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信訪工作有哪些“大動作”?

新華網北京1月18日電“做好今年的信訪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切實做好防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充分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牢牢掌握信訪工作主動權。”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家信訪局局長舒曉琴在全國信訪局長會議上講話時指出。

全國信訪局長會議日前在京召開,會議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2019年信訪工作將有哪些重要部署?一起來看。

及時反映群眾真實聲音 第一時間、第一地點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信訪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在反映社情民意、彙集意見建議、分析穩定風險、評估政策得失上具有獨特優勢。

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信訪工作職能作用和資源優勢,密切關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各項政策特別是民生領域政策的落實情況,策應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要聚焦深入推進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民營企業發展障礙、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進個稅改革等工作,通過群眾信訪及時瞭解相關政策推進落實情況,加強過程跟蹤和效果評估,及時反映群眾真實聲音,多向黨委和政府報送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信息。對政策落實不到位的,督促相關地方和部門落實落地,讓政策紅利不斷轉化為民生利好。要深入分析群眾信訪反映的政策不協調不完善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為黨委和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科學決策、完善政策提供參考。

此外,要密切關注金融、房地產、扶貧、環保領域的經濟風險,高度重視教育、醫療、養老、食品藥品安全以及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民生領域的問題,還要高度關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的就業問題以及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研究分析各類風險產生演變的規律和特點,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第一時間、第一地點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

推進更高水平的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

信訪工作只有積極“觸網”,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才能適應時代要求、提升工作效能、規範業務管理,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對此,會議提出三個要求:

一要拓展網上信訪覆蓋面。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引領,加強信訪信息系統優化和深度應用,用好網上信訪平臺,提高移動端信訪的普及率,推進視頻接訪,充分發揮網上信訪主渠道作用,順應群眾新期待,打造“網上群眾之家”。

二要確保網上信訪好用管用。加大網上信訪平臺對接和信訪信息系統整合力度,對群眾通過寫信、走訪、網上投訴等方式提出的所有信訪事項,全部納入系統,實行網上受理、加強落地辦理,全程公開透明,接受群眾評價監督。

三要推動信訪信息系統智能化升級。要加快信訪業務智能輔助系統研發,應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為信訪工作提供標準化指引、智能化輔助、規範化檢查,進一步提高信訪工作質量效率和公信力,更好服務人民群眾。試點省份要按照試點要求,突出重點、抓緊推進、先行一步,其他地區和部門要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功能優化和智能化提升的途徑方法。智能輔助系統相關功能成熟後,將適時對共性的技術規範和業務標準在全國推廣,各地區各部門要做好工作銜接和系統升級。

“對久拖不決的信訪突出問題,由職能部門或信訪部門牽頭開展實地督查,做到見人、見事、見現場,切實查清事實、找準癥結、壓實責任、督促整改。”舒曉琴表示。會議還要求,要創新督查形式,採取調研督查、回訪督查、對賬督查等,提升督查實效。對涉及面廣、解決難度大的疑難複雜問題可納入黨委和政府督查工作範圍。

對於法治信訪,會議強調,要依法開展信訪工作。深入推進信訪法治化建設,進一步落實訪訴分離、依法分類處理工作要求。繼續深入推進訪調對接、律師參與信訪矛盾化解,完善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持續抓好信訪基礎業務規範化建設,推進信訪業務標準化。

信訪矛盾化解攻堅戰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會議指出,通過去年攻堅,各地區各部門有效解決化解了一大批信訪積案、疑難複雜問題和“三跨三分離”信訪事項。信訪矛盾化解攻堅戰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強力推進。

在風險防範方面,會議提出,要高度關注金融領域風險,加大分析研判力度,把工作做在前面。要全力推進化解房地產領域信訪矛盾,重點解決房屋產權辦證難、商品房入住難、保障房回遷難以及老舊小區方面的突出問題。要重視農業農村領域的問題,加強扶貧資金、土地徵用、村級財務、村委會選舉、外嫁女權益保障等方面信訪問題的化解。特別是當前年關將至,農民工信訪反映欠薪問題比較突出,要加強排查,妥善化解,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