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人类最针锋相对的存在

癌细胞:人类最针锋相对的存在

这是一本癌症的传记。

你将从中读到的,远远不只是关于癌症本身,而是被癌症联系起来的科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疑难问题面前旷日持久的斗争,是人类作为全地球最成功生物最针锋相对的存在,如此宏观。

又是与癌症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各类细枝末节的突破或意料之外的发现,充满着各科科研工作者、各路活跃人士的或荣耀或至暗的时刻,更是各类患者及其家人悲欢离合的一生,如此微观。

说到传记,自然是要从“诞生”开始讲起。癌症的诞生,很难讲,但是从人类文献上溯源,可知癌症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古埃及的莎草文献,就有关于乳腺癌的非常详细生动的病例记录,只是当时不知为何绝症。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也未始没有癌症的存在。

如果说古时候癌症案例的确更少,一来与彼时人均寿命较短有关,本质上,随着人年岁增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人体患上癌症的概率势必会增大。二来与彼时医疗技术尚不发达有关,明明是癌症,也会以表面上的症状作为其他疾病而被理解与治疗,死因不会被记在癌症上面。三来癌症之前,人类长期受到肺结核、霍乱、天花、麻风、鼠疫、肺炎等疾病的大规模威胁,只有等这些“人类杀手”陆陆续续被攻克得差不多了,癌症作为新的绝杀型人类杀手,才得以崛起冒头,成为相对普遍的现象。第四,地球生态环境、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也会导致癌症发病率的增加,比如抽烟习惯,会加大人体患上肺癌的概率,是具有统计显著性的。

癌症之所以可以作为一种统称,是因为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的“惊人变态”,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组织中。所以我们会看到现在的细胞疗法,是可以适应一系列不同的症状的。

有一次讨论到癌症,一位小伙伴提到某篇科幻小说,讲到利用癌细胞的特征,研发出让人体永生的机制。那时刚刚看到《癌症传》的前面几章,满脑子是癌细胞寸土必争求生存的形象,它们“疯狂而又充满创意,精明而又手段残酷”。我又怎么可能会认为,那种设想是可能的?癌细胞的唯一存在意志,是分裂,永无止境的分裂。为此目的,癌变的细胞可以打破正常细胞的任何常规形态,也会挤占正常细胞分工合作以发挥人体正常运作所需的资源,它们不可能,秉持细胞癌变后的特征,同时又维持原来细胞的功能。

事实上,癌细胞之所以为癌细胞,就是原癌基因激活的同时抑癌基因失活了,细胞正常的停止分裂功能被永久关闭。请想象一下汽车的刹车失灵而油门一直在开启的状态吧,癌细胞就此滑进永恒分裂的通道(多数而并不是全部癌细胞的情况)。

本书医学出身的作者,甚至充满文学浪漫气息地将癌细胞与人类各自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癌细胞“所凭借得逞的特性与我们作为一个物种所赖以取得成功的特性,是一样的。”癌细胞在细胞界的存在,正如人类在生物界的存在一样,所向披靡。从这个角度看,癌细胞,也是与人类最针锋相对的存在,是世间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的一部分。这大概也是本书名字的寓意所在,众病之王的癌症,对应自诩于万物之王的人类。

可以想见癌症的治疗是多么困难,尤其是在还未掌握癌形成的基本原理时,医疗及科研界就要研究具体的治疗方案并付诸实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癌症研究可以进行100年,又100年,患者却不可能等待哪怕一年,只是延长几个月的寿命,已然意义重大。

临床实验的通过是目前医疗医药得以正式上市、得到进一步推广的基本前提,但仅仅是几十年前,医疗研究人员拿患者做实验,根本就没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思。一切都是在尝试。肿瘤切割、放疗、化疗等癌症相关治疗措施均是如此开始的。化疗之所以让人心生畏惧,因为这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过程,很容易理解这种疗法所产生的抗拒,以及对医疗道德的质疑。

问题在于,这样的化疗的的确确在产生作用,甚至有的案例能产生一定的治愈效果,患者能在几年内都没有复发,同时很多被采取同样剂量化疗的患者却复发了。这在现在已经可以被理解了,即肿瘤是否仍留在原发地,还是已经发生了转移。癌症愈是发展至晚期,癌细胞愈是转移到人体的方方面面,愈不可能通过大剂量化疗被治愈。

癌细胞的转移,也是一个充满波动起伏的故事,也让人更深地认识到人体系统的复杂性。包含四种药物的VAMP是人类历史上首个超大剂量化疗组合,用于治疗儿童白血病。药物组合在身体里肆虐,既消灭了白血病细胞,也消灭了正常细胞,导致“一些患儿几乎陷入昏迷,一直戴着呼吸机”。整个美国的癌症研究所都在关注着这次试验的进程。

三周过后,几位奇迹般度过难关的病人,正常骨髓细胞逐渐复原的同时,活检竟然没有发现白血病细胞,患者身上发生了惊人的治愈现象。事后看那场庆功宴,显得尤为悲情。一段时间过后,患儿一个接一个复发,复发来得很快速,死亡也来得很快速。

原来,恰恰是身体的自我防御系统带来了悲剧。大脑和脊髓是一个古老而进化得非常强大的生物系统,被一个由细胞密封的屏障所隔离,这个屏障可以阻止外源化学物质轻易进入大脑。也正是这个保护系统,将VAMP阻挡在神经系统之外,反而成了白血病细胞的庇护区。而凭借癌细胞的野蛮生长能力,一旦它们开始反攻身体其它部位,患者就出现了快速复发、死亡的现象。

这对实验主导者,乃至整个癌症研究界的打击都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如此,在没有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之前,化疗作为辅助疗法,目前仍然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特别是防止术后复发和转移领域。唯一值得欣慰的或许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在剂量方面有更好的选择,考虑到化疗的自伤特征,任何不影响效果前提下的剂量改善,对患者都是好消息。

而靶向药物、细胞疗法这些精准治疗的发展,建基于对癌形成的基本原理的掌握。科学与假设息息相关,不仅假设的证实会带来相关学科、认知的突破性进展,证伪也同样如此,甚至某些假设的证伪还会带来意料之外的进展。癌形成的科学也如是。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的突变,这是一种假设,证实这种假设的途径是摸清细胞突变的原理。

1985年,一个叫德里亚的研究者带着自己发明的探针,一路跑过波士顿的朗费罗大桥,奔向弗兰德的实验室。他已经找到了成视网膜细胞瘤中被激活的原癌基因ras,他需要利用弗兰德的正常细胞库,去分离出相对应的正常基因。他们成功地分离出了抑癌基因Rb。好像一直到现在,Rb基因仍然很神秘,但随着后面越来越多的跟进研究,大家发现,Rb出现在每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中,而在癌细胞中则失活了。这意味着,抑癌基因失活、原癌基因激活对很多形式的癌症都是适用的,在广泛意义上,是癌形成的基础原理。

在本书通过漫长的叙述将故事铺展至此时,读者很难不被带进情境中。与当时整个癌形成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产生哪怕千分之一的代入感,那种曙光乍现,隐隐知道掌握癌形成的原理后整个对癌症的理解、治疗都将发生天翻地覆影响,那种激动人心,都很难不让人感到一种喉头哽咽。

啊,留予我深刻印象的还有幽门螺旋杆菌引发胃炎的证实。那个叫马歇尔的研究者,就差最后一个逻辑以形成完整证据链的时候,把培养了四天的幽门螺旋杆菌溶在50毫升的碱性液体中,一口喝了下去。几天后,他被诊断出了高度活跃的胃炎。通过证实幽门螺旋杆菌进入新宿主也会引发胃炎,从而证实了前者是导致后者的元凶。

在目所不及处,我相信,有许多这样有见识有能力,又有为达目的的惊人意志的研究者、工作者活跃在史书和现实世界的各个角落中,他们或成功或失败,却始终散发着幽微而永不泯灭的光芒。这恰如他们工作的性质,即便是如居里夫妇这样瞩目的历史留名者,他们漫长的生涯,就是在简朴的工作环境中蒸馏沼泽般的淤泥,在提炼出0.1克被居里夫人命名为“镭”的新元素时,他们消耗了数吨沥青和数百吨洗涤用水。没有这些前线研究与实践的丝丝缕缕的累积,科学的面目不会是现在这般模样,也不会有我们现在所享受的一切方便。

回到癌症相关医学,一方面,癌症的研究及治疗在百年间取得了诸多进展,开始有癌症被治愈并多年未曾复发的案例,考虑到两三百年前,人类还在使用铅制剂、各种泻药、甚或野猪的牙齿等东西去对抗癌症,近一个世纪的进展简直是惊人的。

另一方面,相比于癌症研究者“早晚将癌症踩在脚下”的豪迈宣言,人类治愈癌症的进展又是如此缓慢,癌症被治愈的案例仍然是如此稀少,相关前沿治疗方式及药物的采用成本是如此高昂,临床实验药物、疗法的参与又是如此困难,简直不可能让多数癌症晚期患者产生一丝丝希望。目前,预防、尽早发现,依然是人类在癌症面前的主要对抗机制。

不仅癌症,多数疾病都是如此。这一思想甚至可以延伸至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起发生问题后解决问题,预防问题要重要得多,这是一种真正的逆向思维。正如芒格朴素而高明的说法,如果你想获得幸福的生活,首先要知道怎样避免摊上痛苦的生活。后者其实比前者还要容易判断得多,比如酗酒、嗑药等各种不自律的生活,比如赌博、上杠杆等各种短期诱惑极大的投机行为,比如……

然而,遇到问题了,生病了,怎么办呢?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吧。人的情绪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各种直接间接的影响,身体同时也会对情绪产生莫大的影响。于是呢,好的时候会产生正向循环,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人类经验之谈可是很有道理的。坏的时候,就会产生负向循环,人很难走出来,他人更难从旁予以协助,当然他人的鼓励会产生一定积极因素,但真正要走出来,还是得靠自己。

身体很难先行好转,身体的治愈、药物的作用有概率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听天命的部分;精神上先自扶站定,或许反而是于病情更加有意义的个人努力,但是这个努力,也真的很难。最近,一个28岁投行姑娘进行完第一阶段化疗后写的近两个月心理路程,实在让人感佩又心疼。

祝大家健康幸福。

—— 完 ——

首发于同名微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