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書?“醜”書!

近幾年,醜書似乎被罵慘了。像“射書”“盲書”“喊書”甚至“裸書”其實是有人偷換了概念,你可能真得誤解了書法。

醜書?“醜”書!

在古代,早就存在醜媚之爭。“寧拙毋巧,寧醜勿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一直是傅山論書法的基本理念,其中“寧拙毋巧”一語,出自宋朝陳師道《後山詩帖》用以論詩,再早可追溯至老子“大巧若拙”的哲學思想。

醜書?“醜”書!

“寧醜勿媚”具有獨立的審美內涵。媚,是中國古代的美學概念,多用於書法,魏晉南北朝時是一個褒義詞,也是當時的審美時尚。王羲之父子“龍躍天門,虎臥鳳闕”“矯若遊龍,翩若驚鴻”的靈動,飄逸,灑脫的韻味,正是當時“媚”的審美寫照。

醜書?“醜”書!

王羲之書法

這時的“媚”不同於周秦漢時代的宏偉,莊嚴,拙重的審美,也使得書藝更加地抒情。

羊欣曾評王羲之“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這“媚趣過之”即是對王獻之的讚美。

唐孫過庭《書譜》說:“合則流媚,乖則雕疏”更是把“媚”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唐代,“媚”的內涵,包括有意趣,娟秀,綺麗,超逸,灑脫,風韻,秀美的意思。

人會有審美的疲勞,至晚唐,韓愈開始對姿媚之風發難,他《石鼓歌》中有“羲之俗書逞姿媚”以對六朝過分柔媚之風。

宋朱長文更是將“媚”與“俗”並稱。他在《續書斷》中說:”公(顏真卿)之媚非不能,恥而不為也,退之嘗雲羲之俗書逞姿媚,蓋以為病耳,求合流俗,非公志也。

至元明兩朝,姿媚之風又盛。代表人物趙孟頫,董其昌。清朝時,唐康熙皇帝酷愛董書,臣下摹仿,遂成風氣,上行下效,竟像八股文一樣成為文人進身之階,開館閣體書法之先河。由於其功利性,書法便順著趙,董柔美的甜熟風格一路下滑,至後來只剩細膩華麗的外表。失去其書法應有的內在美之實質。所以,這時的”媚“已失去魏晉風骨,完全演變成了”俗美“

醜書?“醜”書!

趙孟頫書法

也幾乎是在這時期,傅山喊出了”寧醜勿媚“的口號,以對當時藝術上的甜俗之風,他將館閣體書法喻為”家雞“”奴書“稱自己的書法為”野鶩“”鶩書“

可見,”醜“是針對”媚“而提出的,特別是針對”俗媚“”甜媚“這種風格而提出的,並非是一些人認為的”不美“

《石鼓文》結字犬齒交錯,線條古樸野拙,並不齊整。

醜書?“醜”書!

石鼓文

《爨寶子碑》《龍門十二品》大氣磅礴,粗疏狂野,蕭疏硬拙

醜書?“醜”書!

爨寶子碑

這樣的風格肯定與”媚“無緣,而這些才應該是”醜“的典範。

”醜“而不”俗“則為美,真有這樣的”醜“書,我們當敬,不該罵,也不能罵!

不懂書法而亂畫的哪些,只能算是”偽書法“,有資格稱為”醜書“嗎?

醜書?“醜”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