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井」WDP技術為數據傳輸搭建高速通道

「鑽井」WDP技術為數據傳輸搭建高速通道

高速有線鑽桿(WDP)遙測技術可實現井下工具與地面之間的雙向數據高速傳輸。使用WDP技術的地質導向就像開著前大燈的夜間行車,可確保作業者能在目標區域內實時駕駛。

來自 | E&P

編譯 | TOM

................................................................................................

最近油氣行業持續低迷,促使作業者迫切需要可預測、可重複的鑽井能力以及精確的井位,來增加油藏商業化開發的可行性。因此,作業者需要足夠質量與數量的實時井下數據,來增強井下狀況的可視化能力。

實時數據可以通過高速有線鑽桿(WDP)遙測技術進行流式傳輸,使作業者能夠利用更多的數據,做出清晰明確的決策。IntelliServ WDP擁有一條數據連接,從鑽機至鑽頭附近的傳感器,沿著鑽桿安裝同軸電纜。這種高速數據網絡藉助於鑽桿接頭處的感應線圈(圖1),以高達每秒57000位(bps)的速度實現井下工具與地面之間的雙向數據傳輸。

「鑽井」WDP技術為數據傳輸搭建高速通道

圖1. IntelliServ WDP內的電感線圈可以實現井下工具與地面之間的雙向數據傳輸

傳輸的數據包括方位角、井斜角、溫度、壓力以及三軸振動傳感器的高頻數據。這些傳感器並不是限制於近鑽頭位置。沿著鑽桿也有等間距的測量傳感器,從而可以獲得環空壓力數據。這些數據可反應出井眼清潔情況,從而可以避免諸如封堵之類的問題。

自動化平臺

當與國民油井華高(NOV)公司的可編程自動化平臺NOVOS相結合時,這種近乎瞬時的井下數據傳輸可以對幾項關鍵作業進行微調。例如,近鑽頭的振動測量可以細化鑽頭衝擊,這在過去一直是導致鑽頭損壞與井下工具失效的原因之一。

與MWD / LWD工具和旋轉導向系統的高速通信節省了大量時間,消除了傳統上與這些工具進行通信所耗費的大部分時間。

除了擁有獨立式WDP傳輸網絡的優勢之外,該平臺還在自動鑽井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司鑽利用NOV的控制系統可以操控鑽機與鑽井作業。司鑽負有多重責任,包括船員的安全,這些責任使他無法全面關注鑽井作業效率。

NOVOS自動化平臺解決了這一難題。帶有井下傳感器的鑽機控制系統與連接它們的IntelliServ井下網絡,使先進的閉路自動鑽井系統成為可能。此外,該平臺開放式的架構理念與軟件開發套件,允許第三方編寫算法來控制系統。例如,可以通過井下自動最優鑽壓試求法來提高鑽進能力,這種鑽壓試求法能夠持續分析鑽井參數的不同組合的功效。

目前正在使用的一種NOVOS應用是當量泥漿密度測量儀,它的設計目的是通過測量環空壓力,管理井筒穩定性。這使作業者能夠查看沿井筒的岩屑運移情況,並識別出岩屑堆積或潛在岩屑床的區域。第三方的井下工具與傳感器也可通過該網絡進行通信傳輸。利用井下數據控制鑽井作業,可實現高質量的井眼,而用傳統的地面推斷測量卻很難實現。

地質導向

通常,業內需要鑽至油藏“甜點”,技術上可實現一根9米(30英尺)的鑽桿定向鑽入生產層位。然而,這會在井筒中形成大狗腿,並增加井筒彎曲度。因此,更為常用的是一柱27米(90英尺)的立柱定向鑽入生產層位。

然而,如果考慮這27米立柱導致的平均潛在產量損失,那麼在井的整個生命週期內,損失可能會超過20萬美元。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潛在產量就需要精確的井位與地質導向。想要實現上述要求,則需要在鑽井作業中解釋地質數據。

利用WDP即可將測井數據傳輸至地面,實時提供以往僅在內存模式下才能看到的高質量圖像,使定向井工程師對井下情況能有更清晰的認識。沒有WDP的地質導向幾乎就像沒有車燈的汽車行駛於黑暗中。使用WDP進行地質導向就像開著前大燈,可確保作業者能在目標區域內實時駕駛。

當使用泥漿脈衝遙測時,通常為2個bps至12個bps,並且在將數據傳輸至地面時存在時間延遲。通過WDP,實時通信速度可達57000 bps。這使用戶能夠依靠準確的地質導向,主動降低風險,這有助於避免潛在的產量損失。

隨著美國非常規油氣市場持續增加水平段的長度,這種準確度變得尤為重要。從2016年到現在,水平段長度從1767米(5800英尺)增加到2438米(8000英尺),增加了40%。按照這個發展速度,到2020年水平段平均長度可達4572米(15000英尺)。NOV有能力為該行業提供有力的支持,以確保作業者擁有先進的技術,順利鑽出更長的水平段。該行業再次證明,先進技術可以幫助公司提高作業效率,走出現今的低迷期。

您也有讓人撓頭的難題需要解決,或是優質技術想要找應用市場嗎?如果有的話,歡迎聯繫小編微信或郵箱,也許能找到一劑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