的直接打臉。

不知道剩下的9億多的應收賬款,還將暴露出怎樣的風險。

四、上市募投項目延期、繼續發可轉債圈錢

華脈科技上市共募得資金3.40億元,用於光通信無源器件擴產項目、智能ODN擴產項目、無線基站設備用微波無源器件擴產項目、無線天線擴產項目、通信設備研發中心擴產項目和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其中,光通信項目建設期9個月、智能ODN項目建設週期為12個月、無線基站項目建設週期為12個月、無線天線擴產項目建設週期為18個月、通信設備研發中心擴產項目建設週期為18個月。

公司2017年7月13日公告稱,截至2017年5月31日,除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外,5個募投項目已經使用自籌資金11078.75萬元。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2018年9月26日,華脈科技發佈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報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合計使用募集資金17823.65萬元,剩餘募資餘額16193.63萬元。5個項目無一完工。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2018年9月26日,華脈科技發佈關於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延期的公告,將前三大募投項目預定可使用狀態時間從2018年3月25日,調整至2019年9月25日,延期一年半。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關於募投項目的延期,公司解釋到——隨著 4G 建設進入中後期,5G 尚未開始大規模建設,三大運營商整體投資進度有所放緩,公司現有產能已能滿足當前市場需求,光通信無源器件擴產項目、智能 ODN 擴產項目和無線基站設備用微波無源器件擴產項目投入進度有所延緩,尚未達產。

有意思的是,與募投項目延期公告一併發佈的,還有華脈科技可轉債發行預案。

華脈科技擬發行A股可轉債公司債券,募集不超過3.08億元,資金用於年產1000萬芯公里光纖拉絲建設項目及1000萬芯公里光纜生產線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上市募投項目大部分延期,募投資金被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說明上市募投項目認證不夠嚴謹,存在問題。如今又計劃發行可轉債來募集資金,投資新項目。究竟為何?恐怕圈錢才是真正的目的。

五、併購標的公司,成最大業績貢獻,掩蓋原有主業萎縮之尷尬

2018年3月6日,上市僅9個月,華脈科技便發佈了股權收購公告。

公司以1.8億元現金收購江蘇道康發電機組有限公司60%股權, 自2018年4月1日期納入合併範圍。

根據華脈科技2018半年報顯示,2018年4月1日-6月30日,江蘇道康實現淨利潤2769.96萬元。按照華脈科技持股60%計算,江蘇道康對上市公司的淨利潤貢獻為1661.98萬元。

而華脈科技2018年上半年,實現的淨利潤為1240.72萬元。江蘇道康為上市公司貢獻的淨利潤,已超過了上市公司合併的淨利潤。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江蘇道康,華脈科技從2018年半年報開始,便已表現出虧損。

按照業績承諾,2018年江蘇道康預計實現歸母扣非淨利潤2500萬元,按照60%股權,即為1500萬元。

而華脈科技發佈的業績預告稱,預計虧損為8500-11000萬元。若將江蘇道康剔除,華脈科技自身的虧損將高達10000-12500萬元。

這恐怕就是華脈科技急於併購江蘇道康最重要的原因。

根據華脈科技收購江蘇道康的協議約定,股權收購款1.8億元將分兩次予以支付。其中1億元在收購方案通過董事會審批後十五個工作日內支付,剩下的8000萬則在2018年12月31日前支付。

後續公告顯示,華脈科技已支付1億元股權收購款,取得了江蘇道康60%股權,並辦理了工商登記。

隨即,華脈科技以該股權進行了質押,取得了併購貸款8000萬元,貸款期限58個月,年利率4.75%。

也就是說,華脈科技僅以2000萬元的實際現金支出,取得了江蘇道康60%股權(價值1.8億元),並獲得了江蘇道康60%業績並表,成為了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業績來源,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原有上市前原有業務的萎縮程度。

六、解禁即宣佈減持、5名董監高辭職

2018年6月4日,首發前限售股份解除限售、流通上市。

次月,大股東、董監高便陸續發佈減持公告。

截止2019年2月2日,華脈科技大股東、高管均陸續減持。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限售股剛解禁,大股東、董監高便陸續減持,其中不乏公司的創始人。

透露出的,是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不看好。

不僅如此,華脈科技的董監高們也在忙著辭職。

大額貨款司法追討、高管忙辭職忙減持,又想“圈錢”3億

一邊是大股東、董監高忙著減持,另一邊是董監高忙著在辭職,大家對華脈科技的未來是否都不看好?

忙於減持和辭職的董監高們,恐怕早已無心專注公司經營;各類關鍵指標惡化、業績變臉,華脈科技留給市場和投資者“一地雞毛”。回頭看,華脈科技的上市,恐怕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