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小傳:證明人類不是“上帝之子”,死後400年才找到屍骸

【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小傳:證明人類不是“上帝之子”,死後400年才找到屍骸

哥白尼小傳:證明人類不是“上帝之子”,死後400年才找到屍骸

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出生于波蘭託倫市的一個富商家庭。父親經商致富,被委任為市長,母親也是一位富商的女兒。

1483年(10歲),父親去世,哥白尼被送往舅父家撫養。在舅父的安排下,哥白尼進入教會學校讀書。他結識一位會做日規的老師,萌發了對天文學的興趣。

哥白尼小傳:證明人類不是“上帝之子”,死後400年才找到屍骸

1491年(18歲),哥白尼進入克拉科夫大學(今亞捷隆大學)深造。這裡是15世紀全歐洲聞名的學術中心,尤其天文學院,正如日中天。哥白尼主修哲學、天文學、占星術、幾何學與地理學等六門標準課程。

1496年(23歲),大學畢業後,哥白尼慕名來到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意大利求學,先後進入多所大學,學習法律、天文學、數學、神學和醫學等。1503年(30歲),獲法學博士學位。

哥白尼小傳:證明人類不是“上帝之子”,死後400年才找到屍骸

(克拉科夫的哥白尼紀念碑)

畢業後,哥白尼先後從事過管理、外交等工作。他學識淵博,在諸多領域都頗有造詣。

他著有《貨幣的一般理論》,是近代第一個提出“劣幣淘汰良幣”理論的“經濟學家”。他還是一位頗有聲望的醫生,利用業餘時間行醫,免費為窮苦人治病,被譽為“神醫”。他還發表過球面三角的論文,堪稱是出色的數學家。

哥白尼小傳:證明人類不是“上帝之子”,死後400年才找到屍骸

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天文學的研究上。他的叔叔是一位主教,他住在叔叔所屬教堂的頂樓,可以長期進行天文觀測。

1514年(41歲),哥白尼通過仔細觀測,在一篇四頁的《短論》中,提到了日心說猜想。這個猜想得到了主教的鼓勵,要他儘早正式出版。但不知為什麼,哥白尼一直都沒有發表。

哥白尼小傳:證明人類不是“上帝之子”,死後400年才找到屍骸

(畫作《哥白尼與上帝對話》)

直到20年後,大約在1536年(63歲),他才寫成《天體運行論》。他也遲遲不敢發表這部著作,直到去世前才決定出版。

他在序中寫明,書是獻給教宗保祿三世的。並請來一位教士寫前言,再三強調:書中的理論只是猜想,並不一定是行星的真正運行規律!

1543年(70歲),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終於收到《天體運行論》樣書。他只摸了摸書的封面,便去世了。他的遺骨被葬在弗龍堡大教堂附近,但沒有指明具體地點。

哥白尼小傳:證明人類不是“上帝之子”,死後400年才找到屍骸

(《天體運行論》中哥白尼的宇宙觀)

《天體運行論》其實是一本閱讀體驗極差的書。書中的觀點模糊不清,並沒有明確提出日心說,一會兒說太陽位於宇宙的中心,一會又把太陽畫在了旁邊。這本書出版後,在半個多世紀裡,幾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1600年,布魯諾在哥白尼的日心說基礎上,提出了“無限宇宙論”,主張人類在宇宙中不是唯一的,更不是受上帝眷顧的子民。這極大顛覆的當時的“世界觀”,教會判布魯諾,在羅馬鮮花廣場被當眾燒死。

哥白尼小傳:證明人類不是“上帝之子”,死後400年才找到屍骸

(羅馬鮮花廣場,中間是布魯諾紀念碑)

這一事件轟動一時,哥白尼的日心說,這才開始受到更多人的關注。1616年,羅馬教廷宣佈把《天體運行論》列為禁書。直到140多年後,1758年,日心說早已深入人心,才宣佈解禁。

2005年,學術界在弗龍堡大教堂裡,搜尋到一名70歲男子遺骸,經過研究檢測,最終認定這具遺骸的主人是哥白尼。

2010年5月22日,其遺骨重新安葬。黑色花崗岩墓碑上,6顆行星環繞著金色太陽。

而此時,一不小心徹底顛覆了人類世界觀的哥白尼,已經去世了467年!

哥白尼小傳:證明人類不是“上帝之子”,死後400年才找到屍骸

(哥白尼墓碑)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248篇作品,營員“夢裡婉歌”的第18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