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之間不足90年,為何斷代如隔世?

CJ-J


1990年距離晚清1900年同樣相隔90年,對中國人來說同樣恍如隔世。


因為歷史的前進不是勻速的,有時會出現一個加速度,在幾十年裡發生過去數百甚至數千年裡沒發生的大運動。




中國人口整體南移,文明中心從北方遷移到南方,這就好像今天有個人陷入昏睡,90年後醒來,發現中國經濟中心轉移到西部的甘肅,首都搬遷到西安,而沿海一帶變得人煙稀少,你會不會覺得恍如隔世?


我以前回答過一個“為何說同姓人之間在八百年前是一家?”,講到宋代到明代的民族大遷移。


歷史學家從戶口統計畫了北宋和明代的人口分佈圖,在大約200多年裡,原先繁榮的中國北方變得蕭條(唐代時河北是和江南並稱的經濟中心)整個中國北方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如邢州,人口從1萬多戶,下降到600戶,人口消失了95%之多。


再比如四川,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蘇東坡那個時代的四川人,和今天的四川人不是一回事,可能口音,習俗,都不一樣,今天的四川人90%以上都是宋代以後在明清時期遷入的。



閉家鎖的紅楓


中國歷史上也有好幾次,類似這樣的“斷代如隔世”。

其實,就好像東漢和西晉相隔了一個不到60年的三國,卻總覺得兩個朝代差得好遠;

唐朝和宋代,相隔了不過就60年的五代十國,唐詩宋詞卻是兩回事了;

再來40年前和40年後的今天,中國人應該也是這麼恍如隔世吧。


這裡有一個道理,就是歷史的前進不是勻速的,某些時候,整個社會會發生一些質變,產生了一些質變。

讓你覺得好像幾十年發生了幾百年都沒出現過的大變革。

我們以前經常說唐宋元明清,我們總會感覺到宋朝和唐朝是一個時代的,明朝和清朝是一個時代的。


首先,唐和宋的制度上面都很相似,宋在唐的三省六部的官員分權制衡的制度上面,又發展出了中書門下省等等分權制度。

明清的制度就更像了,清朝基本繼承了明朝的地方制度,也發展出了邊疆地區的將軍制度;而中央,也在繼承內閣制度上面,繼續發展出軍機處等,讓中國的封建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

雖然後來的明朝也是有學習過元朝的某些制度的。比如,元朝的管理制度,元朝有中書省直接管理地方,明朝有直隸;元朝的軍隊制度是萬戶,明朝的衛所制,也是有點類似的。

但,好像在元朝,既不太像前面的宋朝,後面的明朝也不太像前面的元朝。

元朝的文化、制度,更多是像和宋朝對立的金朝。元朝繼承了金朝,金朝繼承了遼朝的胡漢雙軌制,只有幾個官職是從北宋那裡學過來的。

最主要原因,漢人根本不把元朝當作正統。看後面明朝推翻元朝的時候,用的詞是“光復”,就是漢人認為你蒙古人是短期的佔領者,而不是正統的統治者。

崖山之變後,這是漢族第一次亡天下。


蒙古人對待漢人,和遼、金一樣,都說不上有多重視,把人分了四等,南方的漢人被劃歸到第四等,那漢人怎麼可能會認為你是正統呢?

再來,蒙古人起源草原,對漢族文化嗤之以鼻,就算忽必烈啟用了多少漢族士人,但漢族讀書世代傳承基本被廢,所謂“九儒十丐”,整個元朝的漢族士人覺得自己也就比乞丐高那麼一等。

元朝不重視科舉,不重視讀書人,更遑論傳承儒家文化了,淪為下九流,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漢族士人們自然不可能把元朝和唐、宋、明這些漢人王朝相提並論,而是把元朝認為是一個斷代。


史思明先生


我覺得應該從更大的視界來看這個問題。

1,從文化的角度:唐宋之前,中國是開放的,是自信的,是飛揚的,從政治制度與文學作品中就能感受到那種意氣風發。當時的中國,是富足的。

而明朝是內斂的,奉行的是“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念,所以顯得整個時代都冷冰冰的。政治制度上,明顯更嚴酷,等級觀念更森嚴,皇權得到空前的加強,甚至開始禁海、閉關鎖國,人們的思想得到禁錮,八股取士更是砍掉了人的想象力,科技處於停滯(軍事除外)。

2,從世界範圍來看:明朝建立於1368年,當時西方世界已經開始文藝復興,處於思想的裂變期,而中國恰好在這個時期落入了“禁錮”期,上千年保持的優勢,一下子拉開了差距。

3,唐宋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而明朝已經是封建社會的沒落期,越是沒落期,管制越嚴格;越是窮途末路,越是瘋狂。當然,這個不是明朝的主觀意志,而是時代賦予的。

4,宋與明之間,為什麼覺得一個是天一個是地呢?因為中間隔了一個野蠻的元。元朝對中華文明,整體上是負面的,是導致了中華文明停滯甚至倒退的罪魁禍首,導致了中國文化的斷層。

家裡有家譜的可以去翻一翻,如果發現自己的祖上一代一代的名字都是數字的,那一定是元朝!爺爺叫王五六,父親叫王三四,兒子叫王八一,哥哥叫王一八……

當時整個漢族,已經處在了整體文盲的邊緣,說實話,如果不是朱元璋他們揭竿而起,漢族是可能會消失或者變成一個少數民族的。

這些上下的對比,一個富麗堂皇、色彩斑斕,一個冰冷無趣、黑白單調,所以感覺是恍如隔世。


商朝講歷史故事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以四十年為一個尺度,把四十年扔在明朝任何一個時段,最少只有一位,最多可以涵蓋6位皇帝,從明太祖朱元璋去世(1398年)到明英宗上位(1435年)。

如果以五年為一個尺度,扔在明朝的任何一個時期,最少一位,最多可以涵蓋3位皇帝。

但是,如果你把五年扔在元朝,你知道最多可以涵蓋多少元朝皇帝嗎?

1323年,南坡之變,元英宗被殺。

1328年,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去世

當年9月,元文宗與天順帝分別在大都和上都被擁立,兩都之戰爆發。

1329年正月,元明宗即位,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復位

英宗—泰定帝——元文宗+天順帝——元文宗——元明宗——元文宗

短短五年多的時間,元朝已經出現了5位皇帝,天子之位已經更迭了5次!!!

而如果把四十年扔在元朝的話,你知道會是什麼景象嗎?

從元世祖忽必烈到元順帝妥歡帖木兒,之間依次是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明宗,文宗,寧宗這9位皇帝。

而這九位皇帝加起來一共佔了多少年呢?忽必烈去世是1294年,元順帝即位是1333年,九位皇帝一共只有40年!!!

換言之,你只需要四十年,就可以經歷從忽必烈到元順帝一共11位皇帝的天下!!!

6的兩倍是12

這個意思就是,在同樣的時間裡,元朝創造出的帝王的數量的極限差不多是明朝的兩倍。

就算元朝只有90多年的時間,但當你看到絲毫不遜色於其他王朝君主數量的帝王世系表的時候,誰都會產生一種換了這麼多皇帝,真的過了好久好久的錯覺吧。


35號嫁你


應該是時間事件感知原理。

人對時間的感知取決於他所經歷過的事件和變化。

比如說你每天都按布就班,早九晚五。無風無浪。你會覺得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不知不覺就過了。

如果你這一年你談了戀愛。而且和她結婚了,並且然後又有了孩子,當了爸爸。

你會覺得這一年很長。

就如幾年時間過去了一樣。有木有?

其實歷史也是一樣。在大一統時間,社會穩定。沒有突出的事件。東漢200年除了劉秀稱帝和東漢未年的三國亂世,這中間的一百多年彷彿被人遺忘。

而宋明期間,經歷過兩次的改朝換代。

中間還有幾十年的南宋抗元戰爭,和十幾年的元未黃巾起義。這種社會的動盪變化給人的印象是漫長的。

最明顯的莫過於1911-1949年。短短三十多年,中國的近代史有百分之八十都在寫它。這期間經歷了辛亥革命,清庭退位,軍閥混戰,民國,士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生活在那個時代才是一種愰如隔世的感覺。





百里封圭


文革到現在也才40年。

浦東新區也才30年。

pc互聯網時代也才幾年前的事。

移動支付也才這幾年的事。

歷史前進的車輪不是勻速運動。

有高潮迭起,有倒車迴旋,

有指數爆發的時段,也是長達千年的黑暗時光。

當下的我們是非常幸運的,就是普通小老百姓生活水平也遠超古時皇帝,趕上了最平和富足文明智能的年代。


南朋友l輕奢禮品定製


最簡單了,就是負責文化傳承的基礎斷代了。幾十年戰亂後,河南安徽山東直至江蘇北部傳統精華區到洪武定國時人丁稀少到荒蕪,需要從山西大量移民,湖北湖南四川在宋以後開發進程也被阻斷,還屬偏荒地帶,直到明朝中後期才真正成熟,人口自然也不用說。這還是人口基數的問題。再說到由於教育不普及,文明傳承主載體其實還是以衣冠仕宦之家為主。而唐亡後,經過五代十國,士族門閥已經基本亡了根,靠兩宋辛苦經營不絕如縷發展起來的新興士人在兩宋末期又遭摧殘,宋末僅隨末帝投海自盡衣冠士族據傳就有數萬人。元又設四等人制,不興科舉,漢族讀書世代傳承基本被廢,淪為下九流,到了元末天下紛爭,士人傳承群體性的毀滅,也為明朝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純科舉打下了根基,否則科舉還應如宋頗有古意。所以說雖然僅九十餘年,但已足可使文代傳承出現滅絕性斷代,好在還有洪武中興,讓漢族文明傳承從灰燼中逐步重新復甦,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上諸多胡風,並與前代大有迥異,雖是新氣象,然可惜可嘆之處也更多。


江天曉3


撇開其他詩詞歌賦、漢民族思想文化方面等傳統文化不說,單單提一下在cctv科教頻道看到的一個關於絲織品技術的報道。約二十年前一個日本人慕名來到中國江蘇蘇州,拿著一塊原存於日本神社寺廟的宋代絲織品的遺存樣品, 找到中國古絲織品復原方面最有名的數位專家,希望中國專家能給予重新複製。蘇州的多位古絲織品專家經過仔細研究,發現該絲織品圖案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其製作工藝複製難度遠遠超過明朝的絲織工藝,之前在中國國內前所未見,該絲織品無論是圖案設計還是製作工藝技術在宋朝之後的絲織品中再無出現過。可斷定該高等級絲織品技法於南宋後失傳。科教頻道的解說當時讓我立即回想起一句話“崖山之後無中華”,蒙元滿清奉行對漢民族殘酷屠殺、壓迫、摧殘漢民族思想文化的真是罪行累累,馨竹難書。中華漢民族近千年以來真是多災多難!


春雨綿綿誠意滿滿111


1 統治階級的出身、文化素養差別太大。

朱重八的出身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和“不殺士大夫的”趙宋對比差異尤其大。朱氏父子的酷吏性格顯然會對其一手締造的王朝氣質產生重大影響。

2 南宋末年距明初確實不足百年,但中原大地、整個北方,漢人失去政權已經兩百多年。這對整個北方的文化風氣的影響有多大,從語言的變化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出身於北宋末年的河南人岳飛的《滿江紅》,用明清官話讀已無法完全押韻(尤其是明以後)因為入聲在北方話中已消失,可見北宋滅亡後的兩百多年裡北方大地經歷了多大的變遷。

3 民族國運總有輪迴。中華古典文明在宋朝達到了頂峰,但由於未產生工業革命,生產力無法繼續進步,那麼倒退衰退也是可以預見的,同時期的阿拉伯帝國也是同理。


吳風越骨


所謂斷代如隔世,不單單在古時候朝代更替所帶來的隔世感,而且現在人仍然會有隔世感,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代溝”。比如我們的父母輩和子女輩就有代溝,年齡之間的代溝通常是相距10歲左右。而一個王朝和另一個王朝相隔90年,之間的斷代足夠讓這個朝代有隔世感。

宋朝和明朝的斷代來自於元朝。元朝入主中原後並沒有延用宋朝的政治和文化,元朝來自於遊牧民族,對漢族文化非常排斥,並且將各族分為三六九等,把漢族歸於下等人,嚴重排斥和歧視漢人。在元朝的統治和壓迫下,漢人地位極低,而且在官場中不能身居要職。元朝統治下漢家文化得不到發揮,也就是說元朝90年是漢族文化比較黑暗的時期。

相隔90年之後的明朝雖然恢復了漢家文化和儒家思想,但90年的斷代確實讓明朝人對宋朝猶如隔世感。就好比清朝離我們也就一百多年時間,清朝在我們眼裡照樣猶如隔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