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為她定親,即將成婚時,女子卻不想嫁了,妹妹表示:我願嫁

家裡為她定親,即將成婚時,女子卻不想嫁了,妹妹表示:我願嫁

蔡鍔1882年出生於湖南省邵陽市的一家貧寒的裁縫家庭當中,12歲的蔡鍔就考中了秀才,後來在16歲的時候開始師從梁啟超等人在長沙時務學堂接受教育。蔡鍔的一生中有兩件非同凡可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在早年的辛亥革命的時候當時蔡鍔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事件;第二件是在辛亥革命四年後積極參與當時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軍起義事件;這是蔡鍔人生中最主要的兩件大事,蔡鍔一生都在投身在革命運動當中,是我們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更加是民主革命家,蔡鍔無疑是我們中國近代史中的一位風雲人物。我們對於蔡鍔的情感一定很熟悉蔡鍔和小鳳仙的故事,但是總是忽略了在蔡鍔的生命中還有另外的一位妻子和妾室,就是劉俠貞還有潘蕙英,也許蔡鍔一生都摯愛著小鳳仙,但是真正能夠走進蔡鍔內心的女人還是這兩位女子吧。

家裡為她定親,即將成婚時,女子卻不想嫁了,妹妹表示:我願嫁

我們先從蔡鍔的妻子劉俠貞開始說起,他們沒有逃過當時被包辦婚姻的命運的。當時蔡鍔一開始定親的人並非是劉俠貞而是劉俠貞的姐姐,具體劉俠貞姐姐的名諱在歷史沒有遺留下來,所以我們暫時稱之為劉氏。

家裡為她定親,即將成婚時,女子卻不想嫁了,妹妹表示:我願嫁

雖然蔡鍔的家庭條件也十分的貧寒,但是身為裁縫的蔡鍔父母還是希望能為自己兒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所以就算貧困也要支持蔡鍔接受教育,所以在幼年時候的蔡鍔就進了私塾讀書,後來12歲考中秀才,當時私塾的教師覺得蔡鍔並非池中之物,就要把自己的侄女便是劉氏許配給蔡鍔,因為當時畢竟年幼,所以就只是定親了而已,等以後長大成人後在舉行婚禮。

家裡為她定親,即將成婚時,女子卻不想嫁了,妹妹表示:我願嫁

後來1899年的時候蔡鍔奔赴日本留學,當時在日本的橫濱東亞商業學校還有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接受教育,當時蔡鍔的父母和劉氏的父母就決定說等到蔡鍔留學歸來的時候,就為蔡鍔和劉氏舉行婚禮,但是不曾想到的是在蔡鍔學有所成回國的時候,劉氏表示自己配不上蔡鍔,所以不願意嫁給蔡鍔了,不過這只不過是藉口而已,實際上面劉氏早就已經有了另外的心上人了,劉氏父母面對女兒的舉動非常無奈,手足無措,這個時候劉俠貞的父母出現表示說劉俠貞願意嫁給蔡鍔,這個時候經過考慮之後就決定由劉俠貞嫁給蔡鍔,就這樣子,劉俠貞就代替了自己的姐姐嫁給蔡鍔成為蔡鍔的妻子。

家裡為她定親,即將成婚時,女子卻不想嫁了,妹妹表示:我願嫁

劉俠貞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是一位非常傳統的陳舊女子,所以在嫁給蔡鍔之後也一直為蔡鍔操持家務,可謂是賢良淑德的妻子。蔡鍔也知道劉俠貞對自己非常的照顧極為關愛,所以蔡鍔和劉俠貞的關係一直都是相敬如賓的狀態,後來他們成婚不久之後劉俠貞還為蔡鍔生育了一個可愛的女娃娃。雖然說劉俠貞是個賢良淑德的女子一直站在蔡鍔身後為他操持家中的大小事務,但是畢竟劉俠貞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所以儘管劉俠貞非常好,但是在精神方面和思想方面始終不能夠和蔡鍔達成一條戰線也無法理解蔡鍔學識方面的東西,雖然他們兩個人雖然在婚姻生活中是相敬如賓的狀態,但是精神方面始終缺少交流溝通。這應該就是導致蔡鍔後來再納了一房妾室的主要原因了,這位妾室便是潘蕙英。潘蕙英是接受過教育的女子,在嫁給蔡鍔之後還為蔡鍔生育了兩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