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這種做甜口的面賣得俏,老師傅憑手藝做了近50年!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甬城的天氣晴不過一天,在這溼溼冷冷的日子裡

若能嗦上一碗熱騰騰的麵條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如果這碗麵是自帶“陽光味道”

那簡直不能更好

· 寧波的傳統麵食 ·

NO.1 樟村 · 切面 用老手藝記下陽光的味道

NO.2 鹿亭 · 番薯粉絲 留住美味的能量

(點擊查看詳情)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NO.3 鄞江·長面 非遺手藝裡的時光密碼

嘿,這有一碗甜甜的紅糖長面

在喜食鮮鹹的寧波人的餐桌上要看到甜味的菜並不容易,如果能上到正餐主餐桌上的主食甜品基本就是兩樣——豬油湯圓和紅糖長面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 //

音似“長命”,祝福“長壽”

寧波民間至今還保留著產婦坐月子、老人做壽要吃長面的傳統。產婦剛生產完,身體虛弱,腸胃蠕動較差,食物的消化與營養吸收功能尚未恢復。甘美可口的長面易消化,可增食慾,利奶水。過去產婦每天必吃此面,一個月子裡要吃幾十斤長面。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別的長面是用擀麵杖擀好後切成一條條,寧波長面則是面和好後掛在架子上,用筷子拉到長約6尺,長面面條細長、連綿不斷,又因為長面音同長命,過生日吃討口彩,老人吃了,有長命百歲的美好寓意。寧波老人做壽吃長壽麵往往要定做,做面的人也會把面做得特別長。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長面最有特色的是食甜不食鹹,下面的時候,要把下熟的面用冷水衝一下,把和麵時加的鹽沖淡,最好用手捏一下,放在筲箕裡候用,這個過程叫“拔湯”。再放入紅糖水,也可以加個雞蛋。口感和普通的麵條不同,特別潤滑,和有嚼勁的面完全不一樣,柔柔嫩嫩的。

桂圓和長面,雞蛋和長面,則是長面中精品,特具養血益脾、補心增乳的作用。寧波風俗,家裡生了小孩,就要到鄰里分長面。一碗碗盛好,用桶盤捧著,挨家挨戶去分送。有的甚至會全村去分送。

// //

傳統手藝,來之不易

在鄞江鎮,年近6旬的孫國林師傅已經做手工長面40餘年。做長面得看天吃飯,最怕下雨,一下雨長面就曬不出,因此,每年遇到梅雨季和冬雨連綿的日子,孫師傅便只能停工休息。

長面製作工藝非常講究,要選用精白麵粉、植物油、食鹽,經過和麵、悶缸、搓粗條、搓細條、盤缸、悶箱、上架、拉長、分面、曬面、收面等十七道工序。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忙碌是從頭一天夜裡便開始的,前一天晚上10點孫師傅就起床和麵,這些年來,孫師傅已經習慣記錄下麵粉、鹽的重量和水的體積,使得做面的比例日趨完美,長壽麵的質量不斷提高,每天消耗的麵粉大約有二三十公斤。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接著,把和好的麵糰倒在大案板上,壓成三四釐米厚的大面餅,用尖刀繞大面餅四周劃成寬三四釐米的長條,再拉這些長條,把它們搓得又細又長,放在盆中餳4個小時左右。次日凌晨4時,把長面一圈一圈繞在兩隻平行的大筷子上,撒上面粉,有點像穿鞋帶的手法,邊纏還要邊揉搓,有節奏地來回拉成30釐米長,再放到木箱裡保溫。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次日早晨,孫國林夫婦就會一早把頭天晚上搓好、放在木櫃裡保溫的麵條拿出來,依次掛到木架子上,搬到鎮子的空場地上晾曬。這木架子已經陪伴了孫師傅40餘年,抬架子的時候,孫師傅都把第一道橫樑放在肩上,第二道橫樑放於兩腿間,搬運的時候像騎馬。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搬這架子也是門學問,孫師傅必定親力親為,不懂門道的人很難掌握其中的平衡。

晾曬的過程中,妻子包定秀則幫忙用筷子撥面,防止麵條黏連。晾曬長面最怕風,麵條失水過快容易崩斷,要及時用木棍敲打架子,調整長度。中午前後,曬面基本結束,夫妻倆匆匆吃點午飯,就忙著收面、包面、準備第二天的麵糰。

空場地上,幾個兩米高的木架子上,筷子上細如松針般的麵條,快要拖到地上,隨風拂動,猶如白色珠簾。像這樣日復一日,孫國林夫婦每天都要忙上十五六個小時。

// //

長面非遺,傳承與未來

長面已經被列入寧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孫國林的名字和他的長面工藝也被陳列在鄞江鎮的博物館中。在孫師傅屋內的餐桌上方掛著鎮裡頒發給他們的非遺傳承基地牌匾。這匾額,既是對他40餘年做面生涯的肯定,又包含著希望這門傳統手工藝能發揚光大的深切期許。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作為鄞江鎮長面非遺傳承人,孫國林14歲進入生產隊糧食加工廠工作,拜奉化一位老師傅學做長面。回想起剛入行那會兒,孫師傅感慨道:“起初很苦的,最費力氣的是揉麵。冬天和麵更冷,手指關節都腫脹了,如果想偷懶,師父要拿做面的筷子打!”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正是師父的嚴苛,讓孫國林歷經三年把最地道的長面做法學到了手,並以此為生。時光荏苒,曾經的小夥子,如今已是兩鬢斑白,幾近花甲。但由於長面製作過程複雜、勞動強度大,機械化大規模生產後的市場競爭壓力顯而易見。古法手工制面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在鄞江鎮上也只剩餘兩三家在做。“再過幾年,等我們做不動了,長面的味道,或許只能在記憶中尋味了……” 孫師傅說來一陣唏噓。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物質稀缺,生孩子、做壽等都要吃長面,那時買麵條還得憑票證。現在物價上漲,麵粉價格漲了100多倍,但是長面的售價卻漲得不多。寧波周邊其它幾處做長面的人家都已經開始引入機械化進行量產,市場競爭激烈。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但孫國林夫婦憑藉著手藝人的執著和自信,也有非遺的招牌,CCTV,現代金報等多家媒體也陸續來報道,再加上多年積累的口碑,孫國林夫婦的長面十分緊俏,四鄰八鄉慕名前來購買長面的村民絡繹不絕,往往要提前好幾天預定。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孫師傅的妻子包定秀至今隨身攜帶的還是小靈通,不敢換手機,怕換了手機,那些多年的老主顧就聯繫不到了。守著手工長面的這家人,就像是守著老底子的寧波味道和傳統,吃的是共同的人世溫情和文化記憶。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文字丨徐菘霙

圖片丨陳瀚

阿拉旅遊 •文藝連萌|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