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退位後,在當時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就是溥儀退位後影響力的體現。

在袁世凱的左右逢源下,清廷和革命黨人只好達成唯一的共識,選出一個兩邊都認可的領導人引領國家負重前行,在當時的這種情境下,這個人只能是袁世凱。

作為清遜帝,宣統小皇帝年齡尚幼,所能發揮的作用,僅是旗人心目中的一個精神排位,真正的鐵血保皇黨人,大半被革命黨人刺殺殆盡,只有良弼、溥偉、善耆、載澤等幾個宗社黨心有餘則力所不逮,苦盼形式變幻。
從北洋政府這邊來講,遜皇帝的存在,也以較小成本維護了國家統一、五族共和的局面,合理合法的繼承了前清政治資產。

壞處也不是沒有,這種過渡做不到真正“革命”式的推倒重來,缺乏革命徹底性,繼承優質資產的同時也需要揹負劣質資產,“喪權辱國”的條約廢除不掉,不能展開激烈的“土地”革命。

溥儀成人後的鶯啼初試,是馮玉祥將軍導演於1924年的逼宮事件,修改了優撫條例,把皇室盤踞的北半邊紫禁城也收歸國有。

如果說溥儀的首演比較失敗,他大概也是承認的,幾年後的1928年,孫殿英將軍革死人的命,盜掘了清東陵,使得乾隆攜慈禧重新接觸新時代的空氣,滿清遺族在溥儀的帶動下,聯合向政府遊行請願,要求懲治兵匪,最終雖然因亂世流局,但著實也刷足了遜帝爺的存在感。

隨著共和思想的逐步深入,溥儀想再度實現十二歲時的復辟大夢是越來越難了,假如你以為溥儀只會貢獻接見胡適、張作霖時叩頭還是不叩頭的花邊新聞,那你就錯了,當過兩次皇帝的溥儀對皇帝的感覺食髓知味,正如離過兩次婚的老男人也絕不介意再多結一次婚。
軍閥混戰、主義紛爭、外敵窺伺這些大時代背景下,作為前清遜帝,祖先留給他的族民家底和威望尚存,這種優勢是洪憲開國的袁世凱所不具備的,所以袁氏一死,北洋系即分崩離析,而溥儀卻甘心投日,去做滿清龍興之地的康德皇帝,雖是飲鴆止渴,但也貪圖“毒
發身亡”前的權柄最後的一絲影響力。
即使是在蘇俄關押期間,溥儀也發揮了人生最後一次正面的國際影響力,他走上了東京大審判的證人臺,毫不保留的傾瀉對天皇一家子的不滿,但是即便是如此政治正確的表白,也沒有把天皇從皇位上拉下來,以便於自己平起平坐。此際的影響力,比康德時期大概更像一具提線木偶,倘能使自己的影響力成功保住小命,已經屬於很高的期望值。

說也滑稽,待到1959年溥儀被頭一批特赦,返回北京城,走在街上,仍有滿族遺老不時跪下請安,當了三屆皇帝,其時的影響力,卻在與戶口登記處的工作人員爭辯學歷該是初中還是高中、成分該如何
填寫的交鋒中落個一敗塗地。


歷來現實


皇帝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清朝也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皇帝人們心中的地位不會一時半會了卻,因此溥儀當時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從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出溥儀當時的影響。

1913年元旦,袁世凱派人給溥儀拜年,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凱通電弔唁,全國下半旗致哀。



1925年2月,張作霖到天津拜見溥儀,當到曹家花園時溥儀正往這邊趕,身著便裝的張作霖快步迎了上來,正當溥儀為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位當時最有權的大人物而犯難時張作霖卻毫不猶豫地走到溥儀面前,趴在地上磕頭畢恭畢敬地問道:“皇上好!”溥儀做夢也不會相到張作霖會給他磕頭。


其他王公貴族或者北洋軍閥對溥儀亦是如此!

1949後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這裡面的很多犯人見到他都還下跪請安。

1959年12月4日上午,撫順戰犯管理所宣佈首批特赦人員,溥儀是天字第一個號,排在杜聿明等人前面。

1960年元旦,剛被特赦的溥儀在賓館過春節,一些遺老聞訊趕來,身穿長馬褂,極為嚴肅地給溥儀請安,並呈上“請安折”,周總理聽說後笑說:“

如果不特赦溥儀,誰會相信都解放十年了,居然還有人願意去向溥儀請安叩頭?

溥儀才出來時,都會碰到這種情況,有次他剛從公交車下來,突然有一群人給他下跪,還稱“皇上”。


溥儀一生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死後還被遷入清陵安葬。


史裡有料


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佈退位詔書,溥儀年僅6歲,無行為能力,由隆裕皇太后臨朝宣示。

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字耀之,號浩然,3歲登基還沒懂事,宣統三年就退位了,人稱宣統帝或清廢帝。

因為大清持續近300年,東方社會受傳統的忠君思想影響,所以退位後的溥儀仍有一定號召力,尤其擔任“康德皇帝”期間幹下了一些損害民族利益的壞事。

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清軍屢戰屢敗,隆裕皇太后嚇昏了頭,攝政王載灃也不知所措。北洋六鎮軍隊中,除第一鎮由滿清貴族鐵良統率外,其餘都是袁世凱小站練兵時的“鐵桿”。此時有人在清廷舉薦袁世凱督軍,攝政王載灃、隆裕太后只得迎請袁世凱出山。

袁世凱出山後,迅速掌管了新軍及北洋六鎮,便成為清廷的主心骨。袁世凱利用革命黨和清政府的矛盾,巧妙運作,最後成功逼迫溥儀退位,當上民國第一任總統。

袁世凱給予溥儀及家屬的優待條件,大致是清帝辭位後尊號不變,民國政府每年撥銀400萬兩,暫居宮城日後移居頤和園,宮內的執事人員照常留用,原有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

張勳復辟溥儀再次登上皇位 1917年6月,張勳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於6月14日進入北京。他和他的隊伍仍留著髮辮,表示效忠於清廷,人們稱他為“辮帥”,他的隊伍為“辮軍”。

張勳入京後,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同月30日,他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佈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史家稱此為的“張勳復辟” ,僅12天覆闢就破產,實際上張勳幫助溥儀復辟。

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趕出紫禁城,限3小時內全部搬出去。宣佈的《修正清室優待條款》大致是:宣統皇帝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50萬元,另撥200萬元設立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清室即日移出宮後可自由選擇住居,清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清室私產歸清室享有。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 ,接管故宮。

溥儀被趕出皇宮後,不久逃往天津,住進靜園。但溥儀並沒死心,仍在找機會做皇帝。

溥儀當上偽滿洲國皇帝 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侵佔了東北三省,為了平息國際輿論,日本盯上了末代皇帝。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到天津,將溥儀帶到東北,成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1934年3月1日,溥儀在新京(長春)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國號“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 ”,登基為“滿洲帝國”皇帝,年號為 “康德”,又稱“康德皇帝”。

他在偽滿洲國執政期間(1934年—1945年),先是與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簽訂了出賣我國東北主權的《日滿議定書》,將東北的所有主權拱手相讓,使東北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及亞洲諸國的軍事基地;後又頒發了《迴鑾訓民詔書》、《國本奠定詔書》等,進一步推行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政策。他的所作所為給中國人民乃至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1945年8月17日,溥儀在通化大栗子溝宣讀《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宣佈退位,“滿洲帝國”滅亡。

蘇軍俘虜生活五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溥儀等9人被蘇軍押往蘇聯,先後被關押於莫羅科夫卡收容所、伯力紅河子看守所、第45特別戰俘收容所等處。在這些地方,他度過5年的特殊俘虜生活。儘管當時蘇聯的經濟還相當困難,但對溥儀的生活待遇還是很優厚的。蘇聯人為溥儀準備了單間,安裝了有線廣播,播放的是中國音樂。蘇聯人告訴溥儀,空閒時間可以出去散散步。

溥儀似乎忘記自己的戰俘身份,不知不覺中又把皇帝架子端了起來。他的“皇帝癮”很大,每天起床很晚,不吃早餐,生活起居仍由李國雄和3個侄子伺候,每天早晨幾個人照例向他請安,他也如以前一樣用鼻子一哼:“跪安吧”。

溥儀不想回國,多次給斯大林寫信,感謝蘇聯對他的照顧與支持,表示願留在蘇聯,學習社會主義,加入蘇共。他還願將所有存款和攜帶的珍寶文物捐出,以支援蘇聯經濟的復甦。

1946年8月,溥儀在東京審判法庭上當證人,自稱日本人的走狗。

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八年 1950年,斯大林決定將溥儀交給毛澤東,溥儀相當失望。他曾在回國途中上吊自殺,後被士兵及時發現救下。同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溥儀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主席的特赦令,併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溥儀退位之後,策動張勳復辟;被趕出皇宮後,又借日本人之力做起皇帝夢,竟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被日本人拋棄後,又認蘇聯斯大林為乾爹;最後還是毛澤東主席收留了他。

皇帝、廢帝、寓公、傀儡、俘虜、囚犯、普通公民……溥儀的一生扮演過太多的角色,用評價呂布的話說“三姓家奴”,用魯迅的話叫“喪家的乏走狗”。(網絡圖片)


天寧閣


歷史是有慣性的。所以,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退位後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首先,在那些滿清遺老眼裡,溥儀仍然是他們的皇帝。這些人對於清朝的滅亡捶胸頓足,仇視共和。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繼續使用宣統的年號。溥儀生日時,他們會專門寫祝壽的摺子,然後在家裡朝著溥儀所在的方向磕頭祝壽。他們死前,還會囑託家人向溥儀討要諡號。

其次,在軍閥們的眼裡,溥儀是一個象徵。尤其是袁世凱稱帝失敗後,軍閥混戰,每個軍閥都野心勃勃,想幹一點大事。

一些人,覺得清朝可能會捲土重來,他們想做擁立的功臣。比如張勳,就一直留著辮子,等待清朝復辟。等不及了,自己親自上陣,搞了一個短暫的復辟。

另一些人,覺得自己有能力一統天下。那麼,溥儀就像三國時的漢獻帝一樣,可以成為他們“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子。比如奉系的張作霖,就曾親自跑到天津去拜見溥儀,而直系的吳佩孚也在溥儀生日的時候,派人送上大禮。

第三,在日本人眼中,溥儀是可供利用的工具。日本人一直想霸佔我國的東北。於是,溥儀就成了他們掩人耳目的工具。他們把溥儀扶上了“偽滿洲國”皇帝的的寶座,做他們的傀儡。

日本人選中溥儀,正是看中了他的影響力。


趣談秘史


溥儀作為皇帝,即使退位了他的影響力依然還在,幾千年的封建帝制,這種思想觀念不是說改變立即就能改變的,在清朝滅亡之後,政府開始給人民剪辮子,可是大家都不樂意,最後溥儀帶頭剪辮子,即使這樣,很多滿清貴族也不願意,而且民間百姓得知此事後,無論是漢人還是滿族都是痛哭流涕。

在偽滿洲國建立的時候,很多人得知此事,自願前往表示要追隨溥儀,有趣的是在此期間還發生過一件有趣的是,日本人本來打算扶持德穆楚克棟魯普親王做蒙古的皇帝,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德王,日本人的目的就是要有兩個皇帝,分而治之,這樣也更好的控制他們,日本人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不停的拉攏德王,並且送給了他不少的物資。

就在事情快要成了的時候,德王和溥儀見了一次面,德王見到溥儀之後立即下跪行大禮,要知道在當時德王的勢力是很大的,他見到溥儀依然這樣做,可見溥儀的影響力,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本放棄了讓他做蒙古皇帝的想法,因為他根本不會選擇和溥儀對立。

溥儀改造完成做回普通人的時候,走在大街上,如果有老人認出來這是他,這些人都會下意識的就去行禮,這就是他的影響力,在比如當時京城上萬的禁衛軍,在得知溥儀要退位的時候,已經準備譁變,幸好袁世凱有先見之明,讓馮國璋提前就去做工作,這些人的職責就是保護溥儀。

其實無論是民間還是軍閥之間,或者是國際上,溥儀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其實與其說是他的影響力不如說是封建帝制的影響力,他退位之後,很多人一時之間沒法改變觀念,這是很正常的。關於他的影響力其實最直接的就是,溥儀建立偽滿洲國打的就是溥儀的旗號,足以看出溥儀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溥儀退位後,影響力還是有的。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更嚴格一點說溥儀他不是一個人,他代表的是滿清的貴族勢力。

溥儀退位後,不管是住在北京城還是在天津期間,每逢春節和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會有不少的滿清遺老會去行跪拜之禮。

在直奉大戰之後,奉軍戰勝,張作霖進京。有一次,張作霖去拜會溥儀,就直接行了,叩拜之禮,按照清朝時的禮節處理。

溥儀退位之後的另外一個影響,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日本人在佔領東北後,就把他請過去,當了滿洲國的皇帝。

因為中國人是很講究正統的。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只要把溥儀封為滿洲國的傀儡,就會有大批的遺老遺少前來歸順。他們就會為日本在東三省得管理減少不少壓力,東三省的老百姓就會有一部分人對他們俯首稱臣。

新中國建立後,溥儀住進了模範監獄。每逢春節,都會有遺老遺少去向他請安。甚至在1960年,溥儀被特赦之後,更多的滿清遺老遺少也保持了這個習慣,穿上長袍馬褂,只是沒了辮子。

因為中國的皇權專制時代,維持了2000多年。專制思想存在每一個人的腦子裡,無聲無息的存在,我們的行動中。

民國時期的大師辜鴻明先生穿著長袍馬褂,戴著小辮子,給北大的學生上課。北大的學生笑話他守舊,他回答道:我的辮子在頭上,你們的辮子在心中。

儘管我們現代人有不少人穿著西裝革履,一副現代人精英範兒的樣子,但內心深處仍是皇權專制的那一套。

也就是說,皇權專制思想在中國還有市場。只要有市場,溥儀皇帝的影響力,在他生前就會存在。


新知傳習閣


辛亥革命一聲槍響,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末代皇帝溥儀也正式在1912年宣佈退位。然而如果你覺得溥儀退位就對外界沒有了影響力那就大錯特錯了,大清畢竟存在了兩百多年,而且民眾深受忠君思想的薰陶,所以即使溥儀退位了但是仍然在各方面還是有一定號召力的,我們一一來看。

遺老遺少

當時溥儀退位以後,有許多遺老遺少並不認同中華民國,暗地裡還是準備復辟,為了恢復清室和溥儀的帝位,他們成立了宗社黨等組織,執行暗殺,綁架任務。



還有一部分遺老遺少更是追隨在溥儀周圍,為溥儀出謀劃策,準備復辟帝制。這些人是溥儀的死忠者,也是溥儀身邊的中堅力量,後來溥儀出任偽滿洲國的皇帝,這些人難辭其咎。

北洋軍閥

溥儀退位以後,中國真正說的上話的人就變成了那些各地軍閥。這些軍閥又分成兩部分,其一是北洋軍閥,其二是南方革命黨的軍閥。南方對溥儀沒什麼好感,這是肯定的,但是當時的北洋軍閥對溥儀真是念念不忘。



大家都知道張勳復辟這個歷史事件,如果你認為張勳復辟僅僅是張勳一個人想這麼做那就是你的認知錯誤了。張勳在入京“調停府院之爭”之前開了一個徐州會議,會議上北洋軍閥各部都同意恢復清廷。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北洋軍閥對於溥儀其實還是比較親近的,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溥儀對他們還是有一點影響力的。

東北地區

溥儀對在東北地區的滿蒙等少數民族的同胞其實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因為清廷的發家地就在東北。當時日本人在佔領東三省以後,用溥儀的名義建立了偽滿洲國其實是有作用的,不少滿蒙人都歸順在溥儀名下。

在蒙藏地區,溥儀的號召力就更強大了,清朝以前就一直提倡“滿藏一家”,所以蒙藏地區的牧民對溥儀很是信仰,據說他們把溥儀像和佛像供在一起,天天祈禱。



不過不管怎麼說清朝都滅亡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帝制的毒害也慢慢消減了,溥儀的影響力也逐漸削弱。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嗎?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想法。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一樹梅花一放翁


溥儀退位之後,在清朝遺民和北洋軍閥等圈子裡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舉個例子,溥儀生於農曆正月十四日,每逢正月十三日便成為遺民們的“萬壽節”。這一天,全國各地的遺民,尤其是京津地區的遺民,都會整肅衣冠,入宮朝謁。距離北京較遠的地區,則以群聚酬唱等其他方式為溥儀祝壽。集會時,一般在遺民私宅正屋的中央設立溥儀的座位,並掛上他的畫像或照片,燃燭薰香,然後,眾遺民按官品排班跪拜,三呼萬歲。跪拜時,為鄭重,一般要穿前清朝服。對此,遺民陳燮龍以詩紀之:“龍顏日角畫圖挎,燭穗爐香篆影斜。青瑣班行誰首列,白頭閒坐髮長磋”。

再舉個例子,溥儀的字其實寫得一般,畫也無甚高明之處,但大學問家羅振玉對溥儀的書畫非常珍視,他將溥儀“御賜”的"寒歲"匾額,特複製一件懸掛在天津寓所,而把原件裝裱珍藏起來。在天津日租界大羅天戲院內有許多古董鋪,羅振玉每碰到溥儀書畫,無論如何一定買回珍藏,其中一次還"偶得"溥儀賜給其師傅陳寶琛的一副對聯。

這種所謂“影響力”也讓很多人產生了幻覺,認為溥儀還有可能重新“復辟”。1917年,“辮帥”張勳帶兵進京,叩見溥儀,說“隆裕皇太后不忍為了一姓尊榮,讓百姓遭殃,才下詔辦了共和,誰知辦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國情,只有皇上覆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說:“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張說:“皇上睿聖,天下皆知,過去聖祖皇帝(康熙)也是沖齡踐祚。”12歲的溥儀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

從此,溥儀走上不歸之路。


歷史有妖氣


還是有很大影響力的,這種影響力不是在左右政局上的影響力,而是一種象徵性意義上的影響力。


圖一:溥儀小時候

這點從日本拉攏溥儀去東北做傀儡更能體現出來,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敢出皇宮,先被幽禁在醇親王府,後逃到日本公使館,日本宣稱“容留”溥儀,沒多久溥儀又跑去天津租界。

在天津租界溥儀可謂風生水起,各路達官貴人紛紛揚揚前來“拜訪”,溥儀也樂於交結社會名流,一時顯得“尊貴無比”,畢竟是“皇帝”出身,在當時那個中國剛結束封建社會的年代,一個活“皇帝”還是很有社會意義的,幾千年的帝制思維一時半會不會轉變。


圖二:清皇室僕從

但是也只侷限於酒場飯局的交往,對時政軍國的大事,不管國內的各路軍閥,還是各國列強,沒人把他當回事。

1931年九一八後,日本佔領東北,急需扶植一個傀儡,就把目光投向了溥儀,溥儀也樂於去重新拾一把“皇帝”的癮。

圖三:傀儡皇帝

其實在九一八之前,日本人拉攏的第一人是張學良,想讓張宣佈東北獨立,當日本的傀儡,張學良一口回絕,沒有當漢奸,還算張有點骨氣,日本人才隨後發動九一八佔領東北後扶植了溥儀。

溥儀一直不甘心皇權的失敗,在一個對國民新政府優待清皇室的背信棄義和孫殿英盜東陵憤怒,終於跑到東北當了傀儡。

東北是清王室的發祥地,溥儀一直視為祖地,在當地做“皇帝”更有影響力,可能更利於別人統治淪陷區的民眾,日本人看中的就是這點吧。

不論如何身為“皇帝”當漢奸都是可恥的。
圖四:溥儀被蘇聯捕獲後


小小羅羅蛛


愛新覺羅·溥儀作為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辛亥革命爆發,溥儀被迫退位,但是溥儀的影響力仍然存在,但是享受皇帝待遇不可能了。

雖然溥儀不再是皇帝,但是人們的思想難以改變。宮中一直跟隨在溥儀身邊的大臣們時常寫出懷念舊清的標語;在清朝時期生活過的人們,還曾希望清朝能夠回來,一度拒絕過剪辮子;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蒙藏地區,好多牧民家中掛著溥儀的畫像…由此可見,溥儀僅對於普通人民來說就有深刻影響,更不說高層人士了。

當時軍閥張作霖親自去拜訪溥儀,在曹家花園兩人相見時彼此迎面走來。此時溥儀已不再是皇帝,不知以什麼方式打招呼比較合乎情理。正在他犯難時,張作霖大步向前,在溥儀面前跪下磕頭,而且這次拜見,張作霖還想將溥儀接去東北。

在溥儀被馮玉祥逼宮無處居住,需要尋找外國租借地臨時居住時,受到日本人的熱烈歡迎。日本人意識到了溥儀在中國的影響力,想要利用溥儀建立滿洲國。於是極力討好溥儀,讓他住進了日本在天津的租借地。

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抓捕,成為了戰俘。蘇聯當時的經濟並不樂觀,但他們對待溥儀的條件仍然很好。作為戰俘身份的溥儀,依舊享受著單間、有線廣播等待遇,想出去散步也可隨時出去,早晨起床時間也沒有規定。

由此可見,溥儀即使退位,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影響力依舊很大,下到平民百姓,上到國際,都會對溥儀尊敬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