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持續下滑該怎麼辦?

我喺村姑


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無論是定期還是活期,銀行理財利息都相對較低。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轉到網上購買理財產品了。

比如,支付寶的螞蟻財富,騰訊的理財通,天天理財網等理財平臺。


就我個人而言,我更信任支付寶和微信提供的理財服務。

特別是支付寶裡的餘額寶,前幾年就習慣把錢放在裡面了,一方面利息比一般銀行活期,1年期定期高,另一方面方便隨時用,基本上在深圳這兩年我都沒帶過現金出門,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可以用支付寶付款。


當然,餘額寶現在活期利息3%左右,也不高,裡面我一般只存一個月的消費資金。

大部分資金,我購買了裡面的定期產品,月收益率4%以上的,主要是作為夢想基金,隨時可能需要取出來用。

然後,還有一部分買了債券基金和指數基金,不多,就幾萬塊錢,從去年就開始試著嘗試操作了,目前基本浮虧平衡。這個錢主要是學習用,等有一定經驗後,再適當加大一點。

另外,微信理財通也購買了部分貨幣基金和定期產品,只要應付可能的微信支出,畢竟微信取現的額度早用完了。

當然,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僅供參考。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風中尋夢



進入2019,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所下滑,這是事實,這與央行連續降准以及春節後各種資金迴流有很大關係,銀行資金面寬裕了,對外部資金需求不大,收益率自然下滑,供需關係的變化必然導致資金成本波動。

面對如此行情,作為普通投資者該怎麼辦?

首先,投資視野不能僅僅侷限於銀行。在我國,銀行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在一些人看來,銀行都是國有的,很安全,很放心,所以不論存錢還是理財等,反正與錢有關的都找銀行,因此銀行的品牌影響力很大,幾乎佔有絕對優勢。也正因為如此,銀行也依靠其品牌影響力資本,行低利率低收益率之能。無論存款還是理財市場都有一個怪現象,即國有銀行收益率總是最低,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緊隨其後,收益率最高的始終是城商行和農商行等小銀行,為什麼?原因就是上面所說。

但是,隨著金融業的進一步改革開放,以及理財產品發行方隊伍的擴容,券商和保險公司理財產品正在快速進入投資者視野。雖然券商和保險公司發行渠道狹窄,品牌影響力不足,但他們知道藉助高度發達的互聯網平臺擴大影響和銷售,拉近了投資者距離,這些利好非常值得投資者重視。比如支付寶,微信,京東金融,小米金融等頭部互金平臺,為投資者做到全市場全行業理財產品篩選,提供了給力的理財工具。假如沒有他們,可能我們會繼續被傳統銀行利用和盤剝,銀行也會繼續一家獨大,不思進取。



其次,根據行情波動,做好理財產品的靈活配置與轉換。在市場化條件下,任何一種理財產品都會有行情,週期和熱點時期,不可能是常青樹,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有思想準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國有銀行和股份制活期利率0.3%時,我們知道轉向餘額寶貨基3%左右活期理財產品,而當餘額寶跌破3%時,我們知道銀行系理財產品可以做到4%……5%,現在銀行系理財徘徊4%左右,又該怎麼辦?進入理財產品全市場,我們很容易找到替代品,且流動性和收益率遠超銀行理財產品,比如京東金融的富民寶,藍寶寶和眾幫寶等當日系列智能存款,隨存隨取利率4.1%,振興存1年期4.869%,提前支取3.8%;億聯銀行5年期利率5.45%,超過3年就可以享受利率5.45%。

最近我又開始觀察微信理財通了,其中一款博時純債基金,近一年收益率達到5.76%,申贖靈活,不僅0申購費,持有超過6天也是0贖回費,T +1到賬,我認為非常滿意。買入第一天收益率達到6.12%,關鍵隨時可以贖回,流動性也非常高啊。債基去年可謂風光無限,平均業績超過貨幣基金和股票基金,可謂基金市場一枝獨秀。展望新的一年,如果股市有逐漸企穩跡象,股票型基金也值得觀望。因此,理財必須根據不同市場熱點,縱觀全市場,不能僅僅侷限於銀行市場,把握節奏,通過不同產品的靈活配置與轉換,才能使收益最大化,儘量減小通脹帶來的財富縮水。


龍門山財經


理財繼續下滑,你就找財理。


手機用戶58151305238


未來還會更低,市場預期會繼續降準


星辰股票雜記


優先考慮的是保住本金安全,目標實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