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開拓疆土還是力挽狂瀾,都不如祖宗,他卻是宋史上有名的帝王

無論開拓疆土還是力挽狂瀾,都不如祖宗,他卻是宋史上有名的帝王

宋仁宗是我欣賞的古代帝王之一,雖然在宋朝歷史上,他沒有開國奠基、篳路藍縷的祖宗功績;也沒有開疆拓土、布威四方的驍勇英姿;也沒有力挽狂瀾、銳意改革的驚天魄力。但他就如一個鄰家長輩,用自己的寬厚,贏得了天下民心,贏得了國家的和平發展。

最開始瞭解到仁宗是小時候看電視劇少年包青天,裡面有狸貓換太子的情節,電視劇裡面演繹的他的純孝就讓我感覺這個皇帝有點不一般,有一種天家所沒有的人間煙火味。

因此就通過各種資料去了解,當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仁”為諡號的皇帝時,我才明白這個人的歷史地位有多高,在中國,“仁”在儒家思想裡所代表的含義,足以讓人仰望。

仁在古代,是非常高的一個評價等級,是儒家提倡的文化修為的最高道德典範。孔子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貴仁焉”,放在宋仁宗趙禎身上,那可以算是終身(克己復禮)使命了,他始終做到克己復禮,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來不濫用私權。

01 慎小慎微

當然,最讓我有感觸的是發生在仁宗身上的一件小事。有一次,宋仁宗在御花園裡散心賞玩,走了好久,宋仁宗卻是常常回頭看看身邊的人,雖然大家都發現了這個事情,但是宋仁宗只看不說話,所以他們也是不明所以,一頭霧水。宋仁宗一回到宮裡,急忙向旁邊的宮女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喝。”宮女很奇怪,就問:“皇上為什麼不在外面喝水,還要忍著口渴這麼久呢?宋仁宗一邊喝水,一邊說:”我後頭看了很多次,但是都沒有看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但是我也不方便問,因為如果我問了,那侍吏一定會受到責罰的,所以我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吧。”

這件事,就是普通人都難以做到吧,現在社會上隨便一個暴發戶哪個不是對人頤氣指使,稍微有點地位就飛揚跋扈,但仁宗,一個封建帝王,卻因為考慮到自己身邊小吏可能會受到責罰,自己忍著口渴走了一路。對身邊的人如此,作為一個帝王,他更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

02 節制權力,不亂用。

他可以放手文人修正法令,改革變法。雖然後面的改革失敗,也沒有因此降罪,就處死那些參與變法的人,慶曆新政時候,任用韓琦、范仲淹等著名將相,內外修治,在外將西夏人抵禦在邊塞數十年不能入邊騷擾,內則國家富庶,士民安樂。

慶曆新政雖然最終沒有完成,但是沒有因為政治原因殺死過一個人,這是非常難得的,中國歷史上,很多下了臺的參與變革的人幾乎都無一倖免的被殺死。但是慶曆的老臣甚至留到了王安石變法年間,還活著,甚至還出任要職,可見其胸懷開拓。

大權在握的時候,剋制是很難得的,但是宋仁宗卻可以做到這件事,可見他的度量。

03 撫遠有方,外夷賓服

宋史上有一段話,是這樣的,嘉祐二年(1057年)秋,遼朝派使者來宋求取仁宗皇帝的畫像。遼主耶律洪基見到畫像後,為仁宗風采折服,“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宋仁宗是中國古代帝王裡少有的仁厚之君,他的人格魅力通過畫像都能驚服敵國君主,讓他心甘情願地發出生在中國與之執鞭的感慨。這樁趣事,直接地就把一個愛民如子、誠懇仁厚的中華大國君主的氣象體現了出來。

他在位四十年間,仁宗勤於政事,虛心納諫,作為一個性情文弱溫厚的守成之君,他能守祖宗法度,並知人善任,有解決社會舊弊之心,因而在其統治時期,名臣輩出,朝政清明,文有范仲淹、、歐陽修、包拯、龐籍、晏殊等,武將則是狄青、種世衡、王德用等,明君能臣,共同創造了太平治世。

故而宋史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