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甬城的天气晴不过一天,在这湿湿冷冷的日子里

若能嗦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如果这碗面是自带“阳光味道”

那简直不能更好

· 宁波的传统面食 ·

NO.1 樟村 · 切面 用老手艺记下阳光的味道

NO.2 鹿亭 · 番薯粉丝 留住美味的能量

(点击查看详情)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NO.3 鄞江·长面 非遗手艺里的时光密码

嘿,这有一碗甜甜的红糖长面

在喜食鲜咸的宁波人的餐桌上要看到甜味的菜并不容易,如果能上到正餐主餐桌上的主食甜品基本就是两样——猪油汤圆和红糖长面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 //

音似“长命”,祝福“长寿”

宁波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产妇坐月子、老人做寿要吃长面的传统。产妇刚生产完,身体虚弱,肠胃蠕动较差,食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功能尚未恢复。甘美可口的长面易消化,可增食欲,利奶水。过去产妇每天必吃此面,一个月子里要吃几十斤长面。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别的长面是用擀面杖擀好后切成一条条,宁波长面则是面和好后挂在架子上,用筷子拉到长约6尺,长面面条细长、连绵不断,又因为长面音同长命,过生日吃讨口彩,老人吃了,有长命百岁的美好寓意。宁波老人做寿吃长寿面往往要定做,做面的人也会把面做得特别长。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长面最有特色的是食甜不食咸,下面的时候,要把下熟的面用冷水冲一下,把和面时加的盐冲淡,最好用手捏一下,放在筲箕里候用,这个过程叫“拔汤”。再放入红糖水,也可以加个鸡蛋。口感和普通的面条不同,特别润滑,和有嚼劲的面完全不一样,柔柔嫩嫩的。

桂圆和长面,鸡蛋和长面,则是长面中精品,特具养血益脾、补心增乳的作用。宁波风俗,家里生了小孩,就要到邻里分长面。一碗碗盛好,用桶盘捧着,挨家挨户去分送。有的甚至会全村去分送。

// //

传统手艺,来之不易

在鄞江镇,年近6旬的孙国林师傅已经做手工长面40余年。做长面得看天吃饭,最怕下雨,一下雨长面就晒不出,因此,每年遇到梅雨季和冬雨连绵的日子,孙师傅便只能停工休息。

长面制作工艺非常讲究,要选用精白面粉、植物油、食盐,经过和面、闷缸、搓粗条、搓细条、盘缸、闷箱、上架、拉长、分面、晒面、收面等十七道工序。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忙碌是从头一天夜里便开始的,前一天晚上10点孙师傅就起床和面,这些年来,孙师傅已经习惯记录下面粉、盐的重量和水的体积,使得做面的比例日趋完美,长寿面的质量不断提高,每天消耗的面粉大约有二三十公斤。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接着,把和好的面团倒在大案板上,压成三四厘米厚的大面饼,用尖刀绕大面饼四周划成宽三四厘米的长条,再拉这些长条,把它们搓得又细又长,放在盆中饧4个小时左右。次日凌晨4时,把长面一圈一圈绕在两只平行的大筷子上,撒上面粉,有点像穿鞋带的手法,边缠还要边揉搓,有节奏地来回拉成30厘米长,再放到木箱里保温。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次日早晨,孙国林夫妇就会一早把头天晚上搓好、放在木柜里保温的面条拿出来,依次挂到木架子上,搬到镇子的空场地上晾晒。这木架子已经陪伴了孙师傅40余年,抬架子的时候,孙师傅都把第一道横梁放在肩上,第二道横梁放于两腿间,搬运的时候像骑马。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搬这架子也是门学问,孙师傅必定亲力亲为,不懂门道的人很难掌握其中的平衡。

晾晒的过程中,妻子包定秀则帮忙用筷子拨面,防止面条黏连。晾晒长面最怕风,面条失水过快容易崩断,要及时用木棍敲打架子,调整长度。中午前后,晒面基本结束,夫妻俩匆匆吃点午饭,就忙着收面、包面、准备第二天的面团。

空场地上,几个两米高的木架子上,筷子上细如松针般的面条,快要拖到地上,随风拂动,犹如白色珠帘。像这样日复一日,孙国林夫妇每天都要忙上十五六个小时。

// //

长面非遗,传承与未来

长面已经被列入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孙国林的名字和他的长面工艺也被陈列在鄞江镇的博物馆中。在孙师傅屋内的餐桌上方挂着镇里颁发给他们的非遗传承基地牌匾。这匾额,既是对他40余年做面生涯的肯定,又包含着希望这门传统手工艺能发扬光大的深切期许。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作为鄞江镇长面非遗传承人,孙国林14岁进入生产队粮食加工厂工作,拜奉化一位老师傅学做长面。回想起刚入行那会儿,孙师傅感慨道:“起初很苦的,最费力气的是揉面。冬天和面更冷,手指关节都肿胀了,如果想偷懒,师父要拿做面的筷子打!”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正是师父的严苛,让孙国林历经三年把最地道的长面做法学到了手,并以此为生。时光荏苒,曾经的小伙子,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几近花甲。但由于长面制作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后的市场竞争压力显而易见。古法手工制面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在鄞江镇上也只剩余两三家在做。“再过几年,等我们做不动了,长面的味道,或许只能在记忆中寻味了……” 孙师傅说来一阵唏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稀缺,生孩子、做寿等都要吃长面,那时买面条还得凭票证。现在物价上涨,面粉价格涨了100多倍,但是长面的售价却涨得不多。宁波周边其它几处做长面的人家都已经开始引入机械化进行量产,市场竞争激烈。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但孙国林夫妇凭借着手艺人的执着和自信,也有非遗的招牌,CCTV,现代金报等多家媒体也陆续来报道,再加上多年积累的口碑,孙国林夫妇的长面十分紧俏,四邻八乡慕名前来购买长面的村民络绎不绝,往往要提前好几天预定。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孙师傅的妻子包定秀至今随身携带的还是小灵通,不敢换手机,怕换了手机,那些多年的老主顾就联系不到了。守着手工长面的这家人,就像是守着老底子的宁波味道和传统,吃的是共同的人世温情和文化记忆。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宁波这种做甜口的面卖得俏,老师傅凭手艺做了近50年!

文字丨徐菘霙

图片丨陈瀚

阿拉旅游 •文艺连萌|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