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電影“毀掉”的軍事常識,你知道多少呢?別再被影視劇帶跑偏了
自從有了娛樂業,大家就不斷的推陳出新,從古時候的說書唱戲,到現如今的電影電視,都是為了能把場面做得更大,場景擺的更真,故事講得更好,變著法子能更吸引人,更打動人。
現在的電影產業中,戰爭片一直是一個經久不衰的門類,不但能夠吸引大量的觀眾贏取不俗的票房,也是需要大量投資非常消耗資金的。從有戰爭片這個類型以來,曾經拍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好比好萊塢大片中描寫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狙擊手生死戰的《兵臨城下》,講述太平洋戰爭肇始的《珍珠港》和描述諾曼底登陸戰的《拯救大兵瑞恩》。國內也有許多非常好的戰爭片,像早期的《地道戰》、《地雷戰》和後來全景反映三大戰役的史詩巨片。
但是,因為是影視作品,往往為了表現人物,而忽視了許多常識,很多場景好看是好看,可也違背了客觀事實。荀莫山就帶大家看看一些違背軍事常識的電影片段。
場景一:衝鋒號一吹,戰士們就一躍跳出戰壕,蜂擁衝向敵陣。其實有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這麼一擁而上的場景,只可能出現在影視作品裡,在戰爭中是不可能出現的。自從索姆河會戰德軍使用機關槍之後,士兵的大規模集團衝鋒就退出了戰爭,因為除了會讓己方士兵大量傷亡,蜂擁而上的集團衝鋒在現代戰爭中毫無作用。
場景二:主角手持雙槍,輾轉騰挪,將包圍的敵人打的暈頭轉向,毫髮無傷的突出重圍。這個場景不但戰爭片裡大量存在,警匪片和黑幫片裡也沒有少用,《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就是這種奇人。只不過相較於小馬哥的短槍對短槍,戰爭片裡的短槍對長槍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短槍之所以是短槍,是因為它的射程和精度都不是很高,它還有個天生的短板就是容彈量太少。所以一直到現在,一般都是軍隊的指揮員和特種兵,外加警察裝備。在情況複雜的戰場上,兩把短槍打天下,只能是影視作品當中啊。
場景三:趁著夜晚主角摸進敵人指揮部,用消音手槍完美的殺死多個敵人,竊取情報後偷偷溜出。我們要知道,消音手槍使用的消音器並不能完全消除聲音,即使使用消音器後手槍發出的聲音不大,但也不是完全靜音,更何況好大的一個身體倒地,在安靜的夜晚也是會發出相當的聲響的。不信的話,您可以半夜在家裡輕輕敲隔壁臥室的牆試一試,看看會不會有動靜。
場景四:一群敵人圍住主角,主角手持衝鋒槍不停掃射,把敵人全部幹掉了。這個惡俗的場景,大約是從越戰片《獵鹿人》開始的,《獵鹿人》上映時驚豔了許多人,但老這麼殺敵,好像敵人太愚蠢,我們太幸運了。更甭說,實際上,衝鋒槍的彈夾容量是有限的,哪能那麼無限制的擊發呢?
其實,像這一類的缺乏軍事常識的電影場景還有不少,各位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自己找一找。
閱讀更多 靠岸的臨海聊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