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兩會重要講話精神紀實

南國春早,八桂大地滿眼春意盎然。

“要加快形成面向國內國際的開放合作新格局”“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要積極推進全面依法治國”……2015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

近4年來,廣西緊緊圍繞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新定位新使命,全力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2.04萬億元,同比增長6.8%;財政收入達2790.35億元,同比增長7.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5元,同比增長7.9%,經濟社會發展譜寫新篇章。

開放發展邁大步

春節剛過,廣西北部灣畔,集裝箱在貨輪與岸線之間流動;邊城憑祥,友誼關下車流滾滾,商旅不絕;千里西江,黃金水道,上千艘貨船往來穿梭……

繁忙,緣於開放。今日之廣西,正全力承擔起總書記賦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2017年,一條縱貫我國西部、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貿易物流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投入運行。廣西,正是這條新通道的重要交匯點。

“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常態化運行的首趟班列,就是從這裡出發的。”欽州港東站站長黃光輝自豪地說,新通道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在這裡中轉。站內電子顯示屏上,新通道上所有列車的在途和發貨信息、蓉歐、渝新歐、隴桂新等班列運行情況一目瞭然。

以港口為龍頭,涵蓋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的北部灣經濟區,全力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辦公地點選在憑祥,貨物運輸由空運改為陸運,公司運輸成本下降了六成。”廣西捷遞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智慧說。憑祥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陸路口岸,日均出入境車輛超1000輛。

2018年,北部灣港海鐵聯運主幹線已拓展至連通我國西部6省區市的6條線路,並實現常態化、規模化運行,聯運班列累計開行1154列,到發港集裝箱5.8萬標箱,同比增長403%,實現與中歐班列的無縫連接。

隨著第十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南寧成功舉辦,廣西的國際“朋友圈”進一步擴大:2018年外貿進出口4106.7億元,是2015年的近1.3倍,其中對東盟進出口達2061.5億元。

毗鄰廣東,遙望港澳,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廣西還正在全力“東融”。

“賀州啟動三大新興產業園建設,創新規劃招商模式,吸引了一批大灣區客商前來投資興業。”賀州市委書記李宏慶說,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投資佔賀州吸引投資總量的64.8%。

對接粵港澳,廣西各地實招迭出:梧州精心建設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註冊企業達380家;玉林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承接引進的加工貿易企業(項目)中7家已投產……2018年,廣西與大灣區貿易增勢顯著,對香港進出口409.3億元,增長56.6%;對澳門進出口增長3.3倍。

“我們堅持全方位擴大開放,大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表示。

 精準發力拔窮根

3層磚瓦樓、大小5間房,南丹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裡湖安置區的多儂客棧,是何文兵的新家,“原來的老房子泥巴都掉了,跟這比不了。”

“聽聞廣西當時還有500萬貧困人口,總書記略一思量:‘到2020年,那就是每年要脫貧100萬人口’。我聽後感覺肩上擔子沉甸甸。”在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同代表們算起脫貧細賬、商議扶貧大計,這一幕河池市委書記何辛幸至今歷歷在目。

當時河池部分地區貧困到什麼程度?“用泥巴加竹子壘起的房子,下雨就漏水,石頭縫裡的幾分田,只能種玉米。”何文兵所屬的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從上幾輩就在石山上安了家。

何文兵的情況不是個案。南丹縣白褲瑤群眾普遍居住在環境惡劣的石山區,個別白褲瑤人口聚居的村屯貧困發生率達80%。“總書記要求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白褲瑤群眾要想擺脫貧困,只能搬到更好的地方去發展。”何辛幸說。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白褲瑤群眾2017年底全部住進了新房。“現在每個月能掙1000多元,水電都有,還用上了網絡。”何文兵說,安置點被規劃成民族風情旅遊區,生活更有盼頭了。

“十三五”期間,廣西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萬人。截至2018年底,累計搬遷貧困人口69.3萬人,搬遷入住率達99%。

搬遷之後發展靠什麼?百色市田陽縣新立村黨總支書記羅朝陽的答案是:產業。“2014年我們村實行生態搬遷,現在村裡人均年收入近萬元。”羅朝陽說,新立村先後引進6家農業公司,流轉全村70%的耕地建現代化農業基地。

“2018年廣西產業扶貧覆蓋率達80%以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扶貧辦主任蔣家柏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2013年至2017年,共減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14萬人,年均減貧超100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8%降至5.7%。2018年預計可實現11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階段,必須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再接再厲、持續發力。”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表示。

 法治建設築基石

在桂林市陽朔縣,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從2004年公演至今,累計接待境內外觀眾1800萬人次,年收入上億元。可是,項目運營方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因為為其股東和部分關聯公司不當代償或者擔保債務,導致資不抵債,2017年8月申請破產。

“我們要失業了!”漁民演出隊副隊長徐全光當時很擔憂,節目演職人員中有200多人是來自周邊村寨的漁民,十幾年來,他們白天當漁民,晚上當演員,靠演出每年家庭收入能增加兩三萬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調查發現,節目本身並沒有喪失存續價值,年演出500場次,場場爆滿,僅演出現場就提供700多個就業機會。他們決定通過破產重整的方式拯救企業,而非破產清算——高院指定專業的律師事務所完成接管、審計和評估;經過招標,確定重整投資方,投資方注資清償債務;2018年1月,債權分配方案通過表決……

“之前收入一進賬就被劃去抵債,有時工資都發不出,重整後員工工資增長近兩成。”廣維公司總經理李新傑說。至此,《印象·劉三姐》完成從失血、止血再到輸血的“重生”。公正司法,讓民族文化知名品牌項目重煥生機,也保障了群眾的合法利益。

“依法公正高效解決矛盾糾紛,營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才能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廣西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黃海龍介紹,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已成為廣西法治建設的一張名片,2015年以來共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547個,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4萬件,挽回經濟損失18億多元。廣西還將法治政府建設任務完成情況納入績效考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強依法行政能力。

“各級黨政機關和每一位領導幹部、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要增強法治觀念、法律意識,堅持有法必依,善於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讓人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法治的力量正推動著廣西社會穩定與進步、經濟發展與轉型、民富與民安齊頭並進。調查顯示,2018年,廣西群眾安全感達96.15%,創歷史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