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三块广告牌》

不是亲历者,无法想象当时的绝望。

小镇的伪善,人情温暖下的冷漠,体现了强烈的黑色幽默感。

因女儿被强奸焚烧致死后仍未寻得真凶,受害者母亲立起了三块广告牌,隔空喊话质问警局局长,事情由此走向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浅谈电影《三块广告牌》


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影片的理解

女性:

不同于好莱坞对于女主形象的认知,电影中的Mildred尖锐、强悍、粗粝,遭遇到了一切伤害,来自男性的伤害:家暴(从前夫掀翻桌子,儿子拿着刀冲过来的反应能看出,这场景在之前的生活中是多么常见),但仍旧不可被改变,不妥协。


浅谈电影《三块广告牌》


美国小镇:

封闭社会,典型代表美国主流社会的真实,保守,封闭,

外来的杀人狂是内部的具象,

熟人社会所形成的种种禁忌。


浅谈电影《三块广告牌》


牙医:

牙医的存在代表了小镇人民的共同情感,对警长的爱戴。


浅谈电影《三块广告牌》


Dixon:

Dixon的偏见、同性恋倾向,来源于母亲的错误教育、幼稚。


浅谈电影《三块广告牌》


剧情转折:警长的三封信化解了仇恨

他留下了三封遗书,分别留给妻子、Mildred和Dixon。这个代表着爱的濒临死亡的传统价值观放弃了和病入膏肓的社会的斗争,但他还是将信念通过遗书传递了出去。马丁借他的遗言道出了解决问题的良药——爱。只有通过爱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内心的平静才能拥有思想,它们才能解决问题。


浅谈电影《三块广告牌》


还是那句话,不是亲历者,无法想象当时的绝望。没有谁是绝对正义,没有谁绝对邪恶,奉爱之名,可以善也可以是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