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讓宇航員在太空吃披薩,中國勵志要讓他們在天上吃泡麵

“已經很久沒有吃到喜歡的食物了……”

在與地面團隊的一次對話時,Paolo Nespoli無意間提到想吃披薩。要知道,這位60歲高齡的意大利籍宇航員已經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國際空間站上漂浮超過100天。

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了滿足他的“意大利胃”,在11月中旬的一次飛船補給中,搭載了製作披薩的所有原料:麵糰、辣香腸、洋蔥等。於是,在空間站出現了這樣一幕現吃現做的“披薩party”。

美國讓宇航員在太空吃披薩,中國勵志要讓他們在天上吃泡麵

替換高清大圖

除了Nespoli,同行的NASA宇航員Randy Bresnik也在推特上分享了他的喜悅:

可以食用的“飛碟”,能從零製作的披薩餅,銀河披薩吃貨小隊給12個贊!

美國讓宇航員在太空吃披薩,中國勵志要讓他們在天上吃泡麵

隨著航天任務和國際空間站的快速發展,航天員在太空駐留的時間越來越長,對航天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能吃到喜歡而熟悉的味道成了航天員的最佳需求。

也難怪,一位剛剛結束288天太空任務的NASA女宇航員在著陸的第一時刻就表示,期待“沖水馬桶和披薩”……

好消息是,各國圍繞太空食品正步步為營,展開新一輪的PK。

航天食品的特點是重量輕,體積小,營養好。在1960年代的太空時代,太空食品要麼是立方體狀的,要麼就是管狀的,包括冷凍乾燥的粉狀食品、一口可以吃一塊的立方體食品和半流體食品。

第一位進入外太空的蘇聯宇航員Yuri Gagarin在進入太空後,他的食物就是三管牙膏一樣的東西,分別是兩管160g的肉醬和一管巧克力醬,可以說是“太空最早的方便食品”。兩位宇航員的太空經歷也證實了,在太空無重力條件下人也可以吸收食物中的營養。

美國讓宇航員在太空吃披薩,中國勵志要讓他們在天上吃泡麵

替換高清大圖

當然了,當時的載人航天任務為期很短,食品不是執行任務時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那時候的太空食品還處於“溫飽水平”,至於味道嘛,你懂的……

進入70年代的“阿波羅”時代,飛船中配備的航天食品達到了“小康水平”,方便又新鮮。牙膏類型的食物開始消失,明膠包裹的食物塊防止了食物碎屑的產生。科學家採用了預處理食品和單獨包裝食品技術,改進包裝,增加花樣,出現了基圍蝦,雞肉,蔬菜,吐司麵包,奶油布丁和蘋果汁等新鮮食品,三明治也開始在太空流行。

美國讓宇航員在太空吃披薩,中國勵志要讓他們在天上吃泡麵

替換高清大圖

從80年代開始,太空食品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如今,航天員們的菜單上填滿了各種各樣的食品,而且各國準備的太空食物都有自己的style。他們甚至也有調味品,包括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軌道的塔巴斯科辣醬,更加“家庭化”。

此時航天食品典型的特徵是,蔬菜、水果、沙拉這樣的食物都能夠在室溫環境中放心大膽地存儲了。2015年,生活在國際空間站內的宇航員們甚至首次品嚐了他們在太空種植出來的生菜。

美國讓宇航員在太空吃披薩,中國勵志要讓他們在天上吃泡麵

替換高清大圖

航天員們有了更加多樣和個性化的方便食品,有了更多“地球的氣息”,但食安標準卻始終很嚴。在航天醫學界,有關航天食品的相關規定非常嚴格,“不能引發任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航天員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工作的環境有很多條件,有些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因此對飲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據航天從業人員表示,航天食品有自己一套特殊的、嚴格的標準,對食品的營養、功能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食品安全方面,要求是非常高的。“平常在地面上,因為飲食造成一些不適可以立即就醫處理,但航天員在太空時條件是不允許的,所以我們特別注重食品安全。”

航天食品的安全與營養體現在加工與包裝上。這種食品還是根據合乎膳食標準的航天食譜製成的,其中必須包含足夠和完善的科學營養。

據太空食品系統實驗室(SFSL)消息,“太空食品的保質期是通過注意食品質量變化來確定。所有打算讓航天飛機攜帶的食品都必須至少有九個月的保質期,送往國際空間站的食品必須要有一年的保質期。而大約在起飛之前五個月,航天員們從兩百多種食品中選擇自己的菜單,然後營養師分析每一份菜單,分析其中的營養含量、辨別其中有無缺陷、修改膳食計劃,最後才能將菜單確定下來。”

美國讓宇航員在太空吃披薩,中國勵志要讓他們在天上吃泡麵

替換高清大圖

NASA太空食品實驗室科學家在工作

看來,太空上和地球上吃的一樣,而且只要能帶上太空的航天食物,無論吃什麼,怎麼吃,食品的安全與營養都是有保證的!

今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更加註重軍民融合,堅定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如今,太空技術已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如航天員在太空吃飯,食品中的脫水菜衍生出方便麵中的蔬菜包;航天服“中空吹塑成型”的製造技術,成就了各類時髦的運動鞋等。我們早已習慣了生活中的航天技術,並享受著種種便利:出門看天氣,有氣象衛星;開車迷路了,用北斗導航;異地生病,遠程醫療……

美國讓宇航員在太空吃披薩,中國勵志要讓他們在天上吃泡麵

運用航天FD技術的方便麵蔬菜包

據瞭解,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造。試想,中國空間站落成後,我國宇航員也將開始更加頻繁的太空生活,他們將越來越希望吃到家鄉的味道,滿足“中國胃”,包括粽子、方便麵等。

美國讓宇航員在太空吃披薩,中國勵志要讓他們在天上吃泡麵

航天食品領域也一直是各企業大展拳腳的又一個重要陣地。

早在2005年,日本方便麵企業與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共同研發的方便麵已作為航天食品被帶上宇宙飛船內食用。航天食品系統的設計主要會考慮飛行環境、航天器類型、營養要求、衛生要求等,而方便麵進入太空也困難重重,如容易因失重造成湯料飛濺等。基於安全考量,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並以技術解決。

在中國,今年11月,我國方便麵巨頭康師傅正式成為中國方便麵領域的第一家航天事業合作伙伴,將深度研討方便麵與航天標準接軌的可行性。另一家方便麵企業今麥郎也在考慮積極運用太空FD凍幹技術推出新款方便麵。

其實,我國航天領域對方便麵的需求由來已久。中國航天基金會秘書長張玉江司令曾感慨:“沒有方便麵,前20年不知道要怎麼過。”回憶起1994年到北歐國家訪問的情景,當時他專門讓後勤部長帶了幾箱方便麵和小火腿腸,“那時感覺方便麵就是我們國家的味道”。而早期航天科學家在戈壁灘研究原子彈時,環境異常艱苦生活拮据,“那時候要是有泡麵就好了”張司令提到航天精神也不忘提方便麵。

另外,在太空艙,方便麵作為“國民美食”也確實大有用武之地。我國曆次載人航天任務中在軌駐留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執行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載人航天任務,航天員要在軌駐留長達30天,這種情景下,對航天食品的安全性、多樣性要求更高,方便麵不失為一個靠譜的選擇。

過去的太空面是裝在封閉包裝裡,航天員只能吃到壓縮型的面。如今國際空間站已經實現了親自下廚做披薩,在太空吃新鮮食物已經不再是想象。待中國空間站建成後,中國自主研製的太空方便麵是否能滿足宇航員各種口味的需要?甚至宇航員們可以DIY,加入親手種植的蔬菜水果,然後來一頓熱騰騰的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