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式的人情買賣,你要懂!

在西方人的觀念裡很喜歡將“對人的問題”和“對事的問題”分開處理。在商場上,說穿了就是“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在東方,中國人的觀念視乎逐漸傾向於“對事要無情”“對人要有情”的論調。以經驗之談,兩者之間要求出一個平衡點來。確實很不容易!

中國人到底是中國人,五千年的傳統,不是一下子就能甩得掉得!在中國人眼裡的社會,“人”與“事”是不容易分開的,中國人的行事準則,其軌道是情,理,法。三者順序不易更動,如果把它顛倒過來。事情就很難辦,即使辦通了,也會在無形中得罪人。

在生意場合中,雙方議價僵持不下。如果有一方搬出“面子”問題,閣下居然還不肯給“面子”時,恐怕買賣就很難做下去。

例如:“老闆,這東西我很滿意,價格也差不多了你就給我個“面子””少掙一點,把這買賣做成算了!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價錢和麵子是兩回事。對不起,少一分一毛不賣。”

這種回答,保證對方心裡會不痛快!心裡想幹嘛!才這麼一點錢,連這點面子都不給,又不是“孤行獨市”的我不找你買了總行吧!

中國人一旦搬出“面子”問題,“焦點”會立刻轉移,如果處理不當,不但買賣不成,仁義還不在。但若換個方式說,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既然你這麼講,我就沒有什麼話說了,錢掙不掙其次,但你這個朋友一定得交。一句話,照你的價錢給你!”

給對方“面子”,他未必下次再找你做買賣,但至少他人會替你做“反宣傳”,這就是收穫。

對中國人來言,一樣買東西,我為什麼找你不找他?除非你給我“面子”,所謂“面子”,包含了折扣,優惠或特殊服務,要不然,我幹嘛讓賺錢?

話雖這麼說,也並不表示中國人對“人”與“事”一定會完全混淆不清,是有程度上的差異。“合作是交情,成交是生意”,雖因“交情”合作,生意則仍應保持有利潤才行。

做中國式的人情買賣是一種藝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很難完全套公式。簡單來說,就是讓對方有“爽”的感覺。能讓對方越痛快,越感到有面子,就越可能達到“買賣完成,仁義又在”的最高境界。

做中國式的人情買賣,你要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