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攝影叢書《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圖片來自品牌供圖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旅行攝影叢書《FASHION EYE》

圖片延伸閱讀:旅遊路易·威登攝影

沿襲1854年以來的悠遠傳統,繼續探索無盡美妙的旅行藝術,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時尚之眼》旅行攝影叢書新增五冊影集。

五位攝影師用手中鏡頭展現全新探索界域:Helmut Newton的《蒙特卡洛》、Saul Leiter的《紐約》、Peter Lindbergh的《柏林》、Sølve Sundsbø的《不列顛哥倫比亞》 以及Vincent Van De Wijingaard的《摩洛哥》。與出自Guy Bourdin、Jeanloup Sieff、Wing Shya、Kourtney Roy以及Henry Clarke之手的首批攝影集一致,最新推出的《時尚之眼》影集依舊以一座城市、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為主題,透過時尚攝影師們的鏡頭一窺其魅力風韻。

1981年,傳奇攝影師Helmut Newton決心離開巴黎,前往摩洛哥並在那裡生活至2004年逝世。在漫長的歲月中,他的作品保持了一貫的動感雅緻,又不斷地探索著傳統理念的邊界。他用藝術家般的慧眼注視著這個富有特色的公國。

來自美國的Saul Leiter、一位命中註定的漫遊者、彩色攝影學先鋒、構圖大師,用鏡頭展現20世紀後半葉的紐約城中繽紛多元、富於變化的都市圖景。

在德國肖像攝影師Peter Lindbergh極為個人化的鏡頭下,柏林及其藝術家呈現出與傳統印象大相徑庭、但依舊令人心馳神往的別樣風貌。

挪威攝影師Sølve Sundsbø將不列顛哥倫比亞的廣袤沃土拍出了新意。在漫長而豐富的旅途中,他用鏡頭無比精準地捕捉到加拿大的魅力神髓。

又一位時尚攝影師、《Vogue》雜誌的供稿者Vincent Van De Wijingaard不辭辛勞地在摩洛哥頻繁奔走,只為探索曾令亨利·馬蒂斯神魂顛倒的色彩與光線。

從宏偉都市到壯麗自然,從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到令人沉吟深思的畫面,從斑斕彩色到簡約黑白,每一頁無不充滿新鮮而獨特的元素。《時尚之眼》中的每一個分冊均收錄多幅大尺寸精選攝影圖片。配以攝影師小傳與訪談或評論文字。該系列在技巧成熟的先鋒攝影師與時尚攝影界的傳奇泰斗間構築起一場獨一無二的對話,將充滿靈性的鮮活創意與稀有罕見的歷史珍寶並置,催生出一批無論在創作理念還是在審美趣味上均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傑作。

《時尚之眼》,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在出版領域推出的最新系列,進一步完善了這家奢侈品牌對於旅行主題的書面表達。繼《城市指南》系列不落俗套的輕鬆視角與《遊記》系列的“藝術家札記”風格之後,旅行攝影終與時尚相遇,讓頗具才華與藝術聲譽的攝影師們有了盡情揮灑的新舞臺。無論大師抑或新星,無論新作抑或藏品,一格格鏡頭中總少不了燈紅酒綠的繁華都市、一望無垠的寥廓天野以及令人神往的夢幻之地。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蒙特卡洛》 Helmut Newton著

1981年,德裔澳洲攝影師Helmut Newton離開法國,攜妻子June (又名Alice Springs) 前往摩納哥居住。至於為何遷居,他表示:“我喜歡摩納哥的太陽,巴黎可沒有這麼好的陽光。”從位於摩天大樓19層的家中露臺上,他俯瞰著整個公國,細細地觀察在各種建築以及“美好年代”紀念遺蹟前駐足流連的人們,那便是他鏡頭下的主人公。在標準的摩納哥風光——水塘、棕櫚樹、水泥樓街、湛藍天空——下,他的模特們被定格於個性強烈、充滿傳奇色彩的畫面中,形成鮮明的Newton式視覺語言。

規格:ISBN: 978-2-36983-137-7 / 104頁

用紙:140克超白紙與150克上等白紙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Helmut Newton (1920年至2004年)

時尚界的賞金獵手、肖像攝影名家、女子裸體攝影大師,Helmut Newton最令人驚歎的才能莫過於為經過周詳策劃的攝影工作注入新鮮感與活力感。時至今日,他的作品依然充滿了足以引起爭議的強烈個性,被冠以“色情風格”之名。他曾為法國版《Vogue》工作了四十多年,同時還向《Playboy》、《Nova》、《Marie Claire》、《Traveler》、《Vanity Fair》與美國版《Vogue》等知名時尚生活雜誌供稿,在醜聞纏身的同時也獲得了極廣的聲譽。2004年,由於心臟病突發,正欲離開好萊塢馬爾蒙莊園酒店的Newman死於自己的卡迪拉克轎車中。6個月後,他生前計劃籌備的Helmut Newton基金會終於在故鄉柏林正式創立。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紐約》Saul Leiter著

自20世紀50年代起,這位彩色攝影先鋒便一直以兼具創意與美感的鏡頭描繪心中的紐約。他既使用全色膠片,偶爾也用黑白膠片,創造出風格迷離、充滿抽象感的圖片。通過層次豐富的複合構圖法,他的作品中不乏鏡像與運動,並且樓房正面與玻璃櫥窗也會一同入畫。手中的鏡頭使他在曼哈頓偶遇的無名路人成為紐約這座舞臺上的主角。1989年,一手創建同名品牌的設計師川久保玲為旗下標誌性的時尚雜誌《Six》向Saul Leiter約稿,並授予他絕對的創作自由。當時已停止攝影活動的Saul Leiter再度將鏡頭對準紐約,重返已綿延數十載的探索之路……

規格:ISBN: 978-2-36983-130-3 / 112頁

用紙:170克上等白紙、140克白紙與65克高亮紙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Saul Leiter (1923年至2013年)

無與倫比的色彩大師,向攝影師的轉型並未使Saul Leiter放棄自己的繪畫愛好。20年來,他一直與《Harper's Bazaar》等時尚雜誌以及各種出版物保持著穩定的合作關係。作為皮埃爾·博納爾、亨利·馬蒂斯與愛德華·維亞爾的信徒,這位藝術家拒絕向時代潮流妥協。他向黑白膠片主導的攝影界發起挑戰,將彩色膠片作為創作首選。無意追求虛名的Saul Leiter更流連於咖啡廳,喜歡自由自在地觀察旁人並安靜地閱讀。不過,一張張充滿深意、詩情盎然的作品最終為他引來了巨大的關注。最初,出生於匹茲堡的Saul Leiter移居至紐約,在那裡繪製畫作並與抽象表現主義群體交往甚密。不過,1947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一場亨利·卡蒂埃-佈列松主題展使Paul Leiter徹底迷上了攝影這一瞬時藝術。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柏林》 Peter Lindbergh著

在這位攝影師稜鏡般犀利細緻的凝視下,柏林風情萬種地展開暗藏慾望與憂傷、同時又充滿生命力的雙翼。這些照片彼此交織、凝望,彷彿相互呼喚,時而緘默不語。本冊柏林影集用紛繁的臉孔與樓面、腰肢與風景描繪出夜間喧闐的國都,以黑白為主的攝影風格詮釋著一種樸素的美感。變幻莫測的場景——夜總會後臺、一個剪影、一款造型、彎曲的身體、伸長或隨意搭放的雙腿、一支菸——洋溢著私密親切的氣氛。透過這些畫面,Peter Lindbergh在無數個不眠之夜中窺見一絲只屬於柏林的奧秘。

規格:ISBN: 978-2-36983-135-8 / 104頁

用紙:140g克超白紙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Peter Lindbergh (生於1944年)

這位德國藝術家在自己的世界中顛覆了時尚傳統。在1990年1月出版的英國版《Vogue》雜誌中,他邀請納奧米·坎貝爾 (Naomi Campbell) 、琳達·伊萬格麗斯塔 (Linda Evangelista) 、Tatjana Patitz、克里斯蒂·特林頓 (Christy Turlington) 與辛迪·克勞馥 (Cindy Crawford) 來到紐約,拍攝出廣受讚譽的經典封面。在與主流時裝設計師以及頂級刊物合作時,Peter Lindbergh總是展現出特色鮮明的個人印記。他用一張張肖像贊頌獨立女性的個性。在超過40年的漫長生涯中,這位攝影師以精巧的美學語言發揚現實主義傳統,拒絕華而不實的影像,擺脫虛浮無謂的炫技,對抗絕對完美的追求。無論身處秀場還是面朝大海,模特們均以不施粉黛的自然面貌出現在他的鏡頭前。真實與純粹,便是Peter Lindbergh的攝影之道。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不列顛哥倫比亞》Sølve Sundsbø著

鏡頭下,Sølve Sundsbø以令人屏息的磅礴氣勢,呈現出不列顛哥倫比亞野性十足的自然美感。13年來,對於滑雪的熱愛促使他一次次回到這個坐落於太平洋沿岸的楓國行省,在塞爾扣剋山脈的皚皚雪坡間飛馳疾行。這電光石火的自由體驗使他徹悟內心世界的真諦。高山與冰原、頂峰與深谷、森林與河川,自然的萬鈞雄氣在41幅照片間盡情奔湧。《不列顛哥倫比亞》中的一花一草、一樹一石都顯現出壯麗的模樣,令這大洋沿岸的邊陲之省化身神話中的樂土仙宮。Sølve Sundsbø將這片巍峨的山川拍出了新意。

規格:ISBN: 978-2-36983-133-4 / 96頁

用紙:150克上等白紙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Sølve Sundsbø (生於1970年)

痴迷於結構造型、以時尚攝影為最大追求的前衛藝術家Sølve Sundsbø常常為意大利版《Vogue》、《W Magazine》與《Interview》供稿。對於身為唯美主義者、數字先鋒與經典技藝大師的他而言,攝影工作就像不循成規的建築師對現實世界的改造,只為呈現非比尋常的壯麗之美。這位定居倫敦的挪威裔攝影師曾在嬌蘭、紀梵希與路易威登等時尚奢侈品牌的廣告大片中施展自己的創新才華。此外,他還曾為《紐約時報》拍攝了名為“14 Actors Acting”的系列短片。如今,他為崔姬與凱特·摩絲拍攝的肖像照已被倫敦國家肖像館永久收藏。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摩洛哥》 Vincent Van De Wijngaard著

來自KLM航空公司的工作委託使Vincent Van De Wijngaard平生首次來到摩洛哥,為該公司的機內雜誌拍攝時尚跨頁廣告。敏銳地注意到該國的獨特色調之後,他決心專注於探索光線——這也是他的偶像、亨利·馬蒂斯的創作追求,甚至為此在丹吉爾市租下曾經住過的房間,以便觀察當年畫過的風景。眼前這本《摩洛哥》便是攝影師在該國中無數次長途跋涉的結果。在這場漫長的攝影之旅中,各種風景、環境、氛圍被鏡頭定格為豐富多彩的瞬間,奉獻出一段段回味悠長的影像故事。

規格:978-2-36983-131-0 / 112頁

用紙:170克上等白紙、120克粗紙與80克黃紙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路易·威登LV (Louis Vuitton) 推出旅行摄影丛书《FASHION EYE》

Vincent Van De Wijngaard (生於1967年)

身為戰地攝影師的兒子,對於膠片攝影的熱愛 (他認為較數字攝影更有靈氣) 與一本本《Life》和《Time》雜誌激發了這位荷蘭攝影師的創造才能。他的人生經歷很豐富:既學過小提琴,又學過平面設計,但從未有意投身任一領域。渴望充分體驗人生的他踏上了周遊世界的旅程。與模特Saskia de Brauw相識之後,這位旅行者兼記者開始為《Interview》與《AnOther Magazine》拍攝時尚圖片。如今,Vincent Van De Wijngaard與意大利、英國與中國版《Vogue》開展合作,還執導了一部以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為主題的電影“There is No Blue Without Yellow and Orang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