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緣何容不下中書省

本人新作《大明帝局》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且看中國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兩個祖皇帝,為馴化士大夫,下了兩盤多大棋。敬請欣賞選節6——

朱元璋緣何容不下中書省

從洪武六年胡惟庸成為右丞相,到洪武十年高居左丞相,再到洪武十三年大開大合,胡惟庸與朱元璋君臣合作七年,有不算短的一段蜜月期,但蜜月後期,漸漸心理都起了變化。那是怎樣的變化呢?

朱元璋緣何容不下中書省

《明史·胡惟庸傳》記載:惟庸獨相數歲,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吉安侯陸仲亨、平諒侯費聚因過遭帝切責之。惟庸脅誘二人,密相往來。

這段明史,既記錄了胡惟庸的變化和不法行為,同時也道出朱元璋對胡惟庸由寵到恨的心理根源——

早請示晚彙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先斬後奏、自作主張;皇帝的敵人不是自己敵人,而是結黨營私的朋友夥伴。

前面的問題在於太不拿自己當人,後面是太拿自己當人。

故事正是按照這個節奏發展變化的。

如此,不免使得朱元璋大為惱火,我的天下我做主,咋論到你胡惟庸顯擺?我打天下你坐天下,哪有這樣好事?

依這段史料看,君相反目,錯在胡惟庸,他膨脹了。就像家長寵孩子的結果一樣,久慣必生嬌驕二氣。皇帝朱元璋包庇縱容時間一長,胡惟庸產生了受寵若驚後的第二個心理變化:得意忘形。所以就怪不得皇帝生氣要整治。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朱元璋為何要慣他,慣成後再生他的氣?

不得不令人生疑,這是朱元璋的一個局。他要讓胡惟庸觸底,然後順勢反彈之。

觸什麼底呢?在這裡,我們要強調一點,朱元璋的底。如果說朱元璋對器重的屬下什麼事都可以網開一面,貪汙受賄都可以容忍,但唯獨一件東西一旦觸碰,休說胡惟庸,就是天王老子、至親兒孫,朱元璋也不容忍,什麼東西?那就是爭權。顯然,胡惟庸的以上行為,就是爭權,突破了朱元璋的底線。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胡惟庸幹這些事,都是偷偷摸摸的,朱元璋怎麼知道得這麼詳細?

這就是不瞭解朱元璋的另一特長了,此人除了用人整人上有一套外,搞情報工作也是很厲害的。我們前面說過,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著名告密時代,一個是武則天的大周,另一個就是朱元璋的大明洪武時代。在這個時代中,特務生逢其時,全國處處都有皇帝眼線。

說到明朝特務,我們都知道錦衣衛。這是朱元璋的發明,但這個錦衣衛是怎麼來的,可能很多人就未必瞭解很細。

他們相當一部分來源,就是朱元璋精心打造的檢校。前面說過那個右相楊憲,就幹過這個工作。這個檢校明為“言官”,實際上乾的就是特工的活,專查官員隱私,朱元璋的特務網就是由前檢校和後錦衣衛組成。如果說錦衣衛是軍統,那麼檢校就是中統。他們一個用劍,另一個用嘴殺人。朱元璋利用這些人,等於在每個官員頭上懸了一把劍,臥室裡安裝了攝像頭,所有官員在朱元璋面前,都是透明體,沒什麼隱私可言。

朱元璋培養了不少著名特務,從右丞楊憲到首任錦衣衛都指揮使毛驤都可以稱為傑出特務。這些人只對皇帝一人負責,就像藏獒一樣,只認一個主人,其餘人無論和皇帝是什麼關係,都可以撕咬。文武百官遇到這些人,就像遇到狂犬了,必須拐彎跑,要直接撞上很容易被咬,咬上可就沒救。

這正是朱元璋所要的效果。在特務的監視下生活起居,哪個大臣的一舉一動能逃出皇帝視線?

雖然胡惟庸既是寵臣、也發揮了整人黑材料等大特務功能,但也毫不例外受到朱元璋的特務照顧,尤其在君臣關係出現縫隙的後期,朱元璋派人在胡惟庸家門口放了暗哨重點盯防。特務整特務,更叫一個狠。胡惟庸的不法行為,被一心想立功的特務們添油加醋,傳到朱元璋耳朵。

幾個與胡惟庸來往密切的重要頭目,陸續進入特務及主子朱元璋的視線——

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延安候唐勝宗、南雄侯趙庸、御史大夫陳寧……

君特來報,以上這些人與胡惟庸經常密謀,有不軌跡象,而且他們還在朝堂內外不斷擴大勢力。

特務們還找出了一連串證據。說胡惟庸與陳寧在中書省偷閱“天下軍馬籍”。 什麼是“天下軍馬籍”?就是軍隊的造冊。

我們知道,明初的軍隊冊籍是歸大都督府掌握,大都督府與中書省、御史臺並駕齊驅,為大明三大中樞機構、中央三駕馬車。明朝初年,繼承的是元朝制度,在中央設立三大府:中書省、大都督府和御史臺。其中,中書省組織龐大,職權很大,以左、右丞相為長官,此外還設有平章政事、參知政事等高級官僚,以及作為具體辦事人員的左右司郎中、員外郎、中書舍人等等,而中央政府的各部-——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只是中書省下屬的機構,六部的長官尚書、侍郎只不過是丞相的屬員。

當時,中書省不但有"綜理機務"的職權,而且全國各地、各部門給皇帝的奏章也要"先白中書省",一切以皇帝的名義發出的詔令、諭旨,也要經過中書省傳達,儼然是設在皇帝和各國家機關中間的一級權力部門,是皇帝與各國家機關進行聯繫的中轉站。所以,丞相是處在皇帝一人之下,高踞於百官之上的特殊人物。

而大都督府,則是明代初年設置的全軍最高指揮機關。 掌握全國軍隊, 既有統兵權, 又有調兵權。

明初御史臺功能也不小,既是中央行政監察機關,也是中央司法機關之一,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御史中丞為御使臺主官,主要成員有監察御史等。

一心強化君主專制的朱元璋,在建制初始就死握軍權。規定軍隊只有皇帝能直接指揮,其他衙門包括中書省都不能過問。史載:“外人不得預聞,惟掌印都督司其籍。”明前期,連主管軍政的兵部尚書都不許查閱軍隊冊籍。胡惟庸卻不顧禁令,將大都督府掌管的軍隊冊籍弄到中書省,與陳寧一起查閱。

這莫不是為調動軍隊做準備?多疑的朱元璋警覺起來,他的那盤很大的棋,已長考許久,所有準備工作差不多了,該進入收官階段了。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未雨綢繆,開始給中書省動手術了。

三月,他下令“奏事毋關白中書省”,也就是以後各部各地奏事,不必經過中書省這道關。如此,便切斷了中書省與部級長官聯繫,漸變空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