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人類最針鋒相對的存在

癌細胞:人類最針鋒相對的存在

這是一本癌症的傳記。

你將從中讀到的,遠遠不只是關於癌症本身,而是被癌症聯繫起來的科學發展史,是人類在疑難問題面前曠日持久的鬥爭,是人類作為全地球最成功生物最針鋒相對的存在,如此宏觀。

又是與癌症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各類細枝末節的突破或意料之外的發現,充滿著各科科研工作者、各路活躍人士的或榮耀或至暗的時刻,更是各類患者及其家人悲歡離合的一生,如此微觀。

說到傳記,自然是要從“誕生”開始講起。癌症的誕生,很難講,但是從人類文獻上溯源,可知癌症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古埃及的莎草文獻,就有關於乳腺癌的非常詳細生動的病例記錄,只是當時不知為何絕症。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年代,也未始沒有癌症的存在。

如果說古時候癌症案例的確更少,一來與彼時人均壽命較短有關,本質上,隨著人年歲增長、細胞分裂次數增加,人體患上癌症的概率勢必會增大。二來與彼時醫療技術尚不發達有關,明明是癌症,也會以表面上的症狀作為其他疾病而被理解與治療,死因不會被記在癌症上面。三來癌症之前,人類長期受到肺結核、霍亂、天花、麻風、鼠疫、肺炎等疾病的大規模威脅,只有等這些“人類殺手”陸陸續續被攻克得差不多了,癌症作為新的絕殺型人類殺手,才得以崛起冒頭,成為相對普遍的現象。第四,地球生態環境、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也會導致癌症發病率的增加,比如抽菸習慣,會加大人體患上肺癌的概率,是具有統計顯著性的。

癌症之所以可以作為一種統稱,是因為癌細胞是正常細胞的“驚人變態”,可以發生在人體的任何部位、組織中。所以我們會看到現在的細胞療法,是可以適應一系列不同的症狀的。

有一次討論到癌症,一位小夥伴提到某篇科幻小說,講到利用癌細胞的特徵,研發出讓人體永生的機制。那時剛剛看到《癌症傳》的前面幾章,滿腦子是癌細胞寸土必爭求生存的形象,它們“瘋狂而又充滿創意,精明而又手段殘酷”。我又怎麼可能會認為,那種設想是可能的?癌細胞的唯一存在意志,是分裂,永無止境的分裂。為此目的,癌變的細胞可以打破正常細胞的任何常規形態,也會擠佔正常細胞分工合作以發揮人體正常運作所需的資源,它們不可能,秉持細胞癌變後的特徵,同時又維持原來細胞的功能。

事實上,癌細胞之所以為癌細胞,就是原癌基因激活的同時抑癌基因失活了,細胞正常的停止分裂功能被永久關閉。請想象一下汽車的剎車失靈而油門一直在開啟的狀態吧,癌細胞就此滑進永恆分裂的通道(多數而並不是全部癌細胞的情況)。

本書醫學出身的作者,甚至充滿文學浪漫氣息地將癌細胞與人類各自作為一個整體聯繫起來,癌細胞“所憑藉得逞的特性與我們作為一個物種所賴以取得成功的特性,是一樣的。”癌細胞在細胞界的存在,正如人類在生物界的存在一樣,所向披靡。從這個角度看,癌細胞,也是與人類最針鋒相對的存在,是世間萬事萬物相生相剋的一部分。這大概也是本書名字的寓意所在,眾病之王的癌症,對應自詡於萬物之王的人類。

可以想見癌症的治療是多麼困難,尤其是在還未掌握癌形成的基本原理時,醫療及科研界就要研究具體的治療方案並付諸實踐。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癌症研究可以進行100年,又100年,患者卻不可能等待哪怕一年,只是延長几個月的壽命,已然意義重大。

臨床實驗的通過是目前醫療醫藥得以正式上市、得到進一步推廣的基本前提,但僅僅是幾十年前,醫療研究人員拿患者做實驗,根本就沒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的意思。一切都是在嘗試。腫瘤切割、放療、化療等癌症相關治療措施均是如此開始的。化療之所以讓人心生畏懼,因為這是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過程,很容易理解這種療法所產生的抗拒,以及對醫療道德的質疑。

問題在於,這樣的化療的的確確在產生作用,甚至有的案例能產生一定的治癒效果,患者能在幾年內都沒有復發,同時很多被採取同樣劑量化療的患者卻復發了。這在現在已經可以被理解了,即腫瘤是否仍留在原發地,還是已經發生了轉移。癌症愈是發展至晚期,癌細胞愈是轉移到人體的方方面面,愈不可能通過大劑量化療被治癒。

癌細胞的轉移,也是一個充滿波動起伏的故事,也讓人更深地認識到人體系統的複雜性。包含四種藥物的VAMP是人類歷史上首個超大劑量化療組合,用於治療兒童白血病。藥物組合在身體裡肆虐,既消滅了白血病細胞,也消滅了正常細胞,導致“一些患兒幾乎陷入昏迷,一直戴著呼吸機”。整個美國的癌症研究所都在關注著這次試驗的進程。

三週過後,幾位奇蹟般度過難關的病人,正常骨髓細胞逐漸復原的同時,活檢竟然沒有發現白血病細胞,患者身上發生了驚人的治癒現象。事後看那場慶功宴,顯得尤為悲情。一段時間過後,患兒一個接一個復發,復發來得很快速,死亡也來得很快速。

原來,恰恰是身體的自我防禦系統帶來了悲劇。大腦和脊髓是一個古老而進化得非常強大的生物系統,被一個由細胞密封的屏障所隔離,這個屏障可以阻止外源化學物質輕易進入大腦。也正是這個保護系統,將VAMP阻擋在神經系統之外,反而成了白血病細胞的庇護區。而憑藉癌細胞的野蠻生長能力,一旦它們開始反攻身體其它部位,患者就出現了快速復發、死亡的現象。

這對實驗主導者,乃至整個癌症研究界的打擊都是顯而易見的。儘管如此,在沒有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之前,化療作為輔助療法,目前仍然廣泛應用於癌症治療領域,特別是防止術後復發和轉移領域。唯一值得欣慰的或許是,隨著醫學的進步,在劑量方面有更好的選擇,考慮到化療的自傷特徵,任何不影響效果前提下的劑量改善,對患者都是好消息。

而靶向藥物、細胞療法這些精準治療的發展,建基於對癌形成的基本原理的掌握。科學與假設息息相關,不僅假設的證實會帶來相關學科、認知的突破性進展,證偽也同樣如此,甚至某些假設的證偽還會帶來意料之外的進展。癌形成的科學也如是。癌細胞是正常細胞的突變,這是一種假設,證實這種假設的途徑是摸清細胞突變的原理。

1985年,一個叫德里亞的研究者帶著自己發明的探針,一路跑過波士頓的朗費羅大橋,奔向弗蘭德的實驗室。他已經找到了成視網膜細胞瘤中被激活的原癌基因ras,他需要利用弗蘭德的正常細胞庫,去分離出相對應的正常基因。他們成功地分離出了抑癌基因Rb。好像一直到現在,Rb基因仍然很神秘,但隨著後面越來越多的跟進研究,大家發現,Rb出現在每一個正常分裂的細胞中,而在癌細胞中則失活了。這意味著,抑癌基因失活、原癌基因激活對很多形式的癌症都是適用的,在廣泛意義上,是癌形成的基礎原理。

在本書通過漫長的敘述將故事鋪展至此時,讀者很難不被帶進情境中。與當時整個癌形成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產生哪怕千分之一的代入感,那種曙光乍現,隱隱知道掌握癌形成的原理後整個對癌症的理解、治療都將發生天翻地覆影響,那種激動人心,都很難不讓人感到一種喉頭哽咽。

啊,留予我深刻印象的還有幽門螺旋桿菌引發胃炎的證實。那個叫馬歇爾的研究者,就差最後一個邏輯以形成完整證據鏈的時候,把培養了四天的幽門螺旋桿菌溶在50毫升的鹼性液體中,一口喝了下去。幾天後,他被診斷出了高度活躍的胃炎。通過證實幽門螺旋桿菌進入新宿主也會引發胃炎,從而證實了前者是導致後者的元兇。

在目所不及處,我相信,有許多這樣有見識有能力,又有為達目的的驚人意志的研究者、工作者活躍在史書和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中,他們或成功或失敗,卻始終散發著幽微而永不泯滅的光芒。這恰如他們工作的性質,即便是如居里夫婦這樣矚目的歷史留名者,他們漫長的生涯,就是在簡樸的工作環境中蒸餾沼澤般的淤泥,在提煉出0.1克被居里夫人命名為“鐳”的新元素時,他們消耗了數噸瀝青和數百噸洗滌用水。沒有這些前線研究與實踐的絲絲縷縷的累積,科學的面目不會是現在這般模樣,也不會有我們現在所享受的一切方便。

回到癌症相關醫學,一方面,癌症的研究及治療在百年間取得了諸多進展,開始有癌症被治癒並多年未曾復發的案例,考慮到兩三百年前,人類還在使用鉛製劑、各種瀉藥、甚或野豬的牙齒等東西去對抗癌症,近一個世紀的進展簡直是驚人的。

另一方面,相比於癌症研究者“早晚將癌症踩在腳下”的豪邁宣言,人類治癒癌症的進展又是如此緩慢,癌症被治癒的案例仍然是如此稀少,相關前沿治療方式及藥物的採用成本是如此高昂,臨床實驗藥物、療法的參與又是如此困難,簡直不可能讓多數癌症晚期患者產生一絲絲希望。目前,預防、儘早發現,依然是人類在癌症面前的主要對抗機制。

不僅癌症,多數疾病都是如此。這一思想甚至可以延伸至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起發生問題後解決問題,預防問題要重要得多,這是一種真正的逆向思維。正如芒格樸素而高明的說法,如果你想獲得幸福的生活,首先要知道怎樣避免攤上痛苦的生活。後者其實比前者還要容易判斷得多,比如酗酒、嗑藥等各種不自律的生活,比如賭博、上槓杆等各種短期誘惑極大的投機行為,比如……

然而,遇到問題了,生病了,怎麼辦呢?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吧。人的情緒會對人的身體產生各種直接間接的影響,身體同時也會對情緒產生莫大的影響。於是呢,好的時候會產生正向循環,人逢喜事精神爽這種人類經驗之談可是很有道理的。壞的時候,就會產生負向循環,人很難走出來,他人更難從旁予以協助,當然他人的鼓勵會產生一定積極因素,但真正要走出來,還是得靠自己。

身體很難先行好轉,身體的治癒、藥物的作用有概率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屬於聽天命的部分;精神上先自扶站定,或許反而是於病情更加有意義的個人努力,但是這個努力,也真的很難。最近,一個28歲投行姑娘進行完第一階段化療後寫的近兩個月心理路程,實在讓人感佩又心疼。

祝大家健康幸福。

—— 完 ——

首發於同名微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