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李世民立李恪為太子,唐王朝的命運將會如何?

長安之客


李恪不一定會比李治強多少,但至少李治幹過的一件大蠢事,李恪不會去做或者做不到,這個事情不是武則天。

李治的最大錯誤

唐高宗李治的最大錯誤是打破了唐王朝皇權與臣權的平衡,從此之後唐王朝的文官士大夫階層再也不能對皇帝產生實質性的約束,皇帝真正變成一言而決的國家主宰。這是唐王朝所有重大歷史問題產生的根源,包括藩鎮、安史之亂、宦官亂政等等。

至於武則天篡唐,不過是這個錯誤的一個小小的贈品,武則天能當上皇帝,所有權力仍然來自李治和其他唐朝皇帝。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有唐朝皇帝前仆後繼的去吃藥成仙;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有李林甫等權臣借皇帝的信任大興冤獄;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有唐朝皇帝“大功之後,逸欲易生”或者晚年怠政;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輕易改變大唐百年軍事體制而設立節度使藩鎮;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讓安祿山這樣的胡人邊將做大;

只有皇帝權力不受任何約束,才會有宦官能夠決定新皇繼位並執掌大唐禁軍。

自從唐高宗李治開始,先借長孫無忌清掃了一批人,又清算了長孫無忌,把權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並在病重後原封不動的把全部權力交給了敗家娘們武則天。也就是說,曾經貞觀年間大唐的行政權力的執掌體系、大唐的國家戰略建議體系和國家戰略決策研究機構——文官體系,只保留了最基本的行政功能,而制約和勸諫皇帝這個最重要作用已經不存在了。

(李治)

李恪的先天缺陷決定了他不能大權獨攬

對於李世民來說,立李治為太子還是立李恪為太子,無非是一念之差。立李治,是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感情起決定性作用;立李恪,是李世民作為一個優秀帝王的理智在起作用。只要李世民下了決心,無論是誰都能平平安安當上皇帝,當年李治繼位時,是李世民遺命程咬金(程知節)率領大軍駐守長安數月之久,而老程只聽李世民的話,無論他保護的對象是歷史上的李治還是我們假設的李恪。甚至李世民為了給李恪掃平障礙,提前弄死長孫無忌都有可能。所以,李恪繼位當皇帝不必有任何擔心;

而李恪的前隋血統,決定了他必須非常小心的不犯任何錯誤,否則會招來大唐開國功臣以及隋朝叛臣等一批人反對。那麼他在履行皇帝職責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按李世民的辦法去做,他越像李世民,反對的聲音就會越小。

而李世民最大的特點,其一是重大國策決定之前經過充分的討論,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等人是真正能夠和李世民深入探討國策的重量級人物;第二是強調選拔任用人才,像馬周等人是從平民百姓中提拔起來的名臣。

當時房玄齡、魏徵、李靖等人已經去世,最有權勢的大臣只有長孫無忌和李績,只要李恪不像李治那樣賦予長孫無忌過多權力以鞏固皇位、清除異己,長孫無忌就當不了權臣。而不斷提拔新人補充上來,恰好在朝中形成新舊制約和平衡。

李恪輕易動不了長孫無忌,一是沒理由,二是會造成非常壞的政治影響;長孫無忌也威脅不到李恪,因為長孫雖然是百官第一人,但不掌握軍權。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動態平衡:

李恪為了穩固地位,在國事上積極主動,並選拔任用優秀新人分長孫無忌的權勢;

長孫無忌要體現價值,既要對李恪的冒進行為進行約束,又要在其他國事上表現出智慧和持重,不給李恪藉口削弱自己的權力。

於是,一種相對完美的君臣關係就在雙方的不信任之間建立起來,按長孫無忌的壽命,至少這種關係會維持十年以上。而一旦這種方式被制度化,大唐王朝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就成為必然,至少會比歷史上走得更穩健。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假如李世民立李恪為太子的話,唐王朝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 李恪這麼像李世民,為什麼沒有當上太子,甚至登基稱帝?

這個,首先要說一下李世民。李世民雖然不能算是篡位,但也是通過政變,然後掌權,才當上的皇帝。但是,看看李世民的母親是誰?李世民的母親,就是李淵的皇后,稱為竇皇后。而這個竇皇后為李淵生了四個兒子,就是李建成,李世民,然後李玄霸,李元吉,只有這四個兒子才是李淵的嫡子。

雖然在現代人眼中,這個嫡庶好像有點分不清楚,但是,在古代,這個嫡庶之分是特別的重要的,意味著家產繼承權。而在皇室,就更為重要了,這就是皇位的繼承權啊。

看看李世民挑選的幾個太子都什麼人,李承乾,李泰還有唐高宗李治。這三個人的母親,就是著名的長孫皇后,也就是說他們三個人也是也是嫡子。而李恪的母親,雖然身份非常的尊貴,是隋煬帝的女兒,也就是隋朝的公主。但是隋朝滅亡以後,這個身份自然就沒有用了,並且還可能得到很多大臣的記恨,隋煬帝可是住非常的招人恨的。

所以雄才偉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免受到這個嫡庶之分的影響,所以,李恪就光榮的落選了。

那麼,如果李恪登基稱帝會對唐朝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 首先李恪如果登基稱帝,不會像唐高宗李治一樣,非常順利的完成權力交接。

李世民確定李恪為自己的接班人的時候,肯定就會有一大批的大臣,跳出來反對。並且,李世民如果真的下定決心的話,肯定會有一批大臣遭到清理,這裡面當然會包括唐高宗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

李世民死後,李恪的登基,也不會這麼順利。李恪的那些兄弟,包括唐高宗李治,肯定也會跳出來反對,甚至說可能會發生政變、流血犧牲。

當然,有李世民的支持,這些都不會威脅到李恪的統治。

  • 其次,李恪如果登基稱帝,在執政期間,肯定會非常的勤勉,成為一代明君。

根據上面我所說的嫡庶之分,其實李恪如果真的登基稱帝的話,也是屬於那種得位不正的皇帝。所以,為了防止後人對他口誅筆伐,也是為了得到一個明軍的名聲。李恪在執政期間,肯定會拿出十二萬分的努力,將大唐發揚光大。同理,大家可以參照李世民,在執政期間為了得到一個明君的形象,可以說忍得特別的辛苦。

就算是限於李恪的個人才能,不會將大唐發展的有多麼好。但是,肯定不會像唐高宗李治一樣,因為皇位得來的太容易,而不知道珍惜,所以放鬆自我,肆意妄為。

  • 最後,如果李恪登基稱帝,肯定就沒有武則天稱帝的什麼事兒了。

在李世民死後,李世民的那些妃子,沒有兒女的,都被髮配到長安的感業寺,當尼姑。武則天,就是因為在唐太宗李世民病重期間,就和當時的太子,唐高宗李治勾勾搭搭。才能,在當了尼姑以後,被唐高宗李治撈出來,重新入宮,並且在後來一步步崛起。

如果,當時的太子換成李恪,就算是武則天再怎麼漂亮,再怎麼誘人,李恪也是絕對不會放棄皇位的誘惑,而選擇跟武則天勾搭搭,留下自己的致命汙點。

武則天就只能在長安的感業寺當一輩子尼姑了。

李恪能夠在唐高宗李治登基以後,還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朝堂上,走上高位,肯定是有很高的才能的。如果換了李恪來當皇帝,唐朝不敢說有怎樣的發展壯大,但是一個勤勤懇懇的李恪,肯定會比唐高宗李治強。

  • 只可惜,在這唐朝命運的轉折點,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被世俗觀念影響,糊塗的時候。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李恪是個文武兼備的人才,如果繼承帝位,他肯定不會滿足於太宗皇帝留下的基業,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唐的疆域會更加遼闊,大唐的聲威會更加遠播。

如果李恪繼位,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會更早的走向衰落,庶族地主階層會更早登上歷史舞臺,如此,大唐盛世也會更早的到來。

另外,當朝皇帝身兼聖人可汗(隋文帝)和天可汗(唐太宗)的血脈與傳承,那些四夷八荒的邊緣地區君主們誰不望風歸順?那些前朝遺老遺少們誰不俯首稱臣?

試想一下,之前的大唐已經令後人心馳神往,要是如此的大唐呈現在你面前,你該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情懷與感慨?





靖遠0204


很多人覺得李治弱,中國歷史上,敢娶小媽的皇帝有幾個?敢立小媽為皇后的有誰?能活著鬥垮權臣的皇帝有幾人?能打下唐朝最大的疆域面積,能造成隋煬帝、太宗數十年不能完成的任務,滅高句麗,打服突厥。西部疆域越過沙漠和高山,佔有半個中亞。

其他不說,光憑他敢娶武則天,並立她為後這點,就可以標榜史冊了,只是這個被寫成了他的汙點,說他無能才丟失權柄,

實際上呢?多少皇帝裝作昏庸,讓后妃、太監、酷吏“為非作歹”,排除異己,然後奪權成功的?

所以,覺得李治弱,是一種誤解,他可能是扮豬吃老虎,大智若愚。

至於吳王李恪,後世覺得他厲害,也只是李世民:“吳王恪英果類我。”罷了,在諸侯王裡,他跟李道宗都是非常強勢的人,只是都被褚遂良和長孫無忌殺了,

即使李恪做了太子,並且沒跟李世民產生矛盾,他跟長孫無忌、褚遂良的矛盾也是不可調和的。

這時候,為了讓他能順利繼位,是不是提前除掉長孫無忌、褚遂良呢?不然,他真能爬上皇位?

退一步說,他順利繼位了,並且除掉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了,其他的大大小小門閥士族呢?為了加強皇權,是不是得加強后妃權力,提拔外戚勢力?

李治的選擇可能不是最好的,但絕談不上什麼錯,武則天是篡權了,但是武則天是女人,權力還是會回到李氏子孫手裡,如果不用武則天,可能就是外戚篡位,改朝換代了。

他可以不用武則天,也會用其他的后妃、外戚勢力,誰敢說,獲得權力的后妃,會比武則天本分?

吳王李恪做了皇帝,他的選擇也絕不會比李治高明多少,劉邦、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劉秀、李世民、李顯、李隆基無一例外的選擇用外戚,加強后妃勢力,真的是他們傻?還是別無選擇?

李恪做了皇帝,也會這樣做,結果有太大區別嗎?

唐朝隨後的走向基本還是會出現盛世,然後內亂、藩鎮割據,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也不是哪個皇帝昏庸造成的,而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所以,李恪做皇帝,跟李治做皇帝,並沒有太大形象,他們能改變的,只是小事,而不是大勢。

就是長江你怎麼改道,改變他的走勢,你也改變不了他東流到海的決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


拋開李恪的能力不說,李恪立為太子,有兩大致命傷:

1、非嫡出。古代皇位繼承遵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傳統的規則不是皇帝隨心所欲可以改變的,不然也不會出現中國第一個白痴皇帝晉惠帝司馬衷,一句“何不食肉糜”,流芳百世。輕易打破傳統的皇太子儲立制度,皇子野心勃勃,外戚、大臣各找山頭,國家很容易陷入內鬥紛爭,以致亡國。

2、前朝餘孽。這個說法可能過重了,但李恪作為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自出生就有了前朝皇室的烙印,只能作為吉祥物,安定團結隋朝勳貴遺老,難以被造反起家的新貴族所接納(害怕即位清算,畢竟打斷骨頭連接筋),無外戚作為藩籬,內無朝堂之臣輔助,獨木難支,即使成為太子順利登位,頂多也是一個傀儡皇帝,朝不保夕。

可以預見,除非李世民下死手,清空朝堂,不然立李恪為太子,只會是一時起意,難以持久。奪儲失敗,李恪的生命會提前結束,李治的皇帝之路會曲折但一定會走到終點。


月亮之上有愛


如果立李恪為太子,並登基為皇帝的話,還有武則天什麼事呢?那李治和武則天生的孩子們還會出現嗎?唐朝會存在多久,不曉得,至少武則天當不了皇帝(當然也不排除是別的女人當皇帝),李隆基及其後代也不會存在,哈哈😄這才是真正的改變了歷史!

而且李恪比起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長孫皇后所生的孩子,都要聰明許多,也比這些人更好!一旦登基才是新的血脈!


魯舍盾


呵呵,結果就是李恪被關隴勳貴殺了,另外換一個李世民的兒子上去。

而且立李恪的前提是李治死亡或者廢黜。如此則長孫無忌更不會對李恪留什麼後手,子孫都要被斬盡殺絕。

至於什麼李世民提前安排處理長孫無忌就沒有意義,李世民總不能將自己的政治根基關隴世家都殺光。歷史上,武則天就是先收拾關隴貴族之後才控制政權,因為關隴貴族是李家的基礎而不是她武則天的。


四川達州


假如李世民立李恪為太子最後登大寶,那唐王朝的歷史會改寫,說不定唐朝會超過500年的歷史!那唐朝以後1000多年的歷史也會改寫,唐朝後面出生的幾十億人又是另外幾十億人了!唐朝以後發展到今天,中國大陸不要說統治宇宙,最起碼早就統治地球了!立李治為太子就是李世民的錯誤選擇!站在唐以後一千幾百年的歷史來看,李世民就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yang760808


已成為歷史,沒有假如。


濤聲依舊86155


李恪能力遠強於李治,這點毫無疑問,李恪如果即位,馬上可以執政,不像李治那樣,權力一直掌握在長孫無忌和武則天手裡,李恪出的政策一定執行力更強更快,李恪也可以是兩朝的代言人,唐朝不會出現那麼多動盪,即使叛亂也可以彈定,國力會更強!但是也有問題,立李恪,長孫無忌會死,長孫皇后的兩個兒子也會死,這是太宗無法接受的,朝中大臣多數是隋朝的反賊,擔心李恪即位會招到打壓!李世民曾經希望立楊妃為皇后,這樣李恪就不存在庶出的問題,但是遭到朝中大臣的強力反對,其實反對的不是關隴軍事集團,而是長孫無忌家族和朝中反隋者!如果李世民是朱元璋,將功臣一網打盡,李恪即位是可能的,但李世民不是朱元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