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渴了不圓房,大汗不乘涼,生氣不要賬”,有沒有道理?

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一定對俗語不陌生,各地都或多或少的流傳著一些俗語,而看似簡短的俗語,背後往往蘊含著一些深刻的哲理,與那些高雅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相比,這俗語顯得與老百姓更親,更接地氣,符合咱們農民的生活;今日,筆者就帶來了一句俗語——“渴了不圓房,大汗不乘涼,生氣不要賬”,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有沒有道理?一起來看看

俗語:“渴了不圓房,大汗不乘涼,生氣不要賬”,有沒有道理?

渴了不圓房

這句話中的“渴”是口渴之意,而“圓房”相信大家都明白,古人說話比較含蓄,意思是說當一個男人處於缺水狀態下,是不宜進行房事的,首先,人在進行夫妻生活中,必然會大量出汗,而本來身體就缺水的情況下,就會火上澆油,造成身體上的損傷,像虛脫,甚至猝死等。以健康的角度看待,人在口渴的時候,在沒有水分補充時,要採取宜靜不宜動的做法,來保證身體的儲備力量,在這點上,老祖先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俗語:“渴了不圓房,大汗不乘涼,生氣不要賬”,有沒有道理?

大汗不乘涼

經常有戶外運動的小夥伴一定很熟悉,人在經過激烈運動後,身體會感到很熱,就會大量的出汗,這個時候,是忌吹風的,原因在於大熱時,人身體的各個部位的毛細孔會張開,所謂的熱脹冷縮,而涼風吹來,一來會與身體的熱發生衝突,二來張開的毛細孔會在冷熱間閉合,最終容易造成感冒,發燒等疾病,而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吹到風,先讓身體內的熱散發出去,而後再去沖涼方可,這點還是需要注意的!

俗語:“渴了不圓房,大汗不乘涼,生氣不要賬”,有沒有道理?

生氣不要賬

年底了,許多人又會為了討債而大動肝火了,可謂是“借錢的時候是孫子,還錢的時候是老子”,遇到這種人,著實令人生氣萬分,不過筆者還是建議少生氣,畢竟身體是自己的,且不要帶著氣去討賬,畢竟人在生氣的時候,基本沒有多少理智,容易被情緒化,有時候稍微言語上刺激,便會衝動起來,然後拳腳相加,最終受傷啥的,春節喜慶時分,也不好看,因此,可以有禮有節的討,當然,真是遇到一些犟的人,也可以訴之法律來解決!

看似簡單的一句俗語,卻包含了許多的道理,不過時代變遷,好不好您心中自有一杆秤,老祖先的目的也是希望我們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即可,今天就說到,感謝您的觀看,有何問題歡迎在下面一起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