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吶鷗:一個身份複雜而又奇葩、大膽的作家

劉吶鷗:一個身份複雜而又奇葩、大膽的作家

劉吶鷗,原名劉燦波,筆名洛生,1905年9月22日出生臺灣台南縣新營郡柳營莊,1920年15歲入日本青山學院插班中學部,1923年轉入高等學部文科,專攻英國文學,1926年3月畢業。1926年到上海晨旦大學法文特別班學習,與戴望舒、施蟄存等同學,劉吶鷗是新感覺派的典型代表作家。

《都市風景線》是我國第一本較多的採用現代派手法寫的短篇小說集,屬於新感覺派小說集。此集是劉吶鷗1928年9月創辦《無軌列車》雜誌,團結了一些刻意追求藝術形式創新的文學青年,初步顯露了新感覺派的創作傾向。該部小說共分8篇,分別是遊戲、風景、流、熱情之骨、兩個時間的不感症者、禮儀與衛生、殘留、方程式。

劉吶鷗:一個身份複雜而又奇葩、大膽的作家

《都市風景線》的藝術風格是作者對人物形象的描繪是情慾式的勾畫。裡面的摩登女郎多是櫻桃嘴、理智的前額、隆直的希臘鼻、受驚式的眼睛、淺黑的肌膚、高聳的胸脯、柔滑的鰻魚式的身體。劉吶歐在1934年《婦人畫報》上發表《現代表情美的造型》的文章說:她們的行動及感情的內動方式是大膽、直接、無羈束,但是在未發的當兒卻自動地把它抑制著。克勞馥的張大眼睛,緊閉著嘴唇,向男子凝視的一個表情型恰好是說明著這般心理。內心是熱情在奔流著,然而這奔流卻找不著出路,被絞殺而停滯於眼睛和嘴唇間。男子由這表情所受的心理反動是:這孩子似乎恨不能一口兒吞下去一般地愛著我,但是她卻怪可憐地不敢說出來。這裡她有著雙重的心理享受。現代的男子是愛著這樣一個不時都熱情地尋找著一個男人來愛,能似乎永遠地找不到的女子。把這心理無停地表露於臉上,於是女子在男子的心目中便現出是最美、最摩登。男子形象多是幼稚可笑的“傻帽”,被敘述成一個瘦弱苗條的人,怯懦的行為與守舊的意識使他象一個不懂事的“小男孩”,在他們窺視、慾望的大膽而自由的現代女子面前,不僅不是智慧的主體,不能把自己的慾望在女子身上實現,反而成為自信十足的現代女性手中的“玩物”。

《都市風景線》的藝術特徵主要在於都市現代背景與氛圍的營造:娛樂場所、公園、街道、洋房、汽車、郊外。李歐梵說“把汽車和舞場如此突出作為都市文明象徵的作家,劉吶歐可能算是第一人。”女性不僅被描寫成現代尤物,而且喜歡、追逐體現速度與魅力的都市商品,尤其是汽車。有學者指出,將這種女子與汽車的並置暗示了“這個城市的節奏就是現代女子更換男友的速度,就是現代女子對風馳的賽車的喜愛:一時的場景一時的羅曼史,一個充滿飛車和短暫邂逅的都會”。電影般的“場景”敘事與結構方式,性場面都被處理成敘述的“空白”,故事情節的自然過程被切割成電影式的鏡頭轉換。靜止的自然描寫、背景描寫等敘述形式基本消失,人物的活動與對話等場景被突現出來。故事情節發展過程的銜接段落也被省略,從一個場景直接過渡到另一個場景。

劉吶鷗:一個身份複雜而又奇葩、大膽的作家

都市風景線刻畫的是一個持有傳統經驗與歷史記憶的男性窺視者與欲求者(過時的父系制的道德感性),在一個自由大膽而毫無拘束的現代摩登女性面前(都市的現代性產物),總是以失敗而告終,表現現代都市文明培育起來的享樂主義與頹廢主義逐漸取代傳統的文明形式。其次寫了中產階級消費的意識形態。《禮儀與衛生》《方程式》兩篇小說,表現了中產階級“自我中心”的消費倫理意識與生命觀念,即家庭與性已成為消費的自然對象,成為個人獲得存在意義的自我確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