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在這個請帖滿天飛的年代,我們年輕人

不是在隨份子錢,就是在存份子錢的路上

這個令人聞風喪膽的份子錢到底是怎麼來的?

下面請聽文字君為大家一一道來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提起份子錢

很多人都覺得好像自打懂事以來

大人們就已經是這樣相互隨禮的了

彷彿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似的

然而在明清之前

古人並沒有隨份子錢的習俗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最早發明份子錢的人可以追溯到朱元璋

朱元璋立國不久後

就對「鄉飲酒禮」制度進行重新修訂

並把鄰保相助的精神寫進了制度裡

規定:

「凡我同裡之人,各遵守立法.....

其婚姻喪葬有乏,隨力相助。」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意思就是,如果哪一個窮人家要娶妻生子了

那麼鄉里的村民就要合力救濟一下

最好這家提供一點被褥,那家提供一些吃食

等今日你幫助別人渡過難關

日後自家有紅白喜事時

別人也會幫你一把

慢慢地,這個規定逐漸演變為隨份子

明末清初時,湊份子一類的詞已經很常見

文學作品也多有描述,如——

《紅樓夢》第四十四回:

「若干人均攤等份額的錢同辦一件事

老太太出主意讓湊份子給鳳姐過生日。」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搬家那日,兩邊鄰居都送著盒

歸姑爺也來行人情,出份子。」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搞好鄰里關係的第一步~/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雖說隨份子錢這個習俗傳承自明清

上升至人情債還是近百來年的事情

份子錢剛出現的時候

就是一種帶著祝福的民間融資

然而發展發展著就走歪了

成了沉甸甸的包袱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經視大調查》節目截圖/

清末時,隨份子才發展為必不可少的婚慶禮節

那時候家家都有一本禮簿

每逢接到婚嫁請帖

就要按照賬目中的數字出份子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禮簿/

建國初期大家普遍都很窮

大家又回到了簡單送禮的年代

但凡遇到喜事就送塊普通的布料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連結婚照也都很樸素/

五六十年代時

大家轉而送印著大紅雙喜的暖水壺

搪瓷盆、棉被等日用品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鴛鴦、百合、紅雙喜,別提多喜慶/

七十年代不需要吃婚宴

也不用給份子錢

新人結婚的話只用在親友間通知一下就好了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以上物品,雖是七十年代結婚必備

但並不會從朋友那裡討要來/

但改革開放後

隨著商品經濟的深入人心

直接送錢的行為被全社會欣然接受

份子錢的畫風驟然改變

大家送金送紅包的風氣一發不可收拾

從八十年代的二十塊一直升到現在的一千幾百

短短三十年間份子錢已經翻了幾十倍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同樣的份子錢

北方人稱之為「份子」,南方人稱之為「紅包」

而廣東人則把它稱作「利是」

各地隨份子的風俗差異也不小

理論上來講,份子錢隨多少

應該按酒席的規格來計算

比如,一桌酒席值2000塊,坐10個人

那麼人均隨200塊的份子錢最恰當

但具體隨多少還得看當地風俗主賓親疏關係

有些地方,人不到就無須給份子錢

而有些地方,人不到,份子錢也跑不了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某記賬應用就統計過

上海、浙江的份子錢平均要1000元

北京、江蘇、山東等地也高達800元

其餘地區則大多位於200元至500元之間

只有廣東跟雲南猶如一股泥石流,100元左右即可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那麼問題來了

為何經濟高度發達的廣東地區如此不氣派?

是廣東人沒有人情味嗎?

當然不是!

廣東是一個講究宗族關係的地方

擺喜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維繫宗族、回饋鄉親

大部分地方都會在份子錢的基數上回禮五六成

而佛山的順德、南海兩地

更是把紅包折個角或摸一摸就直接返還給賓客

僅僅起到討彩頭的儀式感作用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當然,以上討論的都只是各地的平均價而已

現在人口流動這麼頻繁,各地婚俗相互影響

份子錢根本沒有指導價可言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中國人的喜酒名目總是花樣繁多

婚禮、喪葬禮等重大儀式就不說了

新房入住有喬遷禮

老人壽誕有祝壽禮

孩子滿月有足月禮

小孩上學有升學禮

哪一個不是沉甸甸的人情債?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這份子錢隨也煩惱,不隨也煩惱

主要表現在——

1.份子錢水漲船高,窮!隨不起!

2.面子心理、攀比心理作祟

怎麼隨都有尷尬的地方

3.你來我往的人情賬最難算清

4.拒絕難,又不能敷衍對待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想當年,隨禮都在一個熟人圈子內進行

人際關係相對固定

付出去的金額大可在將來的某一個時刻收回來

但現在的社會,早已從熟人社會變為陌生人社會

每個人的人際關係都處於頻繁變動的狀態

加上獨身主義、丁克主義

旅行結婚等零酒席人士逐漸增多

份子錢很難回本,甚至有去無回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辦事兒親友與我的錢包/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份子錢怎麼給合適?

文字君建議綜合以下幾點量力而行:

第一,當地習俗是怎樣的?

第二,你跟主人家的關係如何?

第三,你的收入狀況怎麼樣?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如果實在不想被份子錢上面的金額綁架

也可以親自挑一份獨具匠心的禮物

(當然等你自己辦事兒的時候

就也別指望人家能隨紅包啦……)

讓人隨到吃土的「份子錢」究竟是哪個混蛋發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