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沃斯被悲觀情緒籠罩?馬雲:憂慮對我來說就是機會

達沃斯被悲觀情緒籠罩?馬雲:憂慮對我來說就是機會

從1月22日開始,阿爾卑斯山海拔最高的小鎮達沃斯進入了“數字經濟”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位政府首腦、企業家和學者就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全球化4.0展開討論。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對全球化的擔憂和技術威脅論等,在達沃斯的白雪之上籠罩了一層烏雲。不過,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等商業領袖仍然倡導用技術為世界創造普惠、平等、開放的價值,與普遍的悲觀情緒形成鮮明對比。

“最難說服的人就是成功人士。”馬雲在一場對話中說。英國《每日電訊報》商業版主編本·賴特(Ben Wright)在推特上發文,認為這句話將成為本屆達沃斯年會的新座右銘。

從馬雲在達沃斯第一天密集的行程和觀點看,他本人並不希望這句話真的成為達沃斯的座右銘。

“世界上有很多懷疑,但對我來說是機會。唯一值得歐洲擔憂的是擔憂本身。”馬雲認為,歐洲始終在討論如何進行監管。他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要在人們擔憂時看到機遇、在人們抱怨時去解決問題。“沒有人是明天的專家,有的都是對昨天的經驗。大家對於明天都是平等的。”馬雲說。

近年來在任何一份主流的科技公司創新能力排行榜前十名裡,都很難發現歐洲公司的身影了。某種程度上,歐洲對科技近乎固執的戒備感也限制了這塊孕育過文藝復興和蒸汽機車的大陸發現未來的機會。而亞洲和非洲正在奮力迎向未來。

在開幕致辭上,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指出,當今世界的相互關聯程度日益加深,“全球化4.0必須以人為本,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顯然,馬雲提出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充分激發數字技術的能量實現包容和持續。他強調:“數字經濟時代,一方面是有擔憂,另一方面要抓住憂慮伴隨的機會。”

達沃斯被悲觀情緒籠罩?馬雲:憂慮對我來說就是機會

他的觀點和英國威廉王子的分享、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致辭等一起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官方博客當日選出的“十大重要瞬間”。馬雲金句迭出,論壇為此特意製作了一個視頻集錦。文章寫道:“早在1999年,馬雲聯合創立了今天成為全球商業巨頭的阿里巴巴。20年後,他的步伐依然充滿活力——將一系列建議傳遞給那些聚集在一起聆聽他在2019達沃斯講話的全球青年企業家。”

凡是有馬雲在的會場總是歡聲笑語,座無虛席。對話正式開始前半小時,門口排隊的聽眾已延伸到大廳。本·賴特(Ben Wright)連發了四條Twitter“直播”馬雲與政要和全球青年領袖交流時的金句,比如非洲對未來充滿激情,而歐洲卻為未來憂心忡忡;他認為優秀的人都不抱怨,喜歡招聘比他聰明的年輕人,學歷不重要,但要積極樂觀、永不言棄。

達沃斯被悲觀情緒籠罩?馬雲:憂慮對我來說就是機會

(本·賴特連發Twitter分享馬雲的觀點)

在一場以新興市場數字化為主題的討論上,盧旺達總統卡加梅分享了一個有關咖啡豆的小故事:以前,盧旺達農民賣一公斤咖啡豆只能換來8美元的微薄收入。但加入馬雲首倡的eWTP(全球電子貿易平臺)後,優質的咖啡豆通過電商平臺賣到中國,農民的收入因此提高。卡加梅說:“eWTP非常激動人心,它幫助盧旺達的農民和年輕人直接與全世界的消費者聯繫起來。”他自信地表示,未來盧旺達對相關貿易量將達數十億美元。

達沃斯被悲觀情緒籠罩?馬雲:憂慮對我來說就是機會

(馬雲與盧旺達總統卡加梅、《經濟學人》主編Beddoes談新興市場的數字化機遇)

這是數字技術創造普惠價值、幫助發展中國家共享全球化機遇的縮影。目前,eWTP已先後在馬來西亞、盧旺達、比利時等國家落地,惠及更多渴望更便利地參與全球貿易等中小企業。《經濟學人》向來以嚴肅和批評著稱,年初其刊發的2019展望也稱憂慮將是主要的基調。但雜誌主編Zanny Minton Beddoes對eWTP興趣十足,接連就此向卡加梅和馬雲提問。

在當天早些時候,馬雲和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與比利時菲利普國王在達沃斯會面,eWTP及開放數字貿易的作用也是討論的重點之一。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David Aikman)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指出,長期以來,貿易一直專注於實物商品,“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許多經濟體服務貿易能佔到全部貿易的40%至50%,這些是可以在線實現的電子商務服務。可見,貿易的性質和我們對貿易的看法都在根本上發生變化,我們需要迎接並適應新環境。”

馬雲始終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技術對人類有用。“對科技公司來說,不作惡還不夠,還要為善、為未來為善。”馬雲說:“通過科技,我們可以預見並解決問題。現在對阿里巴巴來說,盈利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努力利用科技使世界更加綠色、普惠、可持續,這才是科技的真諦。”

馬雲的理念包含真正的達沃斯精神。世界經濟論壇的前身原本是1971年創辦的歐洲管理論壇,當它的視野更多地投向新興國家和成長型公司時,成為世界性的經濟思想盛會也是必然的結果。施瓦布教授曾撰文提出,讓社會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技術的積極成長、用實際行動駁斥“反進步”的宿命論,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逐步深化之時指導實踐的重要原則。

1月24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也將與施瓦布進行一場題為《數字信任與轉型》的對話。在阿里巴巴內部,馬雲負責天馬行空,張勇負責腳踏實地,讓馬雲提出的使命和願景得以實現。張勇在三年前入選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工商理事會,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家,也是該理事會最年輕的成員之一。他曾在2017年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與沃爾瑪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展開以“零售未來”為主題的圓桌會。在剛剛過去的2019全美零售聯合會年度大展上,張勇倡導和領導的新零售戰略被業內人士稱為“重新定義零售業的未來”。

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官方相冊中搜索“Jack Ma”,共有139個結果。這些圖片記錄了穿白襯衫、穿中山裝、系橙色領帶的馬雲,數年來,他在達沃斯留下了許多為普惠全球化、數字經濟的創新、中小企業、女性和年輕人鼓與呼的瞬間。

今年,馬雲在達沃斯一如既往地扮演了面向未來的角色:他相信數字經濟、鼓勵非洲國家的領導人、激勵年輕人——他們的共性在於不揹負過去、只面向未來。

達沃斯被悲觀情緒籠罩?馬雲:憂慮對我來說就是機會

(馬雲和與會的全球青年代表自拍)

來自尼日利亞的青年律師Chukwuma Okoroafor發Twitter曬出馬雲的另一個話:“始終用你自己的手來溫暖自己”。這是馬雲勉勵青年創業時所說的。他感嘆:“有太多人生經驗值得學習了。馬雲就是現象級的人物。”

達沃斯被悲觀情緒籠罩?馬雲:憂慮對我來說就是機會

馬雲在瑞士的日程非常密集。1月21日,他剛剛作為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赴日內瓦主持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身在紐約,專門視頻連線參加了討論。

馬雲會上提出,數字技術領域的規則必須具有前瞻性、靈活性和包容性,這是因為數字技術具有包容性和普惠特徵,對人類社會的正面積極作用遠超其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數字化進程尚未開始,現在就著手製定數字經濟監管規則,時機還遠未成熟,“就好像為一個三歲小孩做了一雙鞋子,這個小孩以後一輩子都要穿”。

古特雷斯當即表示:不能用傳統的治理辦法來處理技術問題,應該制定新的靈活機制和體系。

IBM首席執行官羅睿蘭亦在達沃斯表達了對包容式監管的支持:“每個政府都渴望進行監管。然而,我們所有人都面臨的風險就是過度反應。受傷害的是整個數字經濟。”

1月22日,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歡迎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訪問國際奧委會位於瑞士洛桑的總部。

“馬雲總是能給我很多好建議,指引我朝著數字時代的正確方向邁進。”巴赫說,“這對我們來說不是挑戰,而是巨大的機會,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理念傳遞得更遠,更好地觸達我們的觀眾。馬雲和阿里在其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馬雲在全球經濟發展和變革上的聲音影響日益深遠。幾天前,著名國際時事刊物《外交政策》將他評為過去十年全球十大思想者之一。這本由薩繆爾·亨廷頓創辦的雜誌不會將商業意義上的成功作為上榜的唯一標準,對未來的洞察、對社會的價值、對世界的啟迪是更加重要的因子。

“真正能改變一個社會的人很少,但馬雲是其中之一。”《外交政策》認為,“馬雲的阿里巴巴展示了一家公司如何可以幫助一代人擁抱互聯網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