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項目受挫 損失最大的反而是美國自己

和訊財經客戶端刊文 6月16日梅新育在微信公眾號“國是星期三”撰文《梅新育:美國高鐵項目受挫的最大警示是什麼?》,文章指出,美國高鐵項目受挫的最大警示是什麼?不是海外市場社會環境複雜,也不是貿易保護主義威脅,而是體制不能與時俱進、民眾不能擺脫既得利益糾葛而打破了美國迅速跟上高鐵時代的希望。

梅新育指出,美國西部快線公司突然單方面終止與中鐵國際合作建設洛杉磯—拉斯維加斯高鐵項目,貿易保護主義很可能不是最主要原因。

被視為障礙的《購買美國貨法案》列舉了一系列豁免條件:購買美國製造的產品會導致整個工程成本上升25%以上;產品能夠在美國(或者本州)總裝,且美國製造的零件價值佔總價值比例超過60%;……滿足其一,即可豁免。依據這些條款,中國中車(601766,股吧)等公司此前已經成功獲得過豁免。

正因為如此,西部快線公司變卦,多半還是因為美國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協調能力不足,包括徵地拆遷補償在內的預期建設成本過高,汽車、航空等競爭行業掣肘,融資困難,……導致該公司對這個項目資金來源和盈利前景缺乏把握,寧可選擇毀約。

文章認為,美國高鐵發展計劃步履維艱,第一個高鐵項目面臨夭折,受損最大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因為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從來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驅力量,美國在高鐵時代掉隊,對美國自己堪稱悲劇,表明體制和既得利益的問題已經對美國這個昔日成功者的持續創新、進步構成了不可忽視的障礙;某些體制特徵、某些既得利益,曾經激勵了昔日的創新進步,卻淪為今日創新進步的枷鎖。

更值得我們正視的是,可能阻礙創新進步的既得利益也不僅僅屬於一小撮權勢階層,而是同樣可能屬於相當廣大的民眾。高鐵可能觸犯了美國產業從業大軍的既得利益,從而進行抵制,就如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羊毛工人抵制機械化一樣。

只要掌握先進技術和生產、建設能力,我們無需過度在意一個兩個項目暫時的波折;但如果我們自己的體制不能不斷與時俱進,我們的民眾不能擺脫既得利益糾葛,如果食利者在“維權”、“民生”之類貌似“正義”旗號下不勞而獲攫取了社會收益的過大份額,我們就會喪失持續創新進步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