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那個為我裹粽子的人老了!

還要幾天就要端午節了,在我們家鄉過端午節要吃粽子和粑,傳說是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但是我們家鄉好像沒這說法。自我記事起,這兩件事都是由外公外婆主導完成,剛開始外公外婆會上山採摘箬竹葉子,後來退耕還林後上山越來越不方便,外公外婆上山採摘時就挖了幾顆箬竹放在自家菜園子裡種著(勤勞的一輩總是這麼機智)。

粽情端午——那個為我裹粽子的人老了!

箬竹

家鄉粽子的原材料有:糯米、綠豆、紅豆、棗子、五花肉。一直在他們身邊長大的我,每年都會參與裹粽子,看著外公如何將箬竹葉子折成漏斗造型,如何包裹繫緊,不到一分鐘就能將材料和粽葉完美的整合成一個漂亮的粽子!我會好奇的學著,回想一下,真是童年的記憶滿滿。幾家的大人小孩每年吃的粽子都是通過外公外婆的雙手,那雙長滿老繭,寬大厚實有勁的手辛勤勞作而得,那雙手一直在變化,變的蒼老,變得瘦弱,變得顫抖,不變的是對晚輩的疼愛和期盼,現在他們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這兩年已經不再主導包粽子了,但是勤勞的智慧在傳承,我們也都學會了,學會如何將這份沉甸甸的愛慢慢回饋。再過幾天就能回到家鄉,為那個一直為我裹粽子的老人做些貼心窩的事,粽情端午,愛在一片片箬竹葉子間傳遞,在歡聲笑語中緊密每個人的心,祝福大家端午節快樂,陪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過重要的節日。

粽情端午——那個為我裹粽子的人老了!

漏斗粽子

以上是小豬豬的分享,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