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農業產業新機會 2019年農業處處有金礦

18個農業產業新機會 2019年農業處處有金礦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文件,從長達3.7萬多字的文件中,我們看到了18個農業產業、農業創業、農業發展的機會和財富點,現將梳理出來,或許我們有些觀點和思路不對,但希望可以給各位帶來一些思考的方向,也是值得的!

01

農業園區

農業需要示範和群集化發展,各類農業園區就成為農業人才、科技、產業的風向標。自2000已來,國家戰略方向擬定各類園區的發展,比如:農業產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現代高效農業園區、農業生態園、農業示範園、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觀光農業全區、智慧農業園區。

國家和地方政府也給予政策和扶持,投入也是億元級別。《規劃》指出:,重點建設以“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農產品主產區,適應農村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科學劃分鄉村經濟發展片區,統籌推進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等各類園區建設。

創業機會:高科技農業、大棚農業、智慧農業、農產品電商等。

02

特色產業村

其實,從日本傳過來的“一村一品”對中國鄉鎮經濟的發展具有效仿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後,鄉鎮經濟迅速成為主導佛山市經濟發展的主體單元,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形成了“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專業鎮發展格局。中國的“一村一品”的目的推動農產品單品產業化發展和主導產業。

《規劃》指出:現有規模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將存續的一般村莊,佔鄉村類型的大多數,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強化主導產業支撐,支持農業、工貿、休閒服務等專業化村莊發展。

創業機會:休閒農莊、村企、農產品代加工、農產品精深加工。

03

糧食儲備及流通

糧食安全一直是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國有糧食部門的經營設施尤其是倉儲設施顯得嚴重不足,各地的糧食部門相繼出現了“儲糧難”的情況。因此,企業或者社會力量參與糧食儲備十分必要。

《規劃》指出:鼓勵加工流通企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自主儲糧和經營。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強化糧食質量安全保障。加快完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構建安全高效、一體化運作的糧食物流網絡。

創業機會:糧庫建設、低溫冷庫、烘乾機、農業物聯網設備、糧食加工設備等。

04

節水農業

從這幾年來看,就整個世界範圍來說,農業用水所佔比重接近70%,節水、減肥成為“國家行動”。2017年12月1日期,農業用水要交稅。其中我國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範圍擴大,在河北首個試點的基礎上,再增加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四川、寧夏、陝西等9省(區、市)。

《規劃》指出:發展節水農業、實施國家農業節水行動,建設節水型鄉村。深入推進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建立健全農業節水長效機制和政策體系。逐步明晰農業水權,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另外,到2022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4億畝。

創業機會:智能灌溉、農業物聯網、水肥一體化技術、農業節水設備等。

05

數字農業

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農業中,提高產前、產中和產後效率,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信息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從而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自2017年,國家重點開展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4類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並給予先進補貼。

《規劃》指出: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和“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鼓勵對農業生產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強農業遙感、物聯網應用,提高農業精準化水平。發展智慧氣象,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

創業機會:農業物聯網、植保無人機、AI技術、智慧農業等。

06

水產養殖

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水產養殖市場價值1690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全球水產養殖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420億美元。我國作為海水養殖大國,中國為21世紀養活全球100億以上的人口提供優質的海洋蛋白質。水產養殖是我國大農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預計到2030年,中國水產養殖產量將會增加約2000萬噸、未來將發展綠色漁業。

《規劃》指出:大力發展名優水產品生產。華南地區加快發展現代畜禽水產和特色園藝產品,發展具有出口優勢的水產品養殖。同時,加強漁港經濟區建設,推進漁港漁區振興。合理確定內陸水域養殖規模,發展集約化、工廠化水產養殖和深遠海養殖,降低江河湖泊和近海漁業捕撈強度,規範有序發展遠洋漁業。

創業機會:智能化養殖、工廠化水產、綠色飼料等。

18個農業產業新機會 2019年農業處處有金礦

07

循環農業

循環農業已經成為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循環農業已經成為農業創業者必選項目。《規劃》指出:合理佈局規模化養殖場,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促進養殖廢棄物就近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建立農村有機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絡體系,推進農林產品加工剩餘物資源化利用,深入實施秸稈禁燒製度和綜合利用,開展整縣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試點。

探索農林牧漁融合循環發展模式,修復和完善生態廊道,恢復田間生物群落和生態鏈,建設健康穩定田園生態系統。推進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推進農業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和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

創業機會:種養一體化、種養結合、秸稈綜合利用、智能化養殖場、沼氣綜合利用等。

08

農產品品牌

農產品品牌是決定農產品溢價的關鍵。2018年,《農業農村部關於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提到,將打造300個國家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500個國家級農業企業品牌,1000個農產品品牌。

《規劃》指出:按照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目標,支持建立生產精細化管理與產品品質控制體系,採用國際通行的良好農業規範,塑造現代頂級農產品品牌。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加快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大宗農產品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核心的農業品牌格局。推進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擦亮老品牌,塑強新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加強農產品商標及地理標誌商標的註冊和保護,構建我國農產品品牌保護體系。

創業機會:農產品品牌孵化、農村電商、農特微商等。

09

農村電商

數據:農村電商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26萬億元!,估計未來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8.87%,預計2020年我國農村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6860億元。

《規劃》指出:充分利用電商、“互聯網+”等新興手段,加強品牌市場營銷。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建設具有廣泛性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基礎設施,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研發綠色智能農產品供應鏈核心技術,加快培育農業現代供應鏈主體。加強農商互聯,密切產銷銜接,發展農超、農社、農企、農校等產銷對接的新型流通業態。

創業機會:農產品電商、農村物流、冷庫項目、農產品品牌孵化、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農產品溯源等。

10

農村金融服務

據社科院“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數據顯示,我國“三農”金融的缺口已達3.05萬億元。農村金融已經成為“鄉村振興”加速器。

《規劃》指出: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發展鄉村普惠金融。探索縣級土地儲備公司參與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試點工作。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農業企業依託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引導農民合作金融健康有序發展。鼓勵證券、保險、擔保、基金、期貨、租賃、信託等金融資源聚焦服務鄉村振興。

創業機會:農業保險、農產品期貨、租賃、供應鏈金融等。

11

農村存量建設用地(閒置土地)

如何激活閒置土地?國家未來幾年土地商業化等等關鍵一環。有政策表示:在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方面,安徽省明確提出,加大新產業用地保障力度,對養老、旅遊、光伏、風力發電等採取差別化用地支持政策。利用存量土地發展中高端製造業、生產性、科技及高技術服務業、創業創新平臺以及創新商業模式、線上線下融合業務等新產業。

《規劃》指出,完善農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體系,盤活存量,用好流量,輔以增量,激活農村土地資源資產,保障鄉村振興用地需求。鼓勵農業生產與村莊建設用地複合利用,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拓展土地使用功能。同時,對利用收儲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

創業機會:休閒農業、休閒養老、光伏農業等。

12

農村新能源

農村地區能源變革與農村農民農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在逐步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新階段,農村能源革命也將是重要的著力點,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將佔據重要位置。

2018年一號文件就鄉村振興戰略中關於農村能源應用的相關目標包括:“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制定農村通動力電規劃,推進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北方地區農村散煤替代,有條件的地方有序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和新能源利用。”

《規劃》指出:優化農村能源供給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水能和風能。加快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供熱、規模化生物質天然氣和規模化大型沼氣等燃料清潔化工程。推廣農村綠色節能建築和農用節能技術、產品。大力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探索建設農村能源革命示範區。

創業機會:沼氣能源項目、光伏農業、秸稈綜合利用等。

13

農村物流

萬億級市場規模的農村物流是農業現代化的標誌。同時,農村物流成農產品上行掣肘,同樣也會制約工業消費品下行。

《規劃》指出:鼓勵商貿、郵政、快遞、供銷、運輸等企業加大在農村地區的設施網絡佈局。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末端網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面向農村地區的共同配送中心。

創業機會:城配、冷鏈倉儲、冷鏈物流、電商物流等。

18個農業產業新機會 2019年農業處處有金礦

14

農業休閒產業

未來10年,我國將迎來從旅遊消費向休閒消費轉型的關鍵時期,休閒農業將實現20%~30%的增長。到2018年,我國休閒農業市場規模將接近5900億元。尤其是農業休閒產業的發展,為農村、農業、農民帶來新的機會。

《規劃》指出:深入發掘農業農村的生態涵養、休閒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鼓勵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強化主導產業支撐,支持農業、工貿、休閒服務等專業化村莊發展。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發展鄉村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利用1-3%治理面積從事旅遊、康養、體育、設施農業等產業開發。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農耕文化產業展示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鄉鎮、文化產業特色村和文化產業群。

創業機會:創意農業、休閒農莊、特色小鎮、休閒養老等。

15

農業創業服務

數據顯示:返鄉創業的人數,全國初步統計大體達到740萬,這些返鄉創業人員累計創辦市場主體148萬個。這些返鄉創業者和新興經營主體需要互聯網、法律、財稅、資本、廣告等商業服務。

《規劃》指出:發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支撐服務平臺,健全服務功能,開展政策、資金、法律、知識產權、財務、商標等專業化服務。建立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基地),鼓勵農業企業建立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做好返鄉人員創業服務、社保關係轉移接續等工作。

創業機會:互聯網培訓、法律服務、工商財稅服務等。

16

農產品加工業

農產品加工成為國家農業戰略抉擇。農產品加工業是新時期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機遇。鼓勵工商資本投資,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工業!

在政策上,國家層面發佈多項農業扶持政策。比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農業部關於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

《規劃》指出: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開展農產品生產加工、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動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協調發展,實現農產品多層次、多環節轉化增值。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鼓勵加工流通企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自主儲糧和經營。加快培育農商產業聯盟、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產業鏈主體,打造一批產加銷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集群

創業機會:種養加一體化、加工企業、綜合利用項目、糧食加工、飼料加工、農村工藝品、果品加工等。

17

創新農民實際收益

農民增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規劃》指出:鼓勵農民以土地、林權、資金、勞動、技術、產品為紐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依法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強化農民作為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挖掘集體土地、房屋、設施等資源和資產潛力,依法通過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賃等形式,積極參與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僱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設立風險資金、為農戶提供信貸擔保、領辦或參辦農民合作組織等多種形式,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訂單和契約關係。完善涉農股份合作制企業利潤分配機制,明確資本參與利潤分配比例上限。

創業機會:土地入股、聯營社、訂單農業等。

18

農村文化產業

推動鄉村建設,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勢在必行。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就要深入挖掘本村的文化特色。《規劃》指出:加強規劃引導、典型示範,挖掘培養鄉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農耕文化產業展示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鄉鎮、文化產業特色村和文化產業群。大力推動農村地區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產品,促進傳統工藝提高品質、形成品牌、帶動就業。

開展文化結對幫扶。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鼓勵文藝工作者推出反映農民生產生活尤其是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鼓勵各級文藝組織深入農村地區開展惠民演出活動。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推動全民閱讀進家庭、進農村,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完善群眾文藝扶持機制,鼓勵農村地區自辦文化。

創業機會:手工藝、鄉村文化節、文化演藝、鄉村文藝電影或視頻等。

2019已到!以上18個產業或者項目都隱藏百億、千億、甚至萬億的市場規模,未來5年三農領域處處都有機會與金礦,但是,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