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詩經·大雅·卷阿》雲: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描述梧桐生長,身披燦爛朝陽的景象,形容品格美好。西晉陸機 《擬蘭若生春陽》詩:嘉樹生朝陽,凝霜封其條。據《釋名·釋山》: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隨日所照而名之也。

朝陽一詞,有兩種讀音,讀cháo yáng時意思是向著太陽或者山的東面,一般指朝東;讀zhāo yáng時意思是初升的太陽。朝陽寓意高遠,在地名中有廣泛的運用,縣級以上北京市朝陽區、長春市朝陽區、遼寧省朝陽市與朝陽縣,鄉鎮級地名多達數十個。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北京市朝陽區位於市境東部,因處朝陽門東得名,朝陽門元朝名齊化門,明正統四年 (1439) 改為朝陽門。1925年設區,稱東郊區,1928年改北平市東郊區,1958年改為朝陽區,總面積470.8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373.9萬人,是北京市面積最大的中心城區,區政府駐朝外街道日壇北街。

境內有外交部、國際貿易中心、人民日報社、首都機場等機構;有東嶽廟、西黃寺、元大都土城、炎黃藝術館、中華民族園和日壇公園、朝陽公園、團結湖公園等名勝古蹟。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下轄24個街道、19個鄉(地區):朝外街道、勁松街道、建外街道、呼家樓街道、八里莊街道、三里屯街道、團結湖街道、雙井街道、垡頭街道、左家莊街道、小關街道、和平街街道、酒仙橋街道、首都機場街道、潘家園街道、六里屯街道、麥子店街道、香河園街道、亞運村街道、望京街道、安貞街道、大屯街道、奧運村街道、東湖街道;南磨房鄉、高碑店鄉、將臺鄉、太陽宮鄉、小紅門鄉、十八里店鄉、平房鄉、東風鄉、來廣營鄉、常營回族鄉、三間房鄉、管莊鄉、金盞鄉、孫河鄉、崔各莊鄉、東壩鄉、黑莊戶鄉、豆各莊鄉、王四營鄉。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長春市朝陽區,因境內朝陽路得名,位於吉林省長春市中南部,1949年為中華區,1950年改第四區,1955年改今名,是長春市政治、經濟中心和科技文化金融區。

區境東北是市中心,南部科教文化機構集中,吉林大學、吉林藝術學院、長春電影製片廠等駐此,並有長春高新技術開發區。有長春市最大水域公園南湖公園,以及朝陽公園、牡丹園、杏花村、文化廣場等景點。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下轄10個街道、2個鎮、1個鄉:前進街道、桂林街道、南湖街道、永昌街道、重慶街道、清和街道、紅旗街道、湖西街道、富鋒街道、硅谷街道,樂山鎮、永春鎮,雙德鄉。面積237平方千米,人口76萬,區政府駐南站街道前進大街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朝陽市別稱龍城、三燕古都,因境內有鳳凰山朝陽洞得名,在遼寧省西部、大淩河中游,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北地區進關的重要通道,自古便有金朝陽、銀赤峰之稱。

下轄2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雙塔區、龍城區,朝陽縣、建平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北票市、凌源市。市政府駐雙塔區朝陽大街,總面積1973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36.5萬。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朝陽市是一座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燦爛的紅山文化,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有東方佛都之譽。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鴿子洞古人類遺址、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園等旅遊景區。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朝陽縣是朝陽市轄縣之一,清乾隆四十三年設朝陽縣,因縣城東臨鳳凰山,故取《詩經》大雅篇中“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之朝陽命名。境內有劈山溝、努魯爾虎山自然保護區、遼代八稜觀塔,漢代柳城遺址、清風嶺、關帝廟、法輪寺、玉清宮等景點。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下轄1個街道、13個鎮、13個鄉:柳城街道,波羅赤鎮、木頭城子鎮、二十家子鎮、羊山鎮、六家子鎮、瓦房子鎮、大廟鎮、古山子鎮、南雙廟鎮、臺子鎮、清風嶺鎮、勝利鎮、七道嶺鎮,西五家子鄉、北溝門子鄉、楊樹灣鄉、東大道鄉、烏蘭河碩蒙古族鄉、東大屯鄉、松嶺門蒙古族鄉、根德營子鄉、西營子鄉、北四家子鄉、王營子鄉、黑牛營子鄉、尚志鄉。總面積3751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人。縣政府駐雙塔區前進街道朝陽大街(注:已在柳城籌備建設新縣城)。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相關歷史地名

朝陽縣:(1)西漢改朝陽侯國置,治今山東省鄒平縣西北,東漢因南陽郡有朝陽縣,改名東朝陽縣;南朝宋複名朝陽縣,北齊省。(2)西漢置,治今河南省鄧州市東南。據《漢書·地理志》在朝水之陽,故名。南朝宋初屬順陽郡,大明八年(464年)廢。(3)隋開皇六年(586年)改故菅縣置,治今山東省章丘市西北臨濟村,開皇十六年改名臨濟縣。

嘉樹生朝陽,喜新春新歲

朝陽區:(1)1949年由吉林市置,1951年改為第二區,1953年併入第一區(昌邑區)。(2)1953年由哈爾濱市設置;1958年與王崗、松浦兩區合併,設置濱江區。(3)1967年由南京市白下區改置,在今南京市區東南部,1993年複名白下區。(4)1968年由福州市倉山區改置,1978年複名倉山區。(5)1979年由南寧市設置,在今南寧市區東北部,1980年更名興寧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