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成长体系怎么设计呢?企业在运营社群必须遵循的转化路径

我们可以把用户分为几个阶段:

用户成长体系怎么设计呢?企业在运营社群必须遵循的转化路径

潜在客户——客户——会员——合伙人——核心合伙人

干货分享给大家,看完后就可以直接采用了,希望您关注我,以便日后读取更多知识

实际上这既是用户的成长体系,也是我们商家、企业在运营社群需要遵循的转化路径,我们通过一个点把潜在客户吸引进来,通过输出价值不断的互动让潜在客户与我们建立信任,先做一个小额的购买尝试成为我们的客户,这个时候他的试错成本和风险都是比较小的,当他成为客户之后我们就要想办法进一步把他转化成会员,因为他购买了之后就会去体验,看看这个商家所承诺的有没有兑现,如果承诺的都兑现了而且物超所值,所以他就更容易相信你把他发展成会员所做的一系列的承诺。

因为他知道你不是在空口说白话,当然会员也可以分层级(比如简单的银牌会员、金牌会员、钻石会员),都是可以的。

在这个合伙人当中再去筛选出成为商家企业的核心合伙人,这个核心合伙人就可以进入到企业的决策机构,能够决定这个企业社群发展的战略方向。

所有大型的社群都会遵循这样的用户成长路径,前面我们讲过肆拾玖坊,凡是购买了他的酒就成为了会员,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会员的门槛,通过购物就可以转化。但是只有缴了股本金的才能成为股东,如果你发展了五个股东就可以升级为堂主,销售额达到一定的量就可以申请成立分舵成为分舵主,这也是一种用户的成长晋升机制。

因此,我们需要去塑造用户就能够达成的用户进阶机制。你想一想,你希望用户帮你去分享传播,那他的动力从何而来,因为他自己渴望晋升,所以才回去帮你发展伙伴、发展业务,这就是出发点。所以,设计一个有效的用户成长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这个比较,实际上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关于邓小平这位伟人设计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就是巧妙的运用了比较的原理。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后,你隔壁家忽然买车了而你没有,你就心里不平衡了,所以你就会想办法买车,那你买的车比隔壁家的车好,那隔壁家又不平衡了就买了一套大房子,而你又不平衡了就买了套别墅。作为伟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上形成比较,所以大家相互比较都不淡定了拼命的努力,改革开放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所以我们在运营社群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利用比较的机制来让用户去比较。比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看到的狼人杀做的认证法官的排行榜,然后就把法官调动起来了,这个怎么做呢,总共就三个步骤,大家都知道教育系统的评选,我们可以评选为全国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评选全省的先进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评选全市的先进教育工作者,可以评选全区的、全县的、全乡的对吧,所以就是划分各种各样的小池塘。

因此在社群运营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去比较,比如说不同层级的用户去比,会员之间比,合伙人之间比。所以要想办法设定各种各样的小池塘划分出来,让用户去比排名,一个简单的排行榜就可以。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要注意,比如说他一直排在后面,可能就没有积极性了,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创新,我们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比方说我跟上一个周期的排行比,我上升了多少名下降了多少名,所以排行榜可以有很多变化,但是我们要把这些排行榜的规则设定出来让他们去比就行了。

你一定要让用户知道有人在跟他比,要把比赛的规则设定出来,这是我们讲用荣耀驱动的第三个方法。

利益驱动是触动市场最快的方法,利益驱动也是传播速度最快的方式,这个道理不多说,我的上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大微店,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用利益驱动的方式来驱动的。

大微店的会员晋级体系上面写得很清楚,只要加入会员就成为了蜜蜂妈妈,然后邀请1~19位好友加入就成为蝴蝶妈妈,邀请20~49位好友加入就成为了孔雀妈妈,邀请50位以上好友加入就成为了凤凰妈妈。他的利益驱动是这样驱动的,推荐好友注册获得一次性奖励,然后会形成自己的店面,凡是在自己的店面下单购买包括自己,将会直接获得固定比例的返佣实际上就是提成。

到了凤凰妈妈之后还可以获得培训津贴,这个津贴也是根据她直接邀请进来的妈妈产生的销售额来计算。所以,大V店的利益驱动并不复杂,他主要是通过社交驱动、通过荣耀驱动、利益驱动为辅。但是,尽管利益驱动为辅还是产生了年收入超过百万的妈妈,虽然这个数量少,提成很容易理解。

主要有这几类:

第一类叫一级提成

,也就是说哪个会员帮你分享一个链接然后产生了收益,你分他一点佣金;

第二类叫二级提成,你推荐的社群成员发展了一单生意他有一级提成而你有二级提成,所以这个就是分销的套路;

第三类叫团队奖励,以大V店为例,他自己的店铺下单的可以拿到佣金,但是当她到了凤凰妈妈之后,邀请进来的妈妈们,她们店铺产生的生意她可以拿到收益。

虽然是叫培训津贴,但是她发展的直属伙伴产生的销售额她都可以分,这就是典型的团队奖励,知识叫培训津贴罢了。只有你自己发展了50个以上的妈妈才有资格拿团队奖励,可以这样去理解。

第二个是合伙人,为什么要设定合伙人而不用分成的方式呢。我先前讲过,如果用分成的方式你去赚佣金,你的角色只是这个公司的兼职业务员而已,但如果是合伙人那就不一样了,合伙是一起做生意你是这个公司的名义上的主人之一,就能让这个社群用户有更多的荣耀感。

合伙人的设计其实也是很复杂的,通常有两个方法大家可以直接借鉴

第一个叫消费对冲,比如说你是卖化妆品的,假设你跟她讲一次性付10万块就可以成为我的合伙人,同时我按照股东价,打五折给你20万的化妆品,这就是消费对冲,她花了这10万块得到这个商品同时获得了公司的股份成为合伙人有分红的资格,这就是消费对冲,可以想想看很多公司很多行业都可以应用。

第二种就是通过众筹的方式成为合伙人,肆拾玖坊就是典型的众筹方式,通常的做法是1+1的模式。1万块的股本金再花1万块前首次购酒就可以了。前面的KAO铺,他的合伙人也是消费对冲的思维,比如你付1000块然后我分6个月返还,每个月220元你只能用来购买我的商品,6个月总共是1320元,这实际上就是对冲。你买我1320元的商品,我只收了你1000元给你打折了,然后你就可以成为我的合伙人,你推荐别人来我的KAO铺消费,我就可以给你10%的佣金,实际上他就是这样设计的消费对冲的思维。

互惠是利益驱动的最佳策略,什么是互惠式利他行为呢,就是我推荐给你,你受益我也收益。所谓付费式的利他行为双方都能从中收益,这是社交生活的核心,人际关系赖以建立的基础。

在社交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天然亲近于帮助自己的人,互惠行为背后是利益交换,互惠的双方关系因此更加亲密。

典型通过互惠来激励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滴滴打车,把红包分享出去,你省了钱我也可以使用红包也生了钱,这就是典型的互惠。用到极致的驱动社群进行分享的就是互惠的极致。我们就要琢磨我们的社群潜在的用户想要获取什么利益,然后我们就设置互惠的接口,所谓互惠的接口就是潜在用户可以获得利益,然后我们已经有的社群成员也可以获得利益,这样我们就可以鼓励现有的社群用户把信息分享传播给他的好友,也就是潜在的社群用户协助好友获益,那么其实他自己也可以获益了,因为获益就可以持续投入,或者持续的收益。

我们一定要想怎么样能够让会员愿意去分享和传播,怎么样让他未来的社群用户也能够受益,实际上这就有互惠了。

如何帮助你们发展你们自己的客户,我会在下次的文章更新中跟大家再进一步的分享,请关注我,下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来驱动你的社群成员从普通用户变成连接者,帮你传播社群的信息。感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