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如果不聽從假詔書之意,能否改變時局,力挽狂瀾?

其實說起公子扶蘇,無論是後面的史官還是當時天下的百姓,對這個人都有一定的認可。雖然說是暴君的兒子。但是他的性格一點也不像其父親。面對天下的百姓他心目中一直保持的就是寬厚仁慈的治理理念。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百姓們的日子才會過得安心。受的苦才會少。天下也會更加的穩定。

扶蘇如果不聽從假詔書之意,能否改變時局,力挽狂瀾?

只不過公子扶蘇成長路上遭到很多人的陷害。尤其是自己那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弟弟。很多時候都想要置公子扶蘇於死地。因為在始皇帝的眼裡面,自己的小兒子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小兒子。對於管理國家大事根本就沒有這種能力,加上年紀尚小。皇帝不可能將天下重任交給他。最好的人選就是公子扶蘇,而真實的皇帝想法,確實是有意想要公子扶蘇繼位。

扶蘇如果不聽從假詔書之意,能否改變時局,力挽狂瀾?

後來,胡亥為了陷害自己的哥哥,聯合趙高使用昌平君的典故陷害公子扶蘇,因為昌平君原來是給秦國服務的人,但本人是一個楚國人,後來昌平軍統領秦國大軍倒戈相向。給秦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並且同時也給秦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在昌平軍造反後的幾十年裡面。昌平君這幾個字一直都是非常忌諱的文字。只不過公子扶蘇與此人相交甚好,後來胡亥決定利用這三個字除掉公子扶蘇。

扶蘇如果不聽從假詔書之意,能否改變時局,力挽狂瀾?

於是就在秦始皇的獻祭大典上面。使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士兵大喊昌平君三個字去刺殺嬴政。為的就是能夠除掉公子扶蘇,其實刺殺嬴政是假。昌平君三個字才是重點。後來公子扶蘇遭此陷害。被秦始皇派人到蒙恬的營帳之中進行協作。也是給了扶蘇一個學習的機會。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秦始皇已經知道當時宮中已經有人想要對扶蘇不利。想要提前扼殺掉這個將要上任的君王。派遣他到蒙恬的營帳之中學習。其實用意就是想讓蒙恬去保護他。

扶蘇如果不聽從假詔書之意,能否改變時局,力挽狂瀾?

但是後來結局很不幸,始皇帝在最後一次東巡途中不幸暴斃,死去的時候身邊恰好存在的趙高和胡亥兩人,這兩人於是決定偷天換日,偽造了一份假的詔書,為的就是除掉公子扶蘇。公子扶蘇在得到假的詔書之後,於是決定聽從自己父皇的意思,自殺于軍中。

扶蘇如果不聽從假詔書之意,能否改變時局,力挽狂瀾?

隨後公子胡亥正式得到整個天下,趙高在朝廷之中權力巨大,根本無人敢惹,甚至出現指鹿為馬的搞笑說法,足可以體現當時朝政有多麼混亂,朝政一旦混亂,帶來影響最大的並不是朝廷本身。而是下面生活當中的民眾。朝廷的穩定是民眾生活的一個重要基礎。如果朝綱混亂,可想而知民眾們的管理也會很混亂。本來全國頒佈的法律都非常嚴酷。百姓們很多時候根本喘不過氣,這個時候朝廷之中烏煙瘴氣。會讓下面原本生活困難的民眾更加苦不堪言,於是起義頻頻爆發。

扶蘇如果不聽從假詔書之意,能否改變時局,力挽狂瀾?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聽從假詔書的意思,而得到了自己父皇留下來的徵召書,上位管理天下。後來的結局又將會是什麼樣?天下百姓還會起義紛紛嗎?其實就算公子扶蘇不遵從假詔書的意思,對於秦國的命運,他不可能再力挽狂瀾,因為大局已定。

扶蘇如果不聽從假詔書之意,能否改變時局,力挽狂瀾?

為什麼會說大局已定?始皇帝一旦離了人世,整個朝廷之中權力基本上都在趙高的手上,除了趙高之外,李斯也是一個權力最大的人,在沙丘的時候,於是就不得已上了趙高的賊船。就算是扶蘇不聽從假詔書的意思,他們也會強行將這個人除掉。因為公子胡亥才是這兩個人扶持的重點,一旦扶蘇上位,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因為扶蘇從他們兩個人身上從來就沒有看出來有意要扶持扶蘇的意思,所以他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害怕扶蘇上位,因為很可能宰相之位就保不住。但是胡亥上位卻不一樣,他是一個天真浪漫的人,讓這種人登上皇位,不會很大程度上威脅到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扶蘇如果不聽從假詔書之意,能否改變時局,力挽狂瀾?

最重要的一點。整個帝國從掃六合開始一直到結束,其實都是因為一個人才存在,那就是嬴政,因為嬴政一個人的強大意志而存在的帝國。在始皇帝離了人世之後,整個帝國肯定要覆滅,因為統治意志不一樣。加上在其統治期間天底下的百姓就很受不住嚴厲的刑罰。加上原來六國殘餘勢力日益壯大,秦國覆滅也就是時間問題,誰都擋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