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不在了,臺積電現內鬥,半導體王朝將傾?

從張忠謀的退休,到臺積電工廠違規使用供應商,臺積電利益爭奪已勢如水火,王朝將傾?!

張忠謀不在了,臺積電現內鬥,半導體王朝將傾?

”這已經不像我們過去認識的臺積電”,研究半導體產業超過20年的中國國金證券科技及半導體產業負責人陸行之,在臉書上寫下重話。

1月28日,陸行之出言抨擊,因為傳出臺積電臺南14廠的16與12納米制程使用了不合規格的”光刻劑”,可能導致上萬片晶圓報廢。

去年6月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後,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正式接班,如今該公司卻在不到8個月內兩度下修財測、發生歷年最嚴重資安事件,加上最近這次意外,以嚴謹出名的臺積電,顯得很失常!

一位在半導體業超過20年的中國晶圓代工廠臺籍中高階主管說:”我們從業經驗,一般有1千片報廢就很恐怖了,超過萬片,絕對是問題發生了2、3個月才會這麼多……,即使是大陸也不太會出一次報廢千片的包。”

為了找出真相,記者訪問超過18位臺積電現任與前任中高階主管、半導體設備商、化學原料業者及分析師等人,試圖梳理脈絡。

1.砍成本改變供應商策略?

最近採購出來談,甚至砍15%,以前不可能發生……

臺積電的聲明公告中,歸咎供應商:「問題出在一批光阻原料,此批原料系來自一個與臺積有多年供貨經驗優良的廠商,但與過去其供應之原料規格有相當的誤差。」

臺積電企業訊息處資深處長孫又文接受本刊訪問時說:「拿來的時候,只相信那個原來的廠商給我們的檢測,我們沒有進一步再做自己的檢測。」

一位臺積電本土設備供應商的副總經理表示,近年臺積電的採購策略正從技術導向,演變成價格導向,”他們(雙首長)急於表現自己能維持獲利……。”

以前,「供應商能給好技術、好內容,貴一點OK,反正毛利夠支撐。」去年下半年起,臺積電「(砍價)執行力度比較強,以前可能半個月(談價格)降不下來,就還是照原本價格走,現在就跟你多耗。」另一位臺積電本土服務供應商總經理也表示。

該名中國晶圓代工廠臺籍中高階主管認為,供應商被要求砍價之下,很可能因此更動配方,也許規格檢核表上看起來與過去一致,但實際導入製程,就會發生問題,「比較先進的工藝節點,要是有那麼一點點點的小差異,就會造成良率問題,你用原先的步驟或規格逮不到(錯誤)。」

張忠謀不在了,臺積電現內鬥,半導體王朝將傾?

臺積電沒有證實撙節成本與這次意外的關係,從財報上也難看出供應商的成本是否降低,(中國半導體論壇:CSF211ic)但臺積電內部撙節成本,可看出以管銷費用(SG&A)除以營收的比率,在2012年前還在4%以上,到2018年,已降到2.5%。里昂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侯明孝分析,此費用率往下降,表示臺積電對內部花費的管控很緊。

但也有人為供應商辯護。一位曾在臺積電任職近20年的前中高階主管表示,這次被市場指涉出錯的供應商,是全球最大化工控股公司陶氏杜邦(DowDuPont) 旗下的陶氏化學,陶氏市值超過3兆6千億元,「這麼大的廠商,不太可能犯低級錯誤,它就像是化學界的英特爾(Intel)!」

2.臺積電有個”東廠”

「臺積有個『東廠』,internal audit(稽核)搭配法務,」「你有沒有看過電影《關鍵報告》?它有一套系統可以預防犯罪,找哪些人有犯罪傾向。」該位臺積電前中高階主管舉例,臺積電約5年前,就有這系統檢視內部,如果有員工跟供應商走太近、或有親友關係,就會被查。它可以找哪些人有犯罪傾向

我們進一步質疑,即使陶氏原料有問題,為什麼臺積電驗收時,卻沒有發現?它真如陸行之隱憂般,「是運氣不佳,還是皮帶鬆了?」

孫又文回答:「我不曉得為什麼驗收時沒有發現……,以後就是要全部檢測完畢才能夠用,我們這次就是沒有。」

「如果真的就是SOP沒做好,我們會覺得滿訝異的,」侯明孝表示。一位半導體工程師說:「理論上,光阻液上機前就會有品管檢驗,光阻製程完還有品檢,有偏差應該會檢出。」而且臺積電還有嚴格的品管部門,會依照之前生產的大數據,決定取樣檢查的頻率,但這次問題竟拖了兩個月才被發現。

臺積電若沒有落實流程,狀況幾乎跟上次的機臺病毒事件如出一轍,臺積電當時歸咎原因是:安裝新機臺時,人員未遵循標準作業程序,導致潛藏在機臺內的病毒進入內部網路。

「流程不嚴謹」,過去很難跟臺積電畫上等號。該公司因為一個世代的設備投資就高達數千億,對犯錯容忍度極低,其內部有「review」(檢視)、「align」(對齊)等術語,指做事要時時檢討、員工間要時常確認彼此意思是否一致。

臺積電乍看螺絲鬆了,但其實近年的管理規章,卻是越來越複雜。

張忠謀不在了,臺積電現內鬥,半導體王朝將傾?

3.內鬥、派系角力?

一定有人覺得把這事弄出去,可以用外部力量制約內部.

「其實以前也都有類似事情,半導體制程這麼多道、這麼多供應商,哪時候不會發生大大小小的差錯? 但重點是,以前都沒有被爆出來,為什麼現在廠出了問題,記者沒2天就會知道?」一個公司市值破兆的臺積電供應商中階主管說。

目前關於臺積電內部的權力、派系之爭,有各種無法證實的傳言, 「真正的insight(內幕),我敢講你敢寫嗎?現在這東西,有點太強調這件事情,太被突出,太被報導跟痛打,有人要搞東西,要搞一些人走。」該名臺積電前中高階主管表示。

「以前做事,大家會猜,Morris(張忠謀英文名)怎麼想、怎麼看?大家會朝某一個方向,行動是一致的。但現在他不在,就不一樣了。大家一定想,這件事做了,是對劉(劉德音)、或對魏(魏哲家)有利? 」另一位臺積電前中高階主管表示。

有關人事鬥爭的論述極多,當領導者的權威被質疑後,即便有再多規章,員工執行力自然很難到位。但這就能解釋這次意外嗎?迴歸問題的本質,究竟股東該如何看此事件?臺積電,真的變了嗎?

至今,臺積電不願意對此事做更進一步的細節說明。

但若將這次光阻事件簡化來談2種可能:一,內部SOP沒有落實而導致出錯;二,內部SOP落實了,仍然出錯。2種可能,都算是系統性問題,都不是小事。

前者,出錯太頻繁,代表更多規章也管不動,問題在執行力。後者,可能代表「你臺積電有些製程,是沒辦法在生產線上檢測出問題。」一位歐美系半導體設備商說,隨著臺積電的製程越來越先進,變成世界第一,不可控的風險,將會越來越大。

一場信任風暴正在成型……

張忠謀不在了,臺積電現內鬥,半導體王朝將傾?

4.「張忠謀不在了,大家沒顧忌,要殺就殺」

這次的晶圓報廢事件,不是成本、接班後螺絲是否鬆了,或權力動盪等單一原因可解釋,而是一場多重因素交雜的領導信任風暴,正在交織成型。鬥爭傳言,就是信任危機的徵兆,當員工對領導權力質疑時,規章再嚴,也難以落實。股東接下來要警戒的是,它會否進一步形成負向循環?臺積電領軍者能否好好梳理,不讓意外成為常態。

信任危機,幾乎是所有接班人都會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強人之後的接班者,強人如張忠謀與郭臺銘等,赤手空拳打下江山,威望十足。接任者剛上任要建立同等權威,難度極高。初期,接棒者多選擇從數字下手,對股東交代,但也可能引發不滿。

如供應商就會質疑:「現在的新王朝,就只有一件事,我要有利潤,要維持EPS,管你廠商活不活得下去。」

張忠謀不在了,臺積電現內鬥,半導體王朝將傾?

在大家對領導者的做法觀望時, 臺積電的雙首長制,又讓情況更復雜。「劉比較洋派,都找常春藤的班底,魏比較土派,找清華、交大等這批人,兩個打法完全不同。」「Morris不在了,大家也沒顧忌了,要殺就殺,各佔地盤,以前會猜Morris在想什麼,現在不用。」一位臺積電前主管表示。

知友們怎麼看,歡迎文末一起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