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亞洲第一吝嗇富豪一生取姐妹兩人 20年從窮漢到香港鉅富

他是亞洲第一吝嗇富豪一生取姐妹兩人 20年從窮漢到香港鉅富

比王永慶節儉,比李嘉誠苦幹,他是唯一在亞視賺到錢的人,他叫邱德根。

邱德根,50年代初尚是一個窮漢,如今則坐擁鉅富,是香港遠東集團主席。他的發跡,既有苦幹、實幹的因素,也有深謀遠慮,善於捕捉時機的因素。

邱德根當然不能跟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相提並論,但說邱德根吝嗇也是業內無人不曉,當年他做亞洲電視老闆時,曾明文規定,員工去廁所,每次只准用兩格廁紙。新年裡,老闆給員工派紅包,這是港粵地區鐵定的傳統,不管經濟多困難,沒有百八十塊拿不出手,可邱德根的紅包裡,居然只有區區五元,而且還是代金券。更讓人感覺離譜的是,在他主導下,亞視投拍的所有古裝劇,無論什麼朝代,戲服全一樣,原因只有一個:省錢。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1982年到1989年七年間,令亞視一舉扭虧為盈。這是亞視五十年曆史上唯一盈利的時段。也就是說,最終在亞視賺到錢的人,只有他一個。由他主導,亞姐評選火爆港島,娛樂大陸,輻射東南亞。經他捧紅的演藝人,數不勝數,粗粗一算,就有黃秋生、羅嘉良、馮寶寶等一干大明星。在邱德根之後,亞視幾經轉手,經營狀況江河日下,如今已是氣息奄奄,瀕臨絕境。彷彿金錢也有眼睛也有心,知道邱德根表面吝嗇,實質是對財富無比敬惜。

他是亞洲第一吝嗇富豪一生取姐妹兩人 20年從窮漢到香港鉅富

邱德根出生在上海,20多歲時還是一個窮光蛋。他為了謀生,在親友的幫助下,租了一家小戲院來經營度日。1950年,25歲的青年邱德根與妻子一起,身懷幾百元錢,告別了上海,奔赴到陌生的香港來謀生。這對年輕夫妻在香港荒僻的新區荃灣落下了腳。

最初,邱德根是在附近一家戲院內做放幻燈片的工作,他感到太苦,就重操了在上海的舊業,租到了荃灣戲院來經營。夫妻倆日以繼夜地辛勞,管理戲院的事不分鉅細幾乎都是他倆包乾。經過一段時間,他們攢起了一筆錢,又在沙田租了一家戲院來經營。到1960年,夫妻倆在荃灣經營管理的鄉間劇院達到41家。

在香港這個大都市,處處都有機會去弄錢,邱德根看準了鄉下這塊地盤,賺了錢就或以廉價買塊皮、興建戲院。荃灣當年在香港是地價最最便宜的,每平方英尺只要20元。1959年,邱氏夫婦還在鄉間開設了一個小小的錢莊–––遠東錢莊,專門吸收農民的存款。後來這個錢莊發展成遠東銀行。到香港的第十年,他們的境遇已經很好了,已擁有了一筆財產。但他們野心勃勃,還想捕捉住一個更大的發展機會。

他是亞洲第一吝嗇富豪一生取姐妹兩人 20年從窮漢到香港鉅富

1962年,邱德根買下了荔園遊樂場,也是個偶然的機會。荔園的主人是他的好朋友,不想繼續經營下去了,而邱氏對娛樂事業一直感興趣,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就買下了它。

最初,荔園的生意也很好,每年的遊客在250-300萬人之間。如今生意稍差些,因在荔園附近又開放了海洋公園、游泳池以及其他康樂設施,每年的遊客已少於200萬人。

邱氏認為,遊樂園的潛力是有的。凡是人口稠密的地方,都應該開辦遊樂場。遊樂場建起來以後,他看到成群結隊的人群進來,度過快樂美好的時光,自己心頭感到有一種快慰感。

邱氏還去印尼經營遊樂場。那裡人口多,娛樂設施不夠,遊樂場具有很大吸引力。中東一些國家也請他辦遊樂場。人們說,他到印尼經營遊樂場以後,大開了財源,金錢滾滾而來。其實這還算得什麼,真正令他發大財,在財富上一日千里發展的,還是香港政府實行高地價政策以後。現在新界的每1平方英尺土地很昂貴,邱氏在經營戲院、遊樂場的過程中,買下了大量的地皮,一下子他就躋身於香港億萬富豪的行列了。如今,他到底擁有多少資產,連他自己也難以估計了,外人就更說不上來了。

他是亞洲第一吝嗇富豪一生取姐妹兩人 20年從窮漢到香港鉅富

思路決定了財路,有什麼樣的思路就有什麼樣的財路。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貧富,這是每個人都認可的名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飽和的思想,沒有飽和的市場。市場無處不在,缺的是“發現”二字,缺的是獨具匠心、別具一格的思想。

在50年代初,邱德根曾是一個窮漢,如今則坐擁鉅富,是香港遠東集團主席。他的發跡,既有苦幹、實幹的因素,也有深謀遠慮,善於捕捉時機的因素。

在1925年,邱德根出生在上海一個小商販家中,由於軍閥混戰,政局動盪,家境清貧的邱德根中學還沒畢業就輟學了。所幸他的聰明和智慧並沒有因此被埋沒,一個獨具慧眼的女大學生裘錦秋看出他是個有抱負的青年,暗暗地愛上了他。抗戰勝利後,他們結為伉儷。

1950年,25歲的青年邱德根與妻子一起,身懷幾百元錢,告別了上海,奔赴到陌生的香港來謀生。這對年輕夫妻在香港荒僻的新區荃灣落下了腳。

當時香港這片“彈丸之地”並不發達,上海人初到那裡,語言也不通,生存很艱難。邱德根在上海曾經營過小戲園,放過幻燈片,就憑著這麼一點小技,他勉強在香港站住了腳。放幻燈片收入雖然微薄,但他們夫妻省吃儉用,管理戲院的事不分鉅細幾乎都是他倆包乾。經過一段時間,他們攢起了一筆錢,開了一個小小的電影院,後來又以五千港元的價錢頂下了位於新界的一個小戲院——荃灣戲院。邱德根知道,他這點資本實在是不能在城裡和別人競爭的。因為城裡人只對新上映的影片感興趣,而新片的租金很貴,只要有一兩部片子上座率不高,就足以使他賠光老本。於是,他把目光轉向農村。

當時香港周圍的農村電影業還很落後,農民很難看上一場電影。農閒時,他們無事可幹,只能串門、聊天、睡大覺。對他們來說,即使是老片子也是很新鮮的。而老片的租金極為便宜,花1港元就可以租一天。在農村開個電影院,既有市場,成本又低,肯定大有前途。主意已定,邱德根夫婦就開始行動。

果然不出他們預料,農村電影院很受農民歡迎,上座率極高。一開始,農民還不習慣白天看電影,但因為晚上經常買不到票,他們也就只好白天看了。到1960年,前後僅10年時間,他們已在農村經營了14家影劇院,手頭也有了一筆不小的資金。腳下一塊地,頭上一方天,邱德根被同行們稱為“白手起家的上海佬”。

他是亞洲第一吝嗇富豪一生取姐妹兩人 20年從窮漢到香港鉅富

經不斷滾動,到1960年,夫妻倆在荃灣經營管理的鄉間劇院達到41家。在香港這個大都市,處處都有機會去弄錢,邱德根看準了鄉下這塊地盤,賺了錢就或以廉價買地皮、興建戲院。荃灣當年在香港是地價最最便宜的,每平方英尺只要20元。1959年,邱氏夫婦還在鄉間開設了一個小小的錢莊——遠東錢莊,專門吸收農民的存款。後來這個錢莊發展成遠東銀行。到香港的第十年,他們的境遇已經很好了,已擁有了一筆財產。但他們野心勃勃,還想捕捉住一個更大的發展機會。

1964年,邱德根有幸認識了一位叫陸運濤的大富翁,此人對他的才幹很欣賞,打算和他合作發展電影事業。這正是邱德根多年的夢想。可是,事情才剛剛開頭,災難卻降臨了,與他多年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妻子在與陸運濤一起出訪時,因飛機失事在臺灣遇難。這給邱德根帶來的打擊可想而知。而且,陸運濤的死,也使他發展電影的宏圖驟然破滅了。

為了紀念愛妻,邱德根辦了裘錦秋書院;並將妻子的放大照片掛在遠東銀行會議室裡面,讓她永遠參與銀行的各項決策。

裘錦秋有個妹妹裘錦蘭,也是個非常賢慧的女子。姐姐的意外事故,同樣也使她悲痛萬分,但她看到姐夫在這巨大的打擊下幾乎支持不住,便打起精神,主動承擔了照看孩子和料理邱德根日常生活的事務。後來,他們結為夫妻。

邱德根暫時放棄了從事電影業的計劃,繼續經營並發展原有的業務。他的投資範圍越來越大,涉及的行業也越來越多:銀行、地產、證券、旅遊、食品、麵粉、酒店、貨倉、影劇院、報紙都有他的投資,在印度尼西亞、美國、加拿大都有他創辦的企業,事業蒸蒸日上。邱德根相信,只要講究信譽,以客戶的需要為第一行動準則,事業就能發展。當年,他經營錢莊的時候,既沒有經驗,規模也不大,完全靠自己摸索,憑著對客戶的一片至誠,終於辦成有一定實力的遠東銀行。在業務上,銀行還為客戶的子弟留學作擔保,為客戶家庭的婚喪大事提供服務。

1965年,香港發生了擠兌風潮,震盪了整個香港銀行界,許多銀行倒閉,連實力雄厚的恆生銀行都被迫讓出一半股份給英資銀行,才得以穩住腳跟。遠東銀行也難免在風雨中飄搖。邱德根決心要挺過去。銀行的聲譽就是他邱德根的聲譽,他把他所控制的其它業務的資金盡最大可能調來充實銀行,終於渡過了難關。從此以後,邱德根和遠東銀行更是聲威大振,雄踞一方。

1962年,邱德根買下了九龍荔枝角大橋旁邊的荔園遊樂場,經過追加投資,悉心經營,遊樂場發展成為一家規模很大而且在香港頗有名氣的娛樂中心。園中設有遊戲機、過山車等現代化遊樂設備,還有戲劇演出及飲食店等設施。70年代末,荔園遊樂場旁邊又興建了投資1500萬港元的“宋城”,佔地廣大,城中建築都是仿宋代建築,商店、錢莊、劇院、神廟、庭園等鱗次櫛比,城中居住者和賣藝者都是古裝打扮。現代人走進這座宋城,就好像回到古代社會。因此,這裡吸引了無數遊客,每年都給邱德根帶來豐厚的利潤。

邱德根在印尼、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地的企業多為娛樂設施和酒店,他希望將來在歐美建立一個酒店系統,以此改變海外華人的地位。

經過30年的奮鬥,邱德根成為“遠東集團”的董事長,同時也成了香港名列前茅的億萬富翁。

從1950年他進軍戲院到1954年,短短几年,他就已擁有十多家戲院,一躍而成為人人皆知的“戲院大王”假如沒有他當初的明智之舉,而是到市區闖天下,以雞蛋碰石頭,他一定會碰個頭破血流。“把眼光看得遠一點兒”,不被眼前的景象迷惑,大膽去幹,成功屬於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