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一片冰心在玉壺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迎著陽光走來的陳偉,身形矯健,步履沉穩。從部隊轉業到德宏職業學院工作的他,一直秉承著“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理念,無論是服務學生還是服務群眾,都是一樣的拼。

陈伟:一片冰心在玉壶

脫貧攻堅勇擔當

“你與我的交談怎麼三句話不離脫貧攻堅呀。”妻子嗔怪,陳偉只能嘿嘿一笑。3年的駐村工作,他與那裡的村民已經打成一片。“雖然離開了筍子窪村,但是我與脫貧攻堅工作並不脫鉤。”陳偉告訴記者。2015年2月,他被選派到梁河縣芒東鎮筍子窪村(德宏職業學院的掛鉤村)駐村,任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筍子窪村轄6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村,有417戶1783人,耕地少,產業單一,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1700米左右的高寒山區,屬深度貧困村。

為儘快進入駐村工作隊隊員角色,掌握主動權,陳偉每天與村幹部走村串戶進行民情懇談,瞭解民意,傾聽民聲。3年來,他累計入戶走訪12500餘戶次,解決矛盾糾紛數十起,熟悉掌握了全村情況。

“必須搬出去!”筍子窪村地處山區,地質災害頻發,陳偉意識到。他多次向學校領導彙報,學校領導通過深入調研,邀請梁河縣委、縣政府領導到筍子窪村召開現場辦公會,爭取易地搬遷項目,協調集中安置點土地調規,新設職安村、聚福村兩個搬遷點,部分農戶搬遷併入楊柳河村。通過多次排查核實,現確定搬遷到聚福村134戶581人,目前已動工109戶;搬遷到職安村67戶268人,目前已全部動工;搬遷到楊柳河村48戶192人,主體完工45戶,基礎完工3戶。

筍子窪村雖然搬遷了,但陳偉想著農民始終離不開土地,人搬走了,可地還在山上,他又多次向學校領導彙報,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邀請國土資源部門的工作人員到筍子窪村現場辦公,爭取到150萬的地質災害治理項目。

在抓好易地搬遷的同時,他們還組織實施了產業發展、教育幫扶、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幫扶舉措,成效顯著。

產業扶貧項目。陳偉向專家請教紅心獼猴桃種植技術和推廣經驗,爭取學校在筍子窪村投入專項資金,用於紅心獼猴桃試驗種植。2018年,12畝試驗田地裡的紅心獼猴桃樹產量300公斤,被學校老師訂購一空。針對筍子窪村山林多的實際,與“村官雞”創始人段必清聯繫,經過實地考察,下一步計劃與“村官雞”合作,由其提供種苗、技術,並聯系銷售,村民負責養殖。“我們還組織村民到戶瓦山‘村官雞’養殖基地學習了養殖技術。目前,有一戶農戶養了1000多隻土雞。”陳偉說。

為使筍子窪村一個家庭掌握一門技術,陳偉協調爭取德宏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老師到筍子窪村培訓,多少次披星戴月,奔波於單位和村寨之間。3年中,他先後開展了紅心獼猴桃種植技術、核桃嫁接技術、養殖技術、家政服務、管道工、水電工、電焊工、養蜂等技能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共投入經費15.5萬元,培訓257人。參加過電焊工培訓的幾名村民,已經開起了承接焊門窗業務的實體店。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陳偉積極同德宏職業學院協調,爭取特殊政策,放寬條件錄取筍子窪的初、高中畢業生,目前共有6人在校就讀,學校給予免除學費的優惠政策。筍子窪村搬遷後,學生上學又是一個問題,經芒東鎮政府協調在楊柳河小學原址上重建一所小學,但需要筍子窪村村民籌資10萬元支付土地置換費。筍子窪村幹部心急如焚,村民都在建房沒有錢,村上也沒有那麼多錢,怎麼解決?陳偉得知情況後,多次向校領導彙報,並爭取到10萬元資金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推進,得益於學校黨委的大力支持,在經費困難的情況下,學校每年安排扶貧經費30萬元,接連下撥5年。”陳偉說。在陳偉駐村工作的3年裡,德宏職業學院被評“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他個人也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駐村工作隊員”。

陈伟:一片冰心在玉壶

自古忠孝兩難全

“有關文件規定,工作隊員每年駐村時間不少於200天,而我駐村的時間已超過300天。我的妻兒在保山,父母在玉溪,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太少。”陳偉說。2016年10月,正值脫貧攻堅考核驗收時期,妻子快分娩了,他依然駐村工作,連妻子進了產房他都不知道,孩子出生後兩天,他才匆匆趕回去。父親因糖尿病併發症患了青光眼、白內障,2017年1月在昆明做白內障手術,父親囑咐母親:“一定不能讓陳偉知道我在醫院做手術,我知道他工作很忙,不能給他有思想負擔,叫他好好為人民做事、認真做事。我是一名老兵,不能給他拖後腿,等我手術成功後再告訴他。”但父親手術後卻永遠地失去了光明,再也無法看到他的兒子。母親含淚打電話告訴陳偉時,他如同五雷轟頂,不知所措。可是各項急難的工作夾雜在一起,陳偉依然沒有時間回去看望父親。

他是一個丈夫,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由於長期兩地分居,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少之又少,陳偉愧疚地說:“為子為夫為父,這三個角色我都不‘不稱職’。”陳偉一家三代從軍,爺爺參加過抗美援朝,父親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戰,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從小就教育他,要做好人,不能做壞事。軍人家庭的薰陶,加之13年部隊生活的磨礪,陳偉養成了積極陽光、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性格,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對父母的“孝”和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的“忠”並不矛盾,這種“忠”是更大程度上的“孝”,只是體現的場合不一樣。

陈伟:一片冰心在玉壶

服務人民無止境

2018年3月,陳偉結束駐村工作回到德宏職業學院,繼續在學生工作處宿舍管理科負責宿舍管理工作,同時兼著武裝部幹事和扶貧辦、機關第二黨支部的各項工作。

“現在的工作量不小,過得很忙很充實。脫貧攻堅的一些工作暫時還脫不開,好多村民還是會打電話給我,我得繼續解答政策。因為熟悉情況,經常得給予現在承擔駐村工作的新隊員一些指導。如今,工作的重心是宿舍管理以及學生軍訓、徵兵、民兵訓練、國防教育等。德宏職業學院8000多名住校學生,70%的課外時間都與我有關,責任重大,事務繁雜,所以回家的時間也很少。”陳偉告訴記者。

“以前,腦子裡裝滿了脫貧攻堅的‘作戰圖’,裝滿了貧困群眾的家長裡短。如今,腦子裝滿了學生宿舍的‘佈局圖’,裝滿了學生管理的千頭萬緒。”陳偉說。

為人民服務,他真正做到了問心無愧,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陈伟:一片冰心在玉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