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勝敗原關數,未聞怯懦能開國——林丹,亂世中一個膽怯的王者

“大草原的鷹,你從太陽昇起的地方飛起。你的雙翅敝了天空,你的陰影籠罩大地。豺狼在拜服,黃羊在顫慄。河水哦,你為何濡溼它的羽毛:高山哦,你為何阻擋它的去勢;閃電哦,你為何劈斷他黃金的雙翅。悲傷哦悲傷,大海在咆哮,淹沒了草原;陰山崩塌了,變成了草地。偉大的長生天啊,你為何召回你驕傲的兒子!”

1634年,43歲的蒙古帝國大汗、轉金輪法王、草原共主、黃金家族的後代——孛兒只斤·林丹·巴圖爾,因病在青海駕崩。

古來勝敗原關數,未聞怯懦能開國——林丹,亂世中一個膽怯的王者

圖為林丹畫像。

他生前曾是四十萬鐵騎的領袖,如今金帳外卻只剩不到兩萬的追隨者。他曾在從興安嶺到祁連山的萬里草原上縱橫馳騁,如今卻只能躺在逶迤連綿的青海。他曾得蒙古各部朝覲,到最後卻只有幾個異族為他搖旗。他枉稱英雄,一生不敢對決比自己強大的敵人;虛誇好漢,開頭的慷慨揚鞭經常以潦草收場。明朝說他貪淫好色,清朝說他殘暴不仁,就連蒙古人,都說他“橫行無忌,化六國為烏有”。

病床上的林丹翻身回望,眼裡盡是青草怒長、炎日暴雪,以及那個滿腔豪情的霸主身影。他伸出手,最後握了握象徵天命的傳國玉璽,溘然長逝。

古來勝敗原關數,未聞怯懦能開國——林丹,亂世中一個膽怯的王者

圖為傳國玉璽模型。

他以弱冠之齡(13歲)接過這塊玉璽,蒙古各部都看不起他,漠北蒙古不承認他的權威,漠西蒙古瓦剌部要與他為敵,漠南蒙古分成左右兩翼,右翼無視他的存在,左翼大部也只在名義上奉他為大汗,只有八個部落接受他的管轄(組成察哈爾部的八個小部落),而東邊,是正在興起的女真人。就連腐朽混亂的明朝都看不起他,說他“幼汗嗣立,懦弱未威”,不肯與他互市。

他只好忍辱負重,韜光養晦,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受到了部落的擁戴。蒙古人以遊牧為主,製造業落後,只能通過與漢人互市換取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明朝對號稱蒙古大汗、擁有成吉思汗血統的林丹本部(察哈爾)一直敵視,不肯與他開放貿易不說,還經常試圖打擊他。

為了獲得互市的權力,減輕部落的負擔,林丹在二十歲時率三萬騎兵侵略明邊,但並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回去之後,他把察哈爾部分為左右六個萬戶,強化了對軍隊的指揮,嚴明瞭軍紀,又憑藉自己的權威獲得了內喀爾喀五部聯盟的支持,在二十三歲那年再次率兵出擊,這次他從廣寧打到錦州,頻繁出擊,聲勢浩大,俘獲大量的人畜。然後以這些人口為質,迫使明朝在廣寧開放互市。

這一場戰役提高了林丹的權威,他適時開始了加強汗權的行動。他建立察罕浩特市(今蒙古赤峰市內),要求蒙古各部在重大節日或典禮時前來覲見,強化各部對自己地位的認同感。用《圖們汗法典》立法定製,加強對各部事務的管理。一時間,蒙古各部都對林丹有了欽服之意。

古來勝敗原關數,未聞怯懦能開國——林丹,亂世中一個膽怯的王者

圖為現在的察罕浩特。

形勢一片大好,眼看自己統一蒙古的夙願正一步步的實現,志得意滿的林丹,卻出了一記昏招。他接受密宗紅教宗師沙爾呼圖克圖的建議,要求蒙古各部廢除信奉了幾十年的密宗黃教。又在察罕浩特市建立金頂白廟,供奉蒙古帝國護國神、八思巴鑄造的佛像(又稱大黑天),試圖將自己與沙爾呼圖克圖的關係,比作忽必烈與八思巴,藉此進一步強化權威,激發蒙古人的榮譽感,提高汗庭的向心力。然而適得其反,已經將個人利益與黃教聯繫在一起的各部貴族,與林丹大汗逐漸離心。

1618年夏,明軍在薩爾滸大敗。明朝希望拉攏林丹對抗女真人,許諾給林丹白銀4000兩。林丹當時尚未完全獲得蒙古各部的信服,跟建州也沒什麼仇恨。可是,他設計逼迫明朝將賞銀提高到40000兩,然後就一面派兵守衛明朝的廣寧市,一面發佈國書斥罵恐嚇努爾哈赤。說他笨,他把四千兩賞銀提高到四萬兩;說他聰明,他在根基不穩的情況下去挑釁一個兵強馬壯的政權。這真是“小事聰明,大事糊塗”的典範。

慶幸的是,當時努爾哈赤剛剛俘虜了親明的蒙古部落內喀爾喀部的首領宰賽,正在盤算如何將宰賽“賣”回去,因而無暇理會林丹,只是扣留了傳信的使者。到了次年,騰出手來的努爾哈赤寫信回罵林丹,又慫恿林丹與自己結盟一起抗明。林丹不響應,然後同樣扣留了後金的使者,並宣稱要殺掉使者。努爾哈赤聞訊,立刻殺了林丹的使者,而惹了事的林丹,卻在事到臨頭時畏懼後金的軍隊,選擇了忍辱,後金使者得以生還。

1620年,林丹趁努爾哈赤攻打明朝的機會,派兩千輕騎突襲兵力空虛的瀋陽,打算救回被困的宰賽,如此既能獲得內喀爾喀部的效忠,又能強化自己的權威,還能出一口惡氣。然而蒙古騎兵不善於攻城,一直到努爾哈赤回師,都沒能打進瀋陽,最後匆忙撤退。對林丹失望的內喀爾喀部,最終用一萬頭牲畜換回了自己的酋長,這件事對林丹的地位影響很大,它意味著各部已經不信任林丹能幫助自己抵禦外敵。

林丹尚未來得及強化自己的地位,努爾哈赤又出兵攻打廣寧。林丹的蒙古援軍還沒趕到廣寧,廣寧便陷落了。林丹帶兵佔據山海關,嚮明朝訛詐了一百多萬兩白銀才撤退,明朝一怒之下停止了與林丹的貿易。

林丹返回察哈爾後,為了集中兵力對付後金,開始清理與後金交好的大臣,結果處置不當,導致察哈爾部下屬四個部落投奔後金。實力削弱的林丹不得不將精力轉回到聯合蒙古對自己離心的部落上來。

古來勝敗原關數,未聞怯懦能開國——林丹,亂世中一個膽怯的王者

圖為明朝末年形勢地圖。

然而,1623年,努爾哈赤殺死了內喀爾喀部的一個首領後,內喀爾喀部向林丹求援,希望林丹幫助他們復仇,林丹竟不敢響應。更在努爾哈赤、皇太極征討內喀爾喀部的過程中趁火打劫,吞併了內喀爾喀部。此事大失民望,科爾沁部直接背叛林丹,與後金結盟。林丹派兵征討科爾沁部,努爾哈赤派皇太極率五千騎兵增援,皇太極還沒趕到城下,林丹就帶兵逃走。林丹在左翼的威望被打擊的蕩然無存,又有兩個察哈爾部的小部落投奔後金。

皇太極藉機攻打林丹本部,此時的林丹在模南蒙古左翼雖然已經眾叛親離,但仍然擁有十多萬軍隊。林丹卻毫不猶豫帶兵逃跑,一路逃到黃河西面的蒙古右翼那裡,皇太極則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了察哈爾部,並收服了蒙古左翼各部。

逃至右翼的林丹,不思收買人心,反而對當地各部進行征討,試圖收服各部的部眾,統一蒙古右翼。蒙古右翼各部紛紛投奔後金,林丹雖佔其地,卻已成孤家寡人。他還派人用金字抄寫翻譯的《甘珠爾》,試圖獲得長生天的庇佑。

自以為得到護佑的林丹,連續徵明、徵投降後金的蒙古左翼、威脅不聽調遣的漠北蒙古,四面樹敵,終於失去了蒙古各部的支持。屋漏偏逢連夜雨,河套平原在1632年遭遇瘟疫,林丹僅剩下馬匹四萬、部眾五萬,皇太極立即會集蒙古左翼部落,集兵十萬討伐林丹,林丹一如既往的率兵逃跑,一路跑到青海。其部眾在路上紛紛離散,不再跟隨林丹。林丹至青海時,部眾僅剩兩萬多。

古來勝敗原關數,未聞怯懦能開國——林丹,亂世中一個膽怯的王者

圖為《甘珠爾》。

由於林丹在青海沒有根據地,沒有糧食,兵馬不足,一度殺人為食。為了糧食,他在生命的最後兩年裡不斷出兵劫掠,又與幾個不信密宗黃教的異族結盟(西藏,雲南,四川一帶的土王),試圖借兵東征,再歸蒙古草原,但並沒有等到那一天,在1643年因感染天花病死去。他的兒子,在第二年率領僅存的幾千部眾投降了多爾袞,用傳國玉璽(後經乾隆鑑定為假)換來了一條活路。

林丹有一統蒙古、恢復大元榮光的志向,有也在困境中堅持的韌性,但他非我必敵、殘暴不仁的行為逼得中間派徹底轉向敵人;四面樹敵、反覆無信又使得沒有外部勢力願意幫助他。好功,而不能明斷;志大,而不知見機。他在面對強敵時,不能勇敢迎戰,只會豕突狼奔,更是他滅亡的根源。縱觀世界歷史,沒有一個怯懦的人可以開國立業。

近年來有人為林丹翻案,認為林丹是抵抗滿洲侵略的蒙古民族英雄,認為他是反抗異族的戰士。這裡陳述兩個事實:首先,林丹終生沒有帶兵與女真人戰鬥過,只是一味地逃竄。其次,林丹在內鬥中卻勇於殺戮,不斷逼迫部族反叛。作為我個人,絕不會把一個長腿將軍當成民族英雄,更不會認同一個在民族危亡之際叫喊著“攘外必先安內”來屠戮同胞的統治者。

古來勝敗原關數,未聞怯懦能開國——林丹,亂世中一個膽怯的王者

圖為美麗的蒙古長生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