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子:两耳须闻窗外事,方能读好圣贤书

在潍坊滨海中学,每逢周二、周六晚上,同学们都会观看《新闻周刊》,这项活动已经连续几年,从未间断,哪怕是高三年级。最近,同学们观看的内容又新增了大型专题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

潍坊学子:两耳须闻窗外事,方能读好圣贤书

新课标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有所发展,这其中,“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都要求学生关心当代事务、社会热点,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以材料作文为主要考查形式的高中语文作文越来越关注社会现实。

其实,从恢复高考元年的“心中有话向党说”“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毁树容易种树难”“乐于助人还是悄悄走开”,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汶川地震”“心灵的选择”,看似毫无规律,但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整个命题方向都紧贴着大时代的发展脉动,投射着社会历史的变迁。

从2017年高考“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移动支付”等几个关键词中,择取二三形成关联成文,到今年高考全国一卷,根据“世纪宝宝”“汶川地震”“精准扶贫”“网民规模”“小康社会”等所给材料,装进“时光瓶” 留待2035年开启,都非常明显地反映出命题的一个方向,就是引导学生平时写作应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潍坊学子:两耳须闻窗外事,方能读好圣贤书

其实,这点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早有谈及,其中言道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换言之,就是平日为学不应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在面对上述贴紧时事热点的命题方向时,下笔才不至于无所适从、“空言学问”、干瘪乏味。

这就要求语文教育的方向,就是平日的教与学不应单纯囿于书本,而应努力拓展视野,积极参与生活、紧贴社会热点,这样作文才不会无话可说,或只剩下假大空。相反,为文“切于人事”、有为而发,行文才能有内容、有深度,甚至做到如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所说的“有益于天下”。

读书如果仅仅是死记硬背,“两耳不闻窗外事”,视野只局限于书本之内、网络之上,表面看似乎与社会现实很近,实则已经脱离了现实,离社会现实生活越来越远,甚至成为“书呆子”。

因此在教学中,滨海中学老师将学生的思考引导到当下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上去,以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鲜活的素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他们的辨别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科上促进学生的开放性、全面性发展。

潍坊学子:两耳须闻窗外事,方能读好圣贤书

多年来,滨海中学语文教学一直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潍坊学子:两耳须闻窗外事,方能读好圣贤书

在克服繁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坚持阅读和观看。语文老师们结合当前高考,编辑整理了相关主题阅读材料——“晨读一刻钟”“时事热点”“人物视点”“传统文化”“平语近人”“我们一起走过”等,引导学生短时有效地阅读,长期不懈的观看。

在阅读和观看的过程中,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分类整理,将自己搜集到的热点问题通过札记装“箱”入“库”,引导学生时刻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感受时代精神,培养他们分辨是非、感知语言、辩证思维的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平日定期翻阅,考前强化突击,考场灵活运用。

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世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是滨海中学全体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讯员 王环 袁志 刘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