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而死還是相思而活,智比諸葛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個孝順的兒子

老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古重視孝道的民族。元代時郭居敬編著了《二十四孝》書中記載了從三皇時期到他所處的時代的著名孝子的故事,用來教育人們要孝順自己的父母。

相守而死還是相思而活,智比諸葛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個孝順的兒子

要感動天

在書中說道在三皇五帝時期的虞舜,在他還不是我們所熟知的賢明帝王時候的故事。舜小的時候,他的母親死的比較早。在舜的母親死後,他的父親又娶了一個後母,再然後他的後母生了他的弟弟象。在這樣的重組家庭中舜的地位顯然是最低的。

相守而死還是相思而活,智比諸葛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個孝順的兒子

象、雀幫堯耕耘

舜的父親寵愛後母和弟弟,非常不喜歡舜,而且還有好幾次想要殺了舜。有一次舜的父親讓他去修理糧倉,趁機放火要燒死他。舜拿著兩個斗笠從糧倉上跳了下來,逃過一命。還有一次舜的父親讓他去挖井,然後趁機和舜的弟弟象從上面往下填土,想要把他埋在下面,幸虧舜從旁邊挖了一個洞逃了出來。

相守而死還是相思而活,智比諸葛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個孝順的兒子

堯禪舜

後來堯聽說了這件事,認為他很賢明,將皇位禪讓給了他。按說舜的父親和家庭都待他這麼不好,在他當上帝王之後應該報復才是,可是他不光沒有報復自己的父親、後母和弟弟,還依然非常的尊敬自己的父親,善待自己的後母和弟弟,並且封自己的弟弟為諸侯,以德報怨。其他的我們姑且不論,就他能自始至終對待父母如此孝順都讓我倍感慚愧,每次聽到這件事都感覺舜真的是太孝順了,不愧為“至孝”。但是舜的處境畢竟還算是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論他“孝順”,或者“不孝順”其實他都是可以選擇的。而我接下來要說的這個人,不論他如何選擇都註定了他將因母親之死痛悔終生。

相守而死還是相思而活,智比諸葛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個孝順的兒子

徐庶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雄天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三國之一的蜀國建立者劉備依附於劉表,駐守新野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智謀之士,令他非常的欣賞,這個人就是徐庶。徐庶幫他多次擊敗了曹軍的進攻,並且為劉備用計攻佔了樊城。正當劉備這群人非常高興的時候,有人送來一封信說是徐庶的母親送來的。徐庶的母親在信中說曹操扣押了自己,如果徐庶不趕緊趕到許昌的話,徐庶的母親就會被殺。徐庶一聽頓時方寸大亂,立刻向劉備辭行去了曹操的老窩——許昌!徐庶的母親見到他之後感覺是自己耽誤了徐庶的前程,還讓自己的兒子“棄明投暗”來到了“漢賊”曹操的地盤,心中羞愧難當,於是自殺身亡。

相守而死還是相思而活,智比諸葛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個孝順的兒子

徐庶被騙至許昌

因為這件事徐庶也留名於後世,說他“身在曹營心在漢”,來讚揚他維護大漢正統和對自己母親的關心和孝順之情。但是不得不說徐庶在這個時候註定是要因為母親而痛悔一生。為什麼呢?首先,按現在的故事來說,徐庶才見到母親不久,母親就因為自己投曹羞愧難當而死,這一方面可以說是曹操用計逼迫所致;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徐庶沒有想明白,自己去曹操那裡才導致母親羞愧而自殺。如果他不去,那麼一方面曹操為了牽制他,也為了不留下罵名,也許不會為難一個老婦人,徐母也許可以活下去。但是徐庶如果真的沒去曹營,徐母也活了下去,那麼徐庶的一生也註定會因此背上罵名,而且徐庶的心裡一輩子都要因此而留有遺憾,因為自己而讓母親受制於人,為終生不能母子團聚,而痛悔一生!如題目所言,如果提前知道這兩種結果,而你處於徐庶的位置上,那麼你會如何選擇呢?怎麼做才是真的盡孝道呢?是讓母親臨終能見自己一面,卻羞愧而死?還是終生不能再見,讓母親在痛苦的思念中度過一生呢?

相守而死還是相思而活,智比諸葛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個孝順的兒子

徐母羞愧而死

說到這裡,有人說你何必為難大家,提這麼無聊的問題呢,這種事我們永遠不會遇到的!可是我要說,我今天寫下這篇文章就是因為我最好的朋友遇到了這樣的抉擇!我與這位朋友是從小的玩伴,都是普通百姓之家,衣食無憂,卻也沒有“餘糧”。這位朋友結婚時買房、買車、彩禮、婚禮,讓一個百姓之家背上了幾十萬的鉅債!還好婚後家庭幸福,父母、妻子,還有了自己的孩子。漸漸地他的母親身體越來越不好,檢查了幾次也沒查出什麼問題。他的母親也說:“醫生都說沒事了,不必在浪費錢了,可能我就是累了”。

相守而死還是相思而活,智比諸葛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個孝順的兒子

如此婚禮

相守而死還是相思而活,智比諸葛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個孝順的兒子

結婚像座大山

時間流逝,不知過了多久,我們一起喝酒,他又提到了,他的母親身體還是時好時壞,卻也沒發現大問題,於是我建議他去大醫院檢查下。他面色陰鬱,燜下一口酒說道:“如果檢查之後沒問題,檢查也就沒什麼用了,當然也就放心了;萬一檢查出問題,這個家恐怕就要散了,其實我有點不敢去”。瞬間,我不知該如何安撫他了。我明白了他的處境,依他母親的狀態,我感覺肯定是有點問題的,檢查不出來可能是檢查的不夠全,病在沒查到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檢查無非兩種結果:一、檢查發現的確沒事,是勞累過度了,在吃不起補品的家庭來說,就是要安心休息休息,然後一家人心疼花去的錢。然後再不舒服的時候,繼續懷疑是不是沒檢查出來?二、檢查出來問題,然後一家人傷心難過沒錢治,等死!或者賣房賣車去治。不論病是否能治好,這個家庭就要陷入妻離子散或者無比困苦之中。

相守而死還是相思而活,智比諸葛卻不知如何才能做個孝順的兒子

當今的90後

他說:“我選擇心中相信母親只是太勞累了,何況幾次檢查也沒查出什麼問題!然後拼命掙錢,希望有一天能夠心中不用顧忌錢,去幫母親做一次徹底的檢查”。聽完之後我心中罵了他一句:不孝!然後罵了自己一句:你處在他的位置上也許不如他呢!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啊!只能心中祈禱萬事大吉!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