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行業的成吉思汗:年收入萬億超華為阿里之和,現自己造芯

成吉思汗被稱為“一代天驕”,他的成就縱觀世界歷史,很少有人能夠和他比肩,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國是世界領土最大的國家,巔峰時期的領土面積超過了4500萬平方公里,整個歐亞大陸都有他的蒙古騎兵身影,歐洲國家更是聞之色變。

中國科技行業的成吉思汗:年收入萬億超華為阿里之和,現自己造芯

而在中國科技行業領域中,也有一位成吉思汗,他就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富士康就是他在大陸投資建設的。郭臺銘的鴻海集團在去年一年的年收入達到了1546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1萬多億,而華為的6000億再加上阿里的1000多億加起來也超不過鴻海集團,可見鴻海集團的吸金能力強大,它也是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500強排名最高的企業。

中國科技行業的成吉思汗:年收入萬億超華為阿里之和,現自己造芯

郭臺銘在1974年創辦了鴻海塑料,一開始他的工廠只生產電視機的旋鈕,和科技完全搭不上關係。但是隨著計算機的出現,郭臺銘認為計算機才是未來的發展之路。於是開始生產計算機配件,隨後在深圳開設富士康,逐漸進入了科技領域,在90年代的時候富士康開始為蘋果代工,憑著自己的良好代工水平,富士康也逐漸打開了市場,成為了全球著名的3C代工企業。

中國科技行業的成吉思汗:年收入萬億超華為阿里之和,現自己造芯

郭臺銘的野心和對於機會的把握能力是他被稱為科技行業的成吉思汗的原因,在出手前一定要謹慎,就像草原狼一樣默默的潛伏在附近,一旦出手就要迅猛成功,在鴻海集團的擴張道路中,郭臺銘每一次的併購都是如此,對於收購時機的精準把握為集團增加了上百億美元的營收。現在鴻海科技正在慢慢的降低自己對代工的依賴,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含量,提高自己的利潤空間,成為一個擁有完整供應的大工廠。

中國科技行業的成吉思汗:年收入萬億超華為阿里之和,現自己造芯

日本的科技巨頭東芝曾要賣出自己的核心閃存業務來緩解自己的債務危機,郭臺銘聞訊趕來開出了182億美元的高價,但是日本社會卻不希望把這項閃存業務賣給中國企業,甚至某日本官員說出要全力阻止中國企業收購的話語。郭臺銘最終沒能買到芯片,但是他卻沒放棄芯片業務,既然不賣那就自己做,據媒體報道富士康計劃將在珠海投資600億建立一座芯片工廠。

中國科技行業的成吉思汗:年收入萬億超華為阿里之和,現自己造芯

中國科技行業的成吉思汗:年收入萬億超華為阿里之和,現自己造芯。郭臺銘相信中國能夠自己做出中國芯,並且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於郭臺銘進軍芯片行業,你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