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全息图,谁和谁在取笑谁

《国王的全息图》(A Hologram for the King)原名中的hologram即全息立体投影,使用者开视像会议时能看见对方真人比例的立体影像。有什么用?我不知道,那是电影主角艾伦

的工作,因为他是个推销员,奉命到沙地阿拉伯向国王争取承包新发展区的全息投影工程。但所谓新发展区的绝大部份范围仍是沙漠,艾伦在那里总会有种"不知为何会走到这里"的状态。其实他被派来中东之前就已经是这种状态了。

国王的全息图,谁和谁在取笑谁

电影开始便以戏谑电视广告的形式交待了艾伦的过去:房子没有了、车子消失了、妻子不见了,一个典型美式中产的生活烟消云散了,而主人公不知为什么,就如很多因金融海啸而失去养老金的人始终莫名其妙。《国王的全息图》的笑话与反思在于一个"谜"字:人生际遇、世界局势、国王出现的时机,都如沙漠地势的变化一样难以捉摸。艾伦本贵为跨国集团董事,今天却变成为"寂寞的推销员",流落异乡,这故事不是讲"中年危机如何逆袭成功"的,而是"心灵之旅"的故事。

国王的全息图,谁和谁在取笑谁

他人与他乡的处境设计,凸显了艾伦的迷茫状态,也是笑话的来源。笑话往往跟身份认同有关,关乎"我们"与"他们"的分别。这分别可以是国族、性别、阶级,正常或是怪异,以及成功亦或失败。笑话引起的主观情感刺激,可以纾解身份差异之间的客观矛盾与张力。《国》片中的文化差异,起初看来还是有点西方中心的优越感,例如当地司机Yousef"因戏人妻而怕暗算,被人在车里装炸弹"的恐怖主义冷笑话,可使美国人艾伦寒意彻骨;当地商谈对象的反口覆舌,以及"想见的人总是见不到"的卡夫卡式遭遇,也使本性憨厚谦和的艾伦感到"不是一路人",按捺不住而用"自己方式"开路,反而有所收获。这些情节背后似乎仍是文明和不文明的冲突。民族文化的笑话通常表达出两点:一是外国人没有幽默感,二是外国人本来就很好笑。

国王的全息图,谁和谁在取笑谁

问题来了,在沙地阿拉伯,艾伦才是外国人。换言之,在这部会有美国人看的、讲一个美国人在异地的美国电影当中,每个角色都可以是"没有幽默感的可笑外国人"。Yousef的幽默感对艾伦只有反效果,而艾伦对当地人的问题"你是不是CIA"的戏言"只是当兼职"也几乎闯祸。后来艾伦跟Yousef一家埋伏在羊圈外围对付野狼时,艾伦没有扣下扳机,就是因为他察觉到自己其实是狼,是羊的殖民者。因文化差异而起的误会产生了笑话,是常见的喜剧设计;但这在《国》片中,笑话出现时却不一定好笑,源自误会的笑话转为源自笑话的误会,就有一些后设意味。

国王的全息图,谁和谁在取笑谁

《国王的全息图》反身地玩味着"谁和谁在笑谁"的族群笑话逻辑,不得不提故事中另一种殖民者:中国人。在金融海啸之后,艾伦和其他美国人同样走上衰败的道路,而中国崛起,以前学了美国的东西,今日成为强大对手。因中国竞争而产生的焦虑感渗透了这出戏,这戏却不是大美国意识的一记反击,不作贬损。这是个后中年危机疗愈故事,虽然开局是谜样的资本主义危机和卡夫卡式的荒诞处境,结局却非解谜逆袭,而是改变人生轨道,发展异地情缘,作个沙地姑爷,与谜共舞。

国王的全息图,谁和谁在取笑谁

文化身份就如一个立体全息影像,始终是个幻象。要疗愈,《国》片便要让观众代入主角的处境,想象自己成为殖民者,想象自己是个跨越时空的立体影像。电影的信息是接受现实,没法改变环境便改变心态。然而这种"接受现实"的心态本身是否如也全息立体影像一般虚幻?《国》片令人微笑多于爆笑,但它对于改变现实的启发性是否欠缺,抑或心态转变也可以是变革的一种,或许需要观影人对现实世界和自身作出抽离的回顾才能体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