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記錄歷史變遷 北京電臺陪伴常在“聲聲”不息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1949年2月2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以“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的呼號發出了第一聲。從那時起到現在,北京電臺陪伴京城百姓度過了70個春秋,用實時貼近的互動、熱情溫暖的服務,見證記錄城市的變遷,融入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聽,北京的聲音!”

這句對許多北京廣播的聽眾來說、十分熟悉的話,來自主持人梁言。他用親切的北京腔談論體壇風雲,在33年的職業生涯裡,伴隨了無數80後90後的北京球迷度過整個青春,也伴隨 60後70後度過大半輩子。許多聽眾把他當成“家裡人”,親切地叫他“梁叔”。同時他也親歷了北京電臺專業化辦臺的改革,在見證歷史的過程中融入了歷史。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我一來電臺就在新聞臺,當時做新聞播音員,後來我們有了一個節目叫《體育大世界》,所以一直到了2002年成立體育臺之後,我才離開了新聞臺。

當時新聞臺成立的時候,我們原來從電臺的新聞部變成了新聞臺,是1993年的3月1號。

我印象特別深的一次是新聞臺成立五週年,那天,大隊人馬到勞動人民文化宮去辦一個地面活動,我在臺裡做一個總串,是從早上8點開始一直到中午的12點,可是我那時候還做著體育節目,恰恰下午4點半,在上海有一場比賽,國安隊對申花隊,所以你想12點這個節目一結束我就趕緊奔了機場,比賽一結束就得趕回來,因為晚上十點鐘我有一個節目,最後進到直播間的時候是9點45。完了以後大家就說我,自己把自己當成當紅明星一樣趕場,飛來飛去,其實我那時候覺得特別特別的愉快,不是經常有那麼一句話麼,就是你的愛好和你的工作能夠結合在一起最幸福!

現任新聞廣播日間編輯的曹力在過去幾十年間經歷過播音員、記者的身份轉變,在他印象裡,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報道經歷讓他難以忘懷。

歷史音響

“在今天晚上舉行的國際奧委會新聞發佈會上,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主席林奎斯特說,北京的空氣質量不會對運動員造成任何的傷害,在北京沒必要戴口罩。請聽記者曹力的報道,林奎斯特主席向記者們介紹了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在北京獨立開展的空氣質量監測情況······”

——記者曹力的報道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2008年北京奧會,戴口罩出現在北京機場的美國運動員顯得格外刺眼

都說奧運會是兩個賽場,一個是真正的比賽場地裡邊發生,還有一個是在新聞中心裡邊發生,這篇報道就是在記者提問過程當中發現的。

當時是這樣,有記者又提出問題,說北京的空氣質量不好,說美國有運動員來了以後是戴著口罩的,但是北京為舉辦奧運會,在環境方面、在設施方面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所以我就覺得從第三方來印證北京的努力,這個事寫出來更有說服力的。原來汙染環境的產業多,但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包括不光是北京進行治理,擴展到周邊的省市,京津冀,山西都跟著在一起動。我想,這件事無論是從發展的過程當中,還是從我們內心的需求來講,一定會做好的。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每天早晚高峰時間,北京的車流成為一大景觀,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馬路上擁堵也隨之常常出現,《一路暢通》節目最早將短信平臺引入廣播,和聽眾一起互動,撫慰著被困在車流中煩躁的心情,成為聽眾最喜愛的名牌欄目之一。不知不覺間,主持人郭煒也在這檔節目中陪伴聽眾朋友們走過了十年光景。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小時候一個紅燈攔下百八十輛自行車,寬寬的汽車道可能也就一兩輛車,擁堵的問題在那個時候簡直難以想象!以前我剛來交通臺的時候,當時北京交通廣播有一大批路況信息員隊伍,比如路上每天運營的非常辛苦的出租車司機師傅們,他們走到哪堵就會通過短信的方式,那個時候還是短信還沒有微信還沒有智能手機,然後彙總到我們這兒來,據說以前都是拿手抄的路況然後遞給主持人念,當然我們現在更多是多渠道的這種採集,實時的探頭髮現哪堵,就把探頭鎖定在路上。這麼多年回頭看一看,能夠感覺到廣播電波的這種形式和這個城市相連接的關係,那種情愫。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在農村進行錄音採訪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北京新聞廣播記者蘇京平採訪麻風村農民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北京新聞廣播記者採訪南水北調穿黃隧道工程

從北京電臺的聲音裡,可以聽到人們從建國之初走向如今幸福生活的歲月印記,也見證著從“綠化”北京到“綠色”北京、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從電報、電話、手機到互聯網等方方面面的變化變遷。這其中,少不了電臺人的努力和堅守。梁言說:

我們前面齊越老師那就是我們的旗幟了,就是他當年告訴我的一句話“沒那麼懸”,那個年代他就認為理論的研究就很懸,這個行當其實我覺得它還是一個實踐的藝術,其實他說的就三個字“玩真的”,就是你在和聽眾的交流當中,你和稿件的交流當中,只要你是真誠,只要你玩真的、動情,你下心去做節目,聽眾你的受眾是能感覺到你的真誠。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從建臺初期的十幾名員工發展到如今的上千人,北京電臺傳出的聲音培養了一代代廣播人的夢想。據新聞廣播的年輕記者宗曉暢回憶,她在中學時代就和北京電臺結下了情緣,

那時候非常喜歡聽流行音樂,關注了這個中歌榜節目,我心裡也種下了一顆種子。比較幸運的是,2014年我進入北京城市廣播的《教育面對面》欄目實習,當時從帶我的那些老師們身上感受到了非常強的責任心,我找到了很強的職業歸屬感。可以說是從最早它的聽眾成為一名實習生,最後成為了這個團隊當中的一名新聞人,是我自己夢想的一個實現!

在工作這兩年當中,我也是經歷了咱們國家復興號的開通上線運營和復興號達速350公里每小時。有時候在採訪現場自身也會產生一種很強的感觸。人生其實就像是一輛不停奔馳、不斷加速和完善的列車一樣,那麼我希望我自身也能夠不斷的提升,不斷的完善。為電臺更好更快的明天,儘自己的一份力。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緊跟著時代的腳步,北京電臺在變革中迎來70週年華誕。使命猶在,北京電臺總編輯王秋動情地說道:

70年的奮鬥歷程,電臺走過來,櫛風沐雨,戮力同心,凝聚了幾代廣播人的心血。現在的廣播融合的這種大的趨勢,廣播人也有滿滿的信心去面對,我們也堅信,電臺這種承載了幾代廣播人夢想和情懷的一艘大船,能夠行穩致遠,在茫茫的大海當中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一片藍海,新時代新思想一定能夠照亮未來。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採寫記者:王悅

聽北京新聞廣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聽廣播:AM828 FM100.6

看微博:北京新聞廣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