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1949年2月2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发出了第一声。从那时起到现在,北京电台陪伴京城百姓度过了70个春秋,用实时贴近的互动、热情温暖的服务,见证记录城市的变迁,融入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听,北京的声音!”

这句对许多北京广播的听众来说、十分熟悉的话,来自主持人梁言。他用亲切的北京腔谈论体坛风云,在33年的职业生涯里,伴随了无数80后90后的北京球迷度过整个青春,也伴随 60后70后度过大半辈子。许多听众把他当成“家里人”,亲切地叫他“梁叔”。同时他也亲历了北京电台专业化办台的改革,在见证历史的过程中融入了历史。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我一来电台就在新闻台,当时做新闻播音员,后来我们有了一个节目叫《体育大世界》,所以一直到了2002年成立体育台之后,我才离开了新闻台。

当时新闻台成立的时候,我们原来从电台的新闻部变成了新闻台,是1993年的3月1号。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新闻台成立五周年,那天,大队人马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去办一个地面活动,我在台里做一个总串,是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中午的12点,可是我那时候还做着体育节目,恰恰下午4点半,在上海有一场比赛,国安队对申花队,所以你想12点这个节目一结束我就赶紧奔了机场,比赛一结束就得赶回来,因为晚上十点钟我有一个节目,最后进到直播间的时候是9点45。完了以后大家就说我,自己把自己当成当红明星一样赶场,飞来飞去,其实我那时候觉得特别特别的愉快,不是经常有那么一句话么,就是你的爱好和你的工作能够结合在一起最幸福!

现任新闻广播日间编辑的曹力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过播音员、记者的身份转变,在他印象里,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报道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历史音响

“在今天晚上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林奎斯特说,北京的空气质量不会对运动员造成任何的伤害,在北京没必要戴口罩。请听记者曹力的报道,林奎斯特主席向记者们介绍了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北京独立开展的空气质量监测情况······”

——记者曹力的报道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2008年北京奥会,戴口罩出现在北京机场的美国运动员显得格外刺眼

都说奥运会是两个赛场,一个是真正的比赛场地里边发生,还有一个是在新闻中心里边发生,这篇报道就是在记者提问过程当中发现的。

当时是这样,有记者又提出问题,说北京的空气质量不好,说美国有运动员来了以后是戴着口罩的,但是北京为举办奥运会,在环境方面、在设施方面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所以我就觉得从第三方来印证北京的努力,这个事写出来更有说服力的。原来污染环境的产业多,但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包括不光是北京进行治理,扩展到周边的省市,京津冀,山西都跟着在一起动。我想,这件事无论是从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是从我们内心的需求来讲,一定会做好的。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每天早晚高峰时间,北京的车流成为一大景观,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马路上拥堵也随之常常出现,《一路畅通》节目最早将短信平台引入广播,和听众一起互动,抚慰着被困在车流中烦躁的心情,成为听众最喜爱的名牌栏目之一。不知不觉间,主持人郭炜也在这档节目中陪伴听众朋友们走过了十年光景。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小时候一个红灯拦下百八十辆自行车,宽宽的汽车道可能也就一两辆车,拥堵的问题在那个时候简直难以想象!以前我刚来交通台的时候,当时北京交通广播有一大批路况信息员队伍,比如路上每天运营的非常辛苦的出租车司机师傅们,他们走到哪堵就会通过短信的方式,那个时候还是短信还没有微信还没有智能手机,然后汇总到我们这儿来,据说以前都是拿手抄的路况然后递给主持人念,当然我们现在更多是多渠道的这种采集,实时的探头发现哪堵,就把探头锁定在路上。这么多年回头看一看,能够感觉到广播电波的这种形式和这个城市相连接的关系,那种情愫。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农村进行录音采访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苏京平采访麻风村农民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采访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

从北京电台的声音里,可以听到人们从建国之初走向如今幸福生活的岁月印记,也见证着从“绿化”北京到“绿色”北京、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从电报、电话、手机到互联网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变迁。这其中,少不了电台人的努力和坚守。梁言说:

我们前面齐越老师那就是我们的旗帜了,就是他当年告诉我的一句话“没那么悬”,那个年代他就认为理论的研究就很悬,这个行当其实我觉得它还是一个实践的艺术,其实他说的就三个字“玩真的”,就是你在和听众的交流当中,你和稿件的交流当中,只要你是真诚,只要你玩真的、动情,你下心去做节目,听众你的受众是能感觉到你的真诚。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从建台初期的十几名员工发展到如今的上千人,北京电台传出的声音培养了一代代广播人的梦想。据新闻广播的年轻记者宗晓畅回忆,她在中学时代就和北京电台结下了情缘,

那时候非常喜欢听流行音乐,关注了这个中歌榜节目,我心里也种下了一颗种子。比较幸运的是,2014年我进入北京城市广播的《教育面对面》栏目实习,当时从带我的那些老师们身上感受到了非常强的责任心,我找到了很强的职业归属感。可以说是从最早它的听众成为一名实习生,最后成为了这个团队当中的一名新闻人,是我自己梦想的一个实现!

在工作这两年当中,我也是经历了咱们国家复兴号的开通上线运营和复兴号达速350公里每小时。有时候在采访现场自身也会产生一种很强的感触。人生其实就像是一辆不停奔驰、不断加速和完善的列车一样,那么我希望我自身也能够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完善。为电台更好更快的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北京电台在变革中迎来70周年华诞。使命犹在,北京电台总编辑王秋动情地说道:

70年的奋斗历程,电台走过来,栉风沐雨,戮力同心,凝聚了几代广播人的心血。现在的广播融合的这种大的趋势,广播人也有满满的信心去面对,我们也坚信,电台这种承载了几代广播人梦想和情怀的一艘大船,能够行稳致远,在茫茫的大海当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海,新时代新思想一定能够照亮未来。

声音记录历史变迁 北京电台陪伴常在“声声”不息

采写记者:王悦

听北京新闻广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听广播:AM828 FM100.6

看微博:北京新闻广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